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了,我的眼淚早已經淌干了。現在案子破了、兇手抓到了,我即便是現在死了也可以瞑目了。”
5月7日,當蘭州市公安局西固分局刑偵直屬大隊的民警賈佳佳來到甘肅省定西市通渭縣一處樸素的農家院,告訴被害人張某的母親16年前命案積案偵破的消息時,72歲的老人用顫抖的聲音說道。

(民警告知被害人母親案件偵破)
這一刻,民警突然覺得,8個多月以來所有的加班加點、晝夜奮戰、輾轉奔波,所有的艱辛和汗水突然有了更深的意義。

01、案發:殺人潛逃,16年銷聲匿跡
2006年4月17日晚23時許,蘭州市西固區西固巷發生一起命案:被害人張某被他人持刀刺中背部致肺部破裂大出血,經醫院搶救無效死亡。
案發后,西固公安分局立即抽調警力全力偵查,開展了大量調查走訪工作,但未找到有價值的線索,案件偵破工作陷入僵局。
16年來,案件卷宗已經泛黃,辦案民警換了一批又一批,但西固公安分局始終未放棄對該案的偵查,兩代西固刑警對兇手的追蹤一直在接力進行中。
02、轉機:大海撈針,海量排查發現關鍵證人
今年以來,分局黨委再次向命案積案發起凌厲攻勢,統籌優勢警力資源,運用現代科技手段,形成整體工作合力,以空前的決心和力度,開展破案攻堅行動。分局主要領導多次研究部署、靠前指揮,負責命案積案的刑偵直屬大隊安排民警張雅輝、朱亞偉具體負責。
他們通過對卷宗和物證進行抽絲剝繭、細致入微的重新梳理以及和當年老偵查員了解情況,初步排除了圖財殺人、仇殺等可能性,同時結合當年案發地點附近流動人口較多、人員結構復雜的情況,決定另辟蹊徑采取“鎖定區域、劃定范圍,細致排查、不漏一人”的方式,將偵查重點放在案發時和被害人有“時空交集”的人員身上。

(民警廣泛開展調查走訪)
于是民警以中心現場為圓心,600米為直徑,對重點區域內10000余名住戶、租客逐人進行了摸排,經過7個多月的艱辛工作,民警發現案發前租住在現場附近的一甘肅天水籍女子馬某案發后就離開了西固區,行跡非常可疑。
民警遂立刻奔赴馬某現居住地甘肅天水開展調查取證工作。但馬某是文盲,且封建迷信思想嚴重,對民警的詢問始終閉口不言。通過民警耐心細致講政策、講法律、講情理,馬某終于說出案發時自己曾在租住的院落內親眼目睹一背部被刀刺傷的男子從同院租住的馬某某房間內走出的重要線索。

得知這一線索,民警異常振奮,顧不上幾個月持續作戰的疲勞,馬不停蹄開展工作。根據馬某某回憶,案發時持刀刺傷被害人的正是自己當時的男友“唐哥”,但對“唐哥”真實姓名和具體情況一無所知,只知道他姓唐,是臨夏永靖人。民警遂根據此線索再次開始“大海撈針”式排摸調查。通過對符合條件的9000余名臨夏永靖籍唐姓男子逐一“過篩子”式甄別,犯罪嫌疑人唐某徹底浮出水面,抓捕工作迫在眉睫。
03、收網:親情感化,打開審訊突破口
5月1日下午6點,當大部分人沉浸在節日的歡樂氛圍、準備和親人朋友共進晚餐的時候,持續架網布控了30多個小時的民警決定收網。
通過大量外圍工作,民警們摸清了唐某的活動規律。在其準備外出購物時于小區門口將其一舉抓獲。

民警根據唐某職業特征、生活經歷、家庭成員等制定了詳細周密的審訊計劃。不出所料,審訊初期,唐某對自己的犯罪事實矢口否認、拒不交代。朱亞偉了解到唐某的兒子大學剛畢業正在找工作,于是以拉家常、聊生活的方式作為切入點,從其兒子角度進行親情感化,并多次闡述刑訴法中認罪認罰從寬原則,使其放下防備心理。最終唐某如實供述了因情感糾葛,自己16年前持刀將被害人刺傷致死后潛逃的全部犯罪事實。至此,這樁16年前的命案積案成功偵破,被害人得以沉冤昭雪。

目前,唐某已被依法采取刑事拘留強制措施,案件后續工作正在開展。
04、盤點:16年接力追兇,水滴石穿終有回報
16年緊盯不放,16年鍥而不舍,16年接力追兇。

辦案民警頂著巨大的壓力,克服連續作戰的疲勞,采取最原始的摸排走訪偵查方式,在做好疫情防控、日常工作的同時,靠著“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韌勁、“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拼勁和“踏平坎坷成大道”的闖勁,放棄節假日休息、加班加點持續作戰、鍥而不舍久久為功,舍棄與家人的團聚,歷時8個月、走訪20000余人,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破案關鍵證人,完成了“比大海撈針還難”的工作。
此案的成功偵破,只是近年來西固公安屢破命案積案的一個縮影,是踐行對黨忠誠、服務人民、執法公正、紀律嚴明總要求的生動實踐,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執法理念的生動詮釋,是充分發揚“敢啃硬骨頭”刑偵精神的碩果。(蘭州公安西固分局)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