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體驗草擬烏魯木齊高溫職業排行榜
交警站崗腳踩炭廚師炒菜蒸桑拿
大西北網訊 連日來的高溫持續不下,這兩天更是徘徊在40℃左右,當我們在裝有空調或風扇的辦公室里工作時,卻有這么一群人,他們頂著炎炎烈日,在高溫下堅守著。
22日,西大橋形象崗,新華路中隊民警阿依本·馬丁在烈日下指揮交通。亞心網首席記者張萬德攝
22日,在西北路的袁久成陜西特色面食匯的后堂內,廚師劉富明正在“熱火朝天”地炒菜。亞心網首席記者張萬德攝
昨天,記者走訪了幾大在高溫天氣下仍堅守崗位的行業,草擬出了一份首府高溫職業排行榜。
Top1
機場貨運人員
地點:烏魯木齊國際機場停機坪
地表溫度:66℃
時間:7月22日15時30分
理由:機坪地表平均溫度60℃以上,衣衫汗透不見濕。
隨著市區溫度的持續上升,城北的烏魯木齊國際機場氣溫較城區高3℃左右,7月22日中午3點半鐘,專業儀器監測顯示,機坪地表溫度達到了66℃。
吳錫仁是南航新疆分公司貨運部的工作人員,每天差不多要搬運10噸左右的貨物,在機坪上進行這樣高強度的勞動,卻看不到他衣衫濕透的情景。原來,汗水剛流下就被高溫蒸發曬干了。仔細看,才發現他衣服上留下的是小塊水印和鹽漬。
據了解,經過數小時飛行的飛機從頭到尾都冒著一股熱氣,尤其是發動機和機輪剎車部位,局部溫度超過了200℃。每當飛機落地,貨物搬運工們不僅要迅速將這一班的行李貨物搬運出來,還要快速將下一班的行李貨物按規定搬放到貨艙,確保航班正常。
相比在機坪上的工作人員,后貨艙內碼放貨物的工人更是飽受高溫折磨,因高度限制,人在貨艙內只能半蹲著干活,用這樣的姿勢碼放行李,直到行李全部碼放好為止。
Top 2
建筑工人
地點:阿勒泰路高架橋施工現場
溫度:54℃
時間:7月22日18時25分
理由:在50℃的腳手架上工作
隨著市區溫度的持續上升,與“熱的良導體”鋼管打交道的工人更是感受到了溫度的“殘酷”,7月22日下午6時25分,專業儀器監測顯示,腳手架上的平均溫度為54℃。
來自四川綿陽的務工工人邱思君正在高5米的腳手架上鋪鋼管。“看到了么?我們全部都要戴著手套,穿著長褲子,不然這些鋼鐵會把我們皮膚給燙傷了。”邱思君指著正在腳手架上忙碌的工人說。
記者試著用手觸摸了溫度在54℃的鋼管,被燙得嚇了一跳。這里約有30余名工人正在搭建“腳手架”,5米余高的“腳手架”主體已基本完成,他們正在給“腳手架”鋪設鋼管,進行橋梁施工。
站在距離“腳手架”不遠的高臺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工人們脖頸上、臉龐上亮晶晶的汗珠。一名工人為了防曬,還在安全帽下戴了一頂帶帽檐的草帽,一名中年工人用上衣當“毛巾”,不時把衣服撩起來揩一把汗,衣服上滿是大大小小的汗漬。
“最近天氣太熱了,我們早上7點到11點上班,下午5點多上班。”來自湖北的工人陳國三說。他和兩名工友正在抬鐵槽子,因為鐵槽子在太陽下曬了許久,他戴著手套摸上去,仍被燙得縮了下手。當把一根鐵槽子抬到吊車下面時,3人出了一身汗,各自抓起水杯子,咕咚咕咚,一陣子灌水,有的工人一天要喝12升水,約相當于22瓶550毫升的純凈水。
Top 3
電力公司配電運檢人員
地點:克拉瑪依西路
溫度:45℃
時間:7月22日13時30分
理由:免費蒸桑拿,長衣長褲全副武裝。
氣溫持續走高,也讓烏魯木齊的空調、電風扇等家用電器使用頻率不斷增高,這對于國家電網烏魯木齊供電公司檢修公司來說是一次挑戰。因為高溫天氣會使電網用電負荷猛增,造成電力事故多發。
曲鋒是該公司配電運檢室配電運檢一班的班長,為了排除隱患,他每天都會和同事全副武裝、穿著厚工裝戴著安全帽背上測溫儀、電子儀標配的工具包,沿著友好路向克西路方向一路巡查電線。
電線和電箱在陽光的暴曬下,溫度達到55℃,而太陽下的體感溫度也足有45℃,全副武裝的工人們戴著帽子,汗水直往下滴。
170多條線路、200臺設備的正常運行是他們的職責,碰到分布在排井管和廊道內的電纜,工作人員不得不下井巡視,高溫的天氣下,讓不少工作人員悶得受不了。
Top 4
餐廳后堂廚師
地點:友好路
溫度:49℃
時間:7月22日13時
理由:爐邊擺碗涼水,半小時后就燙手。
友好路,一家面積不足15平方米的川菜館里,5臺煤氣灶同時開啟,鍋底的燃氣火爐呼呼地吐著火苗,高壓鍋里也不斷吐著熱氣,溫度計顯示:49℃。用廚師王東的話說,“整個廚房像桑拿房一樣”。
44歲的王東是這家飯館的大師傅,到了中午,顧客增多,5個灶臺同時開火,一開火,熱汽在這個狹窄的空間里四處流動,就算是開了窗戶也是悶熱難耐。在廚房里待上幾個小時,脖子上的毛巾都能擠出水來,感覺自己像洗了個熱水澡一番。
“放在旁邊的清水碗,不到半小時摸上去都燙手,臉也跟燒過一樣火辣辣的疼。”王東說。
Top 5
公交車司機
地點:公交車上
溫度:47℃
時間:7月22日12時30分
理由:不敢穿短褲,怕腿被引擎蓋燙傷。
“駕駛艙的溫度普遍比室外高出七八攝氏度。”楊軍是烏市公交公司經營一部4車隊505路的駕駛員,每天駕駛公交車從東八家戶到幸福路,一天工作近10小時。
由于車型較老,前置發動機緊挨著駕駛員,滾燙的發動機釋放出一股股熱流,讓司機遭了不少罪,為了避暑,楊軍每次會將毛巾搭在頭上,穿著布鞋增加舒適度。
車內的溫度一般比室外高出1℃左右,而駕駛艙的溫度則比室外高出七八攝氏度,達到47℃,“一天都不敢穿短褲,就怕蹭著引擎蓋燙傷腿”。
Top 6
交警
地點:西大橋
溫度:46℃
時間:7月22日12時45分
理由:站在執勤臺上燙腳
辦公族們可以在辦公室享受空調帶來的清涼,可站在崗亭值班的交警叔叔就只能享受“日光浴”了。
40℃左右的室外溫度讓不少行人都是沿著樹蔭走,而在西大橋交警形象示范崗的交警切力扎提只能沿著崗亭躲太陽。
作為烏市交警形象示范崗上的值班交警,他幾乎每天都會戴著白手套在崗亭中站上六七個小時,做著手勢,時不時還要下來疏導交通。
正午的陽光尤其毒辣,溫度計顯示,切力扎提所站的執勤崗亭溫度達到46℃,記者
站了不到5分鐘,就感覺熱氣穿過鞋底,直往上冒。
“過了中午1點,這個十字路口全部暴露在太陽下,惟一能遮陰的地方就是我站的崗亭了,可這崗亭隨著陽光斜射也是曬得不行,帽子一脫,頭發全是濕的。”切力扎提說。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