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要求,每年8月各部屬大學要公布前一年度決算情況,目前至少已有76所高校公布。清華、浙大、北大與上海交大登上“百億俱樂部”。西安交通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長安大學和陜西師范大學也公布了前一年度決算情況。西安交大2014年決算為50.15億,其中,年度收入36.21億,不足清華三分之一。
>>誰最富?
清華年收入123.57億居榜首
高校2014年度決算情況中,清華大學以年度決算175.6億、年度收入123.57億穩居第一。
浙江大學年度決算156.42億、年度收入109.08億,收入增長達30.88%。
北京大學決算128.53億、年度收入85.76億。
上海交通大學決算118.94億、年度收入80.66億。
5到10名依次是復旦大學、武漢大學、吉林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
從公布情況看,綜合性大學比專門性大學更有優勢,但以理工科見長的大學吸金和花錢能力明顯超過以人文社科為特長的大學,領先的清華、浙大、上海交大皆是如此。
財經類大學沒有想象中的有錢,甚至比許多師范大學還窮。知名的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上海財經大學、中央財經大學、西南財經大學平均只有13億的決算,12億的收入,排名靠后。最省錢的是語言類、美院和音樂學院,其中中央音樂學院排在最后一名,決算僅5.58億,不到清華大學的零頭。
大學“土豪榜”公布后,引來資源配置不平等的批評。榜單中的不少大學將在新一年內獲得更多財政支持,清華大學新一年的國家財政撥款將增加6.58億,浙大、上海交大、武大等大學多增加1至2億不等。
>>錢哪來?
財政撥款占“大頭”
各高校收入來源主要是財政撥款收入和事業收入。
西安交通大學2014年度決算為50.15億,居第17位。其中含收入36.21億,上年結余13.9億,與2013年相比增長18.15%。其中財政撥款收入占總收入的46.57%;事業收入占總收入的42.99%。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以27.30億居第39位,2014年收入總計21.82億,上年結余5.4億。與2013年相比,增長9.72%。其中,財政撥款收入占總收入的63.58%,事業收入占總收入的29.64%。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以24.81億居第47位,2014 年收入總計18.62億,與2013年相比,增長10.63%。其中,財政撥款占總收入的54.28%;事業收入占總收入的41.53%。
長安大學以22.84億居第51位,其中收入16.64億,上一年結余6.2億,與2013年相比,增長1.54%。財政撥款收入占總收入的56.82%;事業收入占總收入的33.53%。
陜西師范大學17.75億居第57位,2014年收入總計15.63億,上一年結余1.7億,與2013年相比,減少3.81%。陜師大財政撥款收入和附屬單位上繳收入減少。
捐贈也是收入來源之一。西安交通大學2014年收到捐贈收入1948萬,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收到1821.78萬,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收到339.15萬,陜西師范大學收到304萬。
>>專家聲音
增加財政獨立性
“從高校公布的決算信息分析,財政撥款是諸多高校的主要來源,社會捐贈只占高校收入的很小一部分。”教育學者、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認為,這和國外一流大學差距明顯,國外一流大學,包括公立高校,都特別重視在政府撥款之外,拓寬辦學資源,以增加學校的財政獨立性。而哈佛大學,每年捐贈收入就達到300億美元。
熊丙奇說,客觀而言,對少數高校的重點投入,改善了這些高校的辦學環境,但是,也帶來負面效應,包括制造學校間的不平等,把985、211變為高校的身份標簽,影響學校的自主辦學。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