新疆出臺27項舉措解決各族干部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今年已出臺27項舉措,切實解決各族干部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在新疆首個“民族團結進步年”進一步推動民族團結。
來自南疆庫爾勒市的維吾爾族姑娘米日古麗·買木塔洪是新疆財經大學計算機專業的大一學生,她去年底差點沒領到學校發放的助學金,原因是銀行卡注冊姓名中少了一個“·”。
在新疆,米日古麗·買木塔洪遇到的麻煩并非個例。日常生活中,有許多少數民族群眾為了一個“·”而煩惱。“好在學校后來出面證明,讓我領到了助學金。”米日古麗·買木塔洪告訴記者。
少數民族群眾護照、身份證等證件使用中存在著同音不同字、多字少字,姓與名前后顛倒、中間的“·”輸入不一等不規范不統一問題,給群眾生活工作帶來了種種不便。
“今年,自治區各部門要盡快研究并出臺措施,這一問題要盡快解決!”今年3月召開的“民族團結進步年”動員大會明確指出,今年新疆要率先解決少數民族證件不規范、不統一的問題。
除了為群眾處理好名字標準化問題外,新疆還將適應開放需要,深化護照簽發管理改革;緊盯“全國話題”,多渠道加強兒科醫生培養培訓;不忘“本土特色”,大力保護具有歷史文化價值的喀什高臺民居;大力促進就業扶貧,推進駐疆企業吸納少數民族群眾就業……這一項項舉措,點對點解決各族群眾工作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困難,扎扎實實把民族團結工作做到“點”子上。
27項舉措遍及文化、醫療、教育、兵團、援疆等方方面面、各個領域。在南疆基層工作了6年的喀什地區年輕干部張萌說,這些措施找準了民族感情的共鳴點和群眾利益的結合點,“用時下熱詞形容就是,個個都稱得上是‘干貨’‘硬貨’。”
自1983年開始,新疆把每年5月定為“民族團結教育月”。今年,自治區黨委決定在過去工作的基礎上,開展首個“民族團結進步年”活動,在新時期把新疆的民族團結工作再向前推進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