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路市場“變”惠民工程36戶家流動攤販免費入駐
西區執法局疏堵結合破解馬路市場整治難題
圖為西固區執法局打造的惠民市場,執法人員正在發放攤位證
大西北網訊 創文,整治馬路市場是難點。一邊是市民需求,一邊是市容環境,如何解決城區馬路市場與保持環境之間的矛盾關系,在城市管理中平衡好這個“蹺蹺板”,考驗著城市管理者的智慧。西固區執法局另辟蹊徑,根據轄區實際,采用疏堵結合、網格管理的方式,既解決馬路市場占道經營的問題,做到還路于民,又從群眾實際需要出發,為群眾打造了一處新型的標準化政府便民市場,得到群眾稱贊。截止7月11日,首批36家流動攤位已整體免費入駐。
清退馬路市場還路于民
多年來,五小行業亂擺攤設點一直困擾著西固區商業步行街的市容市貌形象,周邊逐漸自發形成了馬路市場,這些馬路市場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方便了市民生活,但隨之而來的亂擺攤設點、亂停亂放等城市管理問題十分突出,造成了新的安全隱患,一度曾被小商販擁堵,車輛行人難以通過。這些商販們的垃圾隨處亂扔,夏天時蚊蠅亂飛,成了城市當中的一塊疥疤,居民也多次投訴。
據悉,西固區商業步行街與立交橋相連的三通巷,此處地塊為鐵路建造未利用地塊。當地人稱其為“小橋洞”。如今,原來的馬路市場早已去無蹤,馬路寬敞了,路面潔凈了。一名執法隊員稱,以前這里的馬路市場的攤主基本都是些進城農民和下崗工人,主要從事二手機交易,勞務裝修、五小行業等經營活動,是其賴以生存的生活來源。在創建文明城市攻堅行動中,城管部門曾多次組織力量對該處亂象進行了集中整治,但效果不佳,多次反彈,阻力較大。
據西固區執法局步行街中隊蔡鑫強中隊長介紹,流動攤販眾多、占道經營頻發,導致周邊環境“臟亂差”、居民出行難,這樣的現狀持續了十幾年時間,已經成為附近小區居民的一塊“心病”。今年6月,伴隨著新一輪文明城市創建工作,西固區執法局從群眾的切實利益出發,積極向區政府申請把原有荒地拓寬改造、取締流動攤販、原有商鋪外立面統一裝修、建設便民市場等納入議事日程,統籌規劃、科學部署,迅速掀起了建設熱潮。
拉動就業打造便民市場
為了給小販找“活路”,給馬路市場找“出路”,西固區執法局步行街中隊和西固城中隊聯手引導商販進入規定市場合法經營,既保持了城市面貌,又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市民的需求。記者來到便民市場,“政府惠民工程”幾個顯赫的大字映入眼簾,該市場東西長60余米,市場內還有一排原有商鋪,市場里已規劃了各個攤位。主要經營修鞋、配鑰匙、手飾加工、二手機經營等,緊挨市場是一處城管執法崗亭,主要負責便民市場日常管理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一部分曾在馬路市場擺攤設點的商販也被引進該市場,整體可帶動70余人實現就業和再就業,也有效避免了周邊馬路市場的死灰復燃。今年53歲的陳金水是河北人,以前就在步行街一帶馬路邊配鑰匙,也跟城管執法人員打游擊打了10多年,上個月搬進新建的便民市場,擺脫了風吹日曬雨淋的窘境。剛入駐不久的老馬手飾加工負責人稱,他以前在便民市場旁邊的寶麗華商廈擺攤,如今搬到了便民市場,執法局為他辦理了臨時攤位證,一起搬過來的還有3家從事金銀手飾加工的同行,他希望這里能成為手飾加工行業的聚集地。興達手機店的陳老板稱,自從政府打造惠民市場以來,不斷有新的流動攤販入駐到便民市場,必定會增加人氣,生意也會越來越好。
西固區執法局西固城中隊李澤享副中隊長告訴記者,改造成為便民、利民的市場,該市場硬件設施完善,而且有專門的保潔人員負責清掃。在市場內,地面干凈整潔,每個攤位的商品有序擺放,市民一目了然,想買什么東西都能夠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攤位。
疏導優先統一規范化管理
該便民市場的建成,確保了流動攤販經營有序、市容整潔和道路暢通。對于便民市場,市民也表示出了極大的歡迎。住在附近的劉女士說,“這個辦法很好,取締了原有的流動攤點,將流動攤點集中至便民市場內經營,周邊的交通狀況好了,下班回家不再堵了,門口也干凈了,而且生活服務也更加方便了”。
為確保便民市場經營秩序,西固區執法局按照“疏堵結合、疏導優先”的原則對便民市場進行規范化管理:一是實行市場準入制度和規范管理制度,并與經營者簽訂環境衛生責任書,明確經營范圍、經營時間和環境衛生標準;二是安排執法中隊加強巡查監管,對未按規定經營、未履行環境衛生責任的攤主從嚴管理,保障了便民市場的規范經營、秩序良好;三是鞏固成果、常態管控。城管執法隊員加強日常巡查盯守、指導服務,繼續引導游商進入便民市場正規經營。西固區執法局相關負責人稱,
便民市場雖小,但解決了城市場管理的棘手問題,為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提供了“流動攤點定點化、定點攤點規范化、規范攤點長效化”的經驗。下一步,城管部門將努力提高為民服務水平,正確把握和處理加強城市管理與方便市民群眾生活的關系,把“以人為本、便民利民、環境優美、平安和諧、長效管理”的原則貫穿于城市管理的每個環節,實現城市管理與方便市民群眾生活的和諧發展。
記者吳少華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