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優化公共資源配置 政策托底保障民生
在新的一年,陜西省提出將民生工作的重點放在兜底上,將通過醫療、教育、就業等一系列政策保障、資金投入,進一步優化公共資源配置,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求。
改善民生是發展之本。過去一年,陜西省按照兜底補短的要求辦好民生實事,在財政增收壓力明顯增大的情況下,“兩個80%”用于民生依然得到全面落實。2015年,全省民生支出3490億元,保障能力持續提高,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雖然在民生建設領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群眾收入實際增長和預期還有差距;上不起學、看不起病、買不房等問題的解決,依然備受群眾期待。
組建醫療聯合體 完善分級診療制度
不久前,陜西省人民醫院和陜西省12家縣級醫院共同組建了醫療聯合體集團。成員單位之一的蒲城縣人民醫院,2016年將在省人民醫院的幫扶下,嘗試在心血管科開展介入手術治療。
蒲城縣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主任張珍俠:“介入開展以后(病人)病情穩定以后,急癥病人和一般的需要進一步治療的病人,都可以陸續在這邊做就不用到西安去了。”
在新一年的工作中,陜西省提出將圍繞健康陜西建設,深化城市公立醫院改革,加快組建醫療集團和醫療聯合體,完善分級診療制度。省人民醫院作為省內綜合性三甲醫院,從內部改革入手,把原有科室整合成11個??撇≡汉?個診療中心,計劃采取“一病院一年一醫院”的幫扶形式,派業務院長、專家分批分期對縣級醫院進行重點幫扶。
省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岐山:“2016年我們要下派30名左右專家,下到我們12家醫療機構,通過對他們的醫院管理,學科建設、科室管理等方面的一個實在的幫扶,初步使他們能夠達到學科在地市成為重點學科,逐步摸索出我省分級診療的一條路子。”
目前,陜西省已全面啟動全省分級診療工作,爭取在2016年形成較為完整的制度體系,切實解決群眾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
加大學校建設力度 緩解學位緊張和大班額現象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加快,進城務工人員增多,加上部分征地農民進城等多重因素疊加,讓縣以上城區公辦學位緊張、大班額現象日益突出。陜西省提出,2016年要繼續改善貧困地區基本辦學條件,認真解決城市新區教育資源不足等問題。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鄧店小學,地處城鄉結合部,按照義務教育基本辦學標準只能容納6個班,但多年來學校一直超負荷運轉。經過去年的擴容改造,現在,學校已經可以容納14個班級。
西安市長安區教育局規劃科趙亮:“2016年,長安區將對韋曲、郭杜等中心城區的四所學校,進行擴容改造,建成后將實現增加2800個小學學位,600個初中學位,會有效緩解進城務工人員的子女就讀難的問題。”
2016年,陜西省將統籌中省資金5到6億元,重點支持100所縣城以上城區中小學建設,切實改善各地城區的基本辦學條件,滿足城鄉居民子女入學的需求。
新年舉措
2016年,陜西省將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完善被征地農民、個體從業人員和農民工參保政策,推進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制度整合,健全臨時救助制度,完善城鄉特困人員供養制度。
從2016年起,省財政扶貧資金年均增長不低于20%,年內確保100萬人脫貧。同時,健全五級公共文化體系,實施移民搬遷有線電視戶戶通工程,加快建設縣區標準足球場,保障群眾基本文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