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實現3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青年軍的主力作用不容忽視。當下的中小學生將在2022年成為中國冰雪運動的主要參與者、消費者,如何讓他們在現有條件下暢快安全地上冰玩雪,意義重大。
在阿勒泰地區文化體育局滑冰場,來自當地50多所中小學的小運動員每年都在這里參加自治區“冰上運動示范學校”阿勒泰地區速度滑冰比賽。
哈巴河縣第一小學老師張翔介紹,2015年的比賽有300多名學生參加,比上一年多出近200人。阿勒泰地區文化體育局黨組書記陳新民說:“自治區體育部門提供了冰刀和澆冰的費用,給每個示范校發了50副冰刀。”
冰雪運動示范校活動在原則上要求滑冰課成為自治區每個中小學學生的必修課。不僅如此,如今在新疆部分地區由于擁有距離較近的滑雪場,滑雪也已經成為學生的體育課。
而在4000多公里外,黑龍江省“百萬青少年上冰雪”活動也迎來了它的38歲生日。憑借優越的自然條件和較長的冰雪運動發展史,每個冬季的活動期哈爾濱諸多校園里都將有室外冰場供學生使用,而在公園、廣場等地也將有免費冰場提供給市民。
在中國大力普及冬季運動迎接冬奧會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開始接觸冰雪運動。但隨著需求增加,供給問題也逐漸暴露出來。
首先便是成本問題。哈爾濱部分小學校的負責人曾向記者透露,每個冬季從澆冰場到因氣候變暖后持續的維護,四個月的時間需要花費上萬元,“有些學校不想弄,就不弄,孩子上哪滑”。
此外,在新疆、東北等省份,一些學校并沒有專業的冰上運動老師,澆冰場失去原本意義。在這個背景下,安全問題又成為學生傷病的隱形阻礙。
齊齊哈爾市體育局副局長于貴富介紹,當地教育部門、體育部門都一直鼓勵學校開展冰上運動,但由于擔心安全問題,這樣的鼓勵有時顯得很無力。“孩子摔傷后往往學校要承擔責任,誰來負責?一下子讓上冰雪成了為難事。”
為此上海前不久迎來一項解決方案——“上海市學校體育運動傷害專項保障基金”。自今年3月1日起,上海將在全國率先試點該基金,實行免責保障,只要發生校園意外運動傷害事故,當事學生就將獲得最高50萬元的賠付。該基金由上海市教委與中國人壽保險集團共同研究制定,當年已參加中國人壽校園意外險的學校,不需額外繳納費用,未參加的學校按每生每年投保2元的標準自愿籌集資金加入。這普遍被認為是解決“安全顧慮”的良方。
而包括新疆布爾津縣業余體校老師林志剛在內的諸多體育教育工作者也表示,讓學生在安全、專業、有保障的環境下參與冰雪運動,將極大地促進運動普及,但若由于學生自身以外的問題導致參與運動的負面成本上升,普及便將面臨難以修補的負面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