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60mo"></ul>
  • <fieldset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strike>
  • <fieldset id="660mo"></fieldset><ul id="660mo"></ul>
  • 西安體育駛入高質量發展“快車道”

    時間:2022-12-28 12:40來源:大西北網 作者:西安日報 點擊: 載入中...
      
      
      西安正掀起全民健身熱潮。(資料圖片)

      
      西安市首屆社區運動會直接參與群眾103.5萬人,輻射帶動群眾超過500萬人。(資料圖片)
      
      以人民為中心,是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即將過去的2022年,西安體育緊緊圍繞人民群眾的需求做文章,構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在全運新時期不斷開創新局面,駛上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全民健身工程惠之于民
      
      家住四棉和諧小區的張濤,在今年有了自己的健身“主場”,那便是步行5分鐘可達的紡織公園。今年,該公園進行了提升改造,全民健身園區建成開放。
      
      人民為中心,問題是導向。如何健身、去哪健身等群眾最為關心的實際問題,也正是全民健身工作的切入點和著力點。今年,我市大力推進全民健身惠民工程建設,結合各區縣(開發區)項目申報情況及我市老舊小區改造、鄉村振興等中心工作實際,共實施全民健身基礎設施(健身路徑、多功能運動場、室內健身房)、全民健身園區、全民健身示范社區三大類惠民工程。紡織公園的“舊貌換新顏”,正是得益于該項工程,除此之外今年還有灞河左岸、唐城墻遺址公園等多個全民健身園區投用。
      
      在全民健身基礎設施方面,今年共在全市新建、更新全民健身路徑250個,新增籠式足球場、籃球場10個以及室內健身房10個。另外,在未央區馨和居社區、雁塔區孟村社區等社區打造了集室內外健身場地設施和體育健身組織于一體的全民健身示范社區。
      
      全民樂享全運場館
      
      場地設施是全民健身的基礎保障,隨著十四運會的成功舉辦,我市體育場館無疑實現了一次質的飛躍。今年6月份,《西安市十四運會場館賽后運營管理指導意見》審議通過,根據《意見》,我市在十四運會場館的賽后運營管理方面將通過多種方式,最大限度滿足市民健身需求,真正實現場館建設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惠之于民。
      
      全運場館全民共享,這些場館如今已成為市民群眾的健身好去處。住在浐灞生態區的李杰,今年暑假幾乎每周都會開車帶孩子到西安奧體中心游泳館游泳,一來是價格便宜,二來是場館條件設施一流。也正是因為這些原因,該游泳館在這個夏天幾乎天天爆滿,而奧體中心其他場館對外開放后同樣也是人氣很旺。西安城市運動公園場館設施如今每周一上午免費開放,據公園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的游園人數較十四運會前明顯增多,“周內游園人次在3000至5000之間,運動場地鍛煉人次在500左右,周末游園人次在8000至10000之間,運動場地鍛煉人次在七八百。”
      
      賽事活動激發城市活力
      
      今年8月,人民網發布了《2022國民健身趨勢報告》,其中西安躋身十大“活力城市”。體育能夠彰顯一座城市的“精氣神”,而這離不開賽事活動的持續舉辦。今年6月,一項全新的面向社區居民群眾的西安市首屆社區運動會拉開帷幕。這項運動會的舉辦,不僅加快了我市構建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步伐,還搭建起了密切黨群關系的“連心橋”,助力建設宜居幸福城市。自運動會啟動以來,比賽在區縣、街道、社區均成為熱議話題,“我參與,我健康”的主題深入人心,《人民日報》、新華社、央視等媒體紛紛進行報道,為我市這一創新做法點贊叫好。截至發稿時,本屆社區運動會共舉辦選拔賽14553場、區縣(開發區)分區賽115場、市級總決賽4場,直接參與群眾103.5萬人,輻射帶動群眾超過500萬人。
      
      今年,西安市體育局也推出了全民健身公益大講堂,邀請運動健康方面的專家向市民群眾傳授健身技能、普及健康知識。體育協會對全民健身活動能夠發揮示范引領作用,本月,《西安市體育協會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出臺,旨在充分發揮黨建在體育社會組織中的引領作用,進一步加強和規范體育協會管理,促進其健康有序、高質量發展。
      
      古城體育健兒勇創佳績
      
      群眾體育有聲有色,競技體育同樣可圈可點。競技體育是一座城市體育發展綜合實力的集中展示,是建設體育強市的重要指標。今年夏天,陜西省第十七屆運動會在榆林舉行,為了打好省十七運會這場“硬仗”,西安市代表團全體人員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拼搏進取的作風,各司其職、各盡其責。
      
      比賽期間,古城體育健兒努力克服疫情防控和場館條件生疏、賽場氛圍陌生等不利因素,一次次點燃激情、一次次超越自我,最終,西安市以780.65枚金牌、421.6枚銀牌、429.95枚銅牌,獲得代表團總成績榜第一名;以444枚金牌、213.5枚銀牌、217枚銅牌,獲得賽會獎牌榜第一名;以219枚金牌、153.5枚銀牌、139枚銅牌,獲得重點項目獎牌榜第一名。與此同時,代表團還獲得了體育道德風尚獎,19名教練員獲得“伯樂獎”,27名運動員獲得“未來之星”,實現了競賽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
      
      我市培養輸送的運動員今年在國內外賽場也有不俗表現,劉宇坤在射擊世錦賽上獲得50米步槍臥射銀牌,并獲得巴黎奧運會參賽席位,龍雪在亞洲舉重錦標賽上獲得挺舉和總成績兩項冠軍。另外,我市選手在全國少年兒童跳水錦標賽、全國射擊射箭錦標賽、全國田徑大獎賽、全國U系列舉重冠軍賽等國內賽事上還獲得了5個第一、4個第二、6個第三等好成績。
      
      賽事名城建設“大手筆”頻出
      
      2021年初,我市正式印發《西安市人民政府關于建設世界賽事名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吹響了建設賽事名城的號角,當年成功舉辦的十四運會,無疑打響了“頭炮”,今年,我市在賽事名城建設方面同樣是“大手筆”頻出。
      
      7月,為持續放大全運會綜合效益,促進西安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西安市人民政府與國家游泳運動管理中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根據協議,國家游泳運動管理中心將從提升競技體育項目綜合實力、發展群眾體育事業、加快體育產業發展步伐、促進體育宣傳文化推廣、深化體育項目對外交流五個方面與我市加強合作交流。
      
      不久之后,我市又與中國輪滑協會、中國登山協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8月份,備受關注的2022-2023年中國飛盤聯賽首站比賽落戶西安。9月14日,《體育總局辦公廳關于公布“十四五”期間第二批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的通知》公布,包括北京、杭州、西安在內的六座城市入圍。獲評全國足球發展重點城市,不僅是對西安足球乃至西安體育多年來工作的肯定,更將對西安建設體育強市和賽事名城,推動全市足球運動發展起到全面推進作用。
      
      “去年成功舉辦十四運會,是西安體育事業發展的里程碑,也是西安建設體育強市的歷史機遇。如今,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我們將以建設全國體育強市、打造賽事名城和辦人民滿意的體育為目標宗旨,加快譜寫西安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的全新篇章。”西安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記者閆斌/文記者王健/圖)
      
      
    (責任編輯:張云文)
    >相關新聞
  • 寶雞如何做好高質量發展“答卷”
  • 西安:千億級工業項目投產助力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 《陜西省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專項獎補實施方案》印
  • 西安:千億級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 沿黃九省區專家學者共話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 陜西:譜寫高質量發展新篇章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視頻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