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西安交大研究生支教團:15年“接力”踐行青春誓言
大西北網訊 在云南省施甸縣第三完全中學,有兩個特殊的班級:班主任由支教團成員擔任,語文、數學、英語、政治、地理和生物等主要課程也全部由支教團成員負責。
“這樣的‘西安交大班’,是我們在廣泛調研、聽取意見后嘗試的新模式。”施甸是西安交通大學的定點扶貧縣,該校派駐施甸的掛職副縣長楊峰同時擔任西安交大班的名譽班主任。他告訴記者,把支教團的同學集中在一起,最大程度發揮優勢資源和團隊協作能力,“在受教學生的3年黃金階段,全方位培養他們終身受益的性格和習慣”。
2002年,西安交通大學開始參加由團中央發起的青年志愿者扶貧接力計劃研究生支教團項目。15年來,124名志愿者赴內蒙古、西藏、云南、陜西等西部貧困地區展開基礎教育服務工作,直接服務貧困地區學生逾萬人,踐行“支教一載、扎根西部、志愿一生、服務國家”的青春誓言。
課堂內外,帶他們去看更大的世界
這些初為人師的年輕人,一邊經受著草原風沙、高原反應的考驗,一邊緊鑼密鼓地開始認真學習如何備課、講課、聽課以及評課。 “交大班的孩子,不僅是我們的學生,也是我們的弟弟妹妹。我們會在課堂內外,帶他們去看更大的世界。”云南分隊隊長楊瑞告訴記者。
支教隊員們不僅學習當地老師們的授課經驗,也全方位地接觸學生,快速掌握授課方法,并在實踐中不斷創新,將全新的教育理念帶給學生,也帶給當地的老師。
服務地缺少教什么課的老師,志愿者們就結合自己的專業背景,主動承擔起這些課程的教學工作。除生物、地理、政治等課程,支教團成員還承擔起《工程制圖》《電力系統》《能源與人類文明》等專業課程的教學。
“備課好不好直接決定了上課的質量,我們通常先上網找資料,然后和老師們一起切磋討論重點、難點,熬夜備課是家常便飯,這才體會到了老師的不易。”剛剛結束在西藏支教服務的鐘憲增說,1年里他上了600多節課。
在充分熟悉、了解服務學校的基礎上,支教團成員結合當地學生的具體情況,嘗試進行教學改革、開設選修課程。在云南施甸,支教團成員發現學生英語水平普遍較低,便商量在各自學校組建英語提高班。
“課程的開設得到了年級組、校長的大力支持。”第十八屆支教團成員王濤介紹,“每節課我都會錄制講課視頻,并作為教學資料提供給他們,還自己出錢打印講課PPT,以備學生們課后鞏固。開課后,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基礎知識也在各自努力下有所提高。”
為提高教學質量,支教團還建立了成員內部的聽課評課制度,堅持每周互相聽課不少于1節,形成了相互溝通交流的學習機制,有效提高了支教團的整體教學水平。
人生“第一課”,教他們成為內心純凈的人
“教書育人,不是對書本知識的強硬灌輸,更重要的是用書中的道理去感化學生,讓他們成為內心純凈、善良的人。”回顧支教生活,支教隊員石磊心懷感慨。支教團的成員用心對待每一個學生,“尊重”是志愿者們教給孩子們的第一課。
十八屆內蒙古支教團成員組織“中秋我最想對父母說的話”活動,鼓勵學生們為父母做件小事,說出對父母的愛。為了保護孩子們的自尊心,支教團成員們通過班主任、主題班會、課后家訪等方式,收集貧困學生的資料,與之促膝談心。
2011年,西安交大研究生支教團獲得全國首批“安利彩虹計劃”資助,每年策劃獎助學金、勵志講堂、課外素質拓展、親子教育、學業一對一輔導等多個項目……支教團成員魏曉東為志愿服務學校——西藏職業技術學院籌措到16萬元的校園活動贊助費,在該校尚屬首例;15屆西藏支教團成員武澤成發起公益項目“一杯熱水的溫度”,通過線上宣傳和線下走訪,全國范圍募集善款及物資折合人民幣20萬元,解決了7所鄉鎮小學3000余名孩子的飲水問題……
不僅如此,對于那些在生活上有困難的學生,支教團更是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的雙手。西安交通大學還專門設立了“騰飛獎學金”和“思源助學金”,用來扶助支教地貧困生完成學業。
“金話筒”,讓孩子們遇見未來的自己
“將大學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以合適的形式‘移植’一些到中學校園,不僅能夠活躍校園氣氛,也能推動校園文化更上一個平臺。”讓孩子們開心且成長、收獲,是西安交大每位支教志愿者的心愿。
直播“開學第一課”,讓孩子們拓寬視野、樹立志向;百科知識競賽提高學生的自學以及主動涉獵課外知識的能力;創立航模隊,深入淺出地為小隊員講解航模知識;組建辯論隊,培養孩子們的思辨能力,鍛煉語言表達……
在東勝第六中學,支教團開展的“金話筒主持人大賽”更是成為學校乃至東勝區的品牌活動。為策劃方案絞盡腦汁,為培訓小選手挑燈夜戰,為舞臺布置不眠不休,為達到最佳效果,在零下十幾攝氏度的天氣里冒著刺骨的寒風采辦物資……所有的辛苦、疲倦、勞頓都在大賽順利舉辦、贏得滿堂彩的一剎那化作了幸福。
為激勵選手們勇敢追逐夢想,內蒙古分隊成員牛震、李澤文帶著小主持人們去電視臺參觀,與真正的主持人面對面交流,并走進節目錄制間試音。隊員們還歷時數月,邀請國內外專家和優秀學子為選手們錄制祝福視頻。
西藏分隊的志愿者韓豫,擔當起西藏職業技術學院辯論隊的指導老師。過去,學校從未在區級比賽中獲得名次。韓豫到來后,耐心地從辯題的論點論據、辯論技巧、儀容儀態等方面為學生講解,并組織友誼賽做實戰訓練。最終,學校獲得了自治區閱讀辯論大賽亞軍的好成績。
辯論隊的主力隊員中,有一位名叫洛珠巴姆的姑娘。開始時,因為發揮得不好,她常常在場邊流淚。韓豫多次在大家面前表揚她,單獨為她加練。隨后的比賽中,巴姆越戰越勇,得到了評委的一致好評。辯論賽后,巴姆又先后參與了運動會、校電視臺的主持播音工作。現在的她,正備考普通話水平測試,為實現自己的夢想而努力。
“我們來到這里,就是要盡當代青年最鮮活、最熱血的一份熱忱和創造去改變。”支教團隊長李澤文表示,“一年太短,但還會有下一屆、下幾屆的人接棒,直到幫助孩子們不斷實現自己的理想。”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