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連山下好牧場生態畜牧正當時
青海祁連:野血牦牛產業發展論壇舉行
大西北網訊 一望無垠的草原、成群結隊的牛群、星星點點的帳篷、獨具特色的民族服飾交織成了一副壯觀的草原盛景。8月20日,青海省祁連縣“野牛溝鄉牦牛產業綜合體觀摩簽約活動暨野血牦牛產業發展論壇”在綠草如蓋的祁連山下舉行。

來自省內外的行業專家、企業代表及相關部門領導齊聚祁連山大草原,共同為高原生態畜牧業可持續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活動當天,與會人員一同參觀了祁連縣野牛溝鄉黑土灘治理成果。據了解,通過近幾年的綜合治理,近25萬畝黑土灘由原先的“不毛之地”變成了如今的“芳草萋萋”,以牧草為基礎的高原生態畜牧業從此走上了提質升級、綠色發展的快車道。

祁連縣農牧水利科技局生態畜牧業指導辦公室主任馬金云表示,黑土灘的治理,對于提高牧草蓋度、發展畜牧業具有重要意義。治理前,這片25萬畝的黑土灘畝產只有50公斤,治理后,現在的畝產量達到了350公斤,幾乎是天然草場的2倍,相當于無形之中為當地增加了近50萬畝的優質草場。

在野牛溝鄉的沙龍灘,一場別開生面的牦牛產業綜合體觀摩活動拉開帷幕,大浪生態畜牧業專業合作社飼養的5000頭野血牦牛,成為了茫茫草原上最亮麗的風景線。據了解,這些牦牛是在自然生態環境下,以半野生狀態散養,經過8年的保護性發展,現已成為了當地獨一無二的優質資源品種。
唐古拉集團公司總經理張林斌表示,野血牦牛具有個頭大、抗病力強、奶質優良、絨毛質優等天然優勢。為了更加高效地利用好野血牦牛這一產品,唐古拉公司將與大浪合作社建立起緊密的合作關系,協助提高原材料品質,生產附加值更高的產品,形成一個產、銷、供良性循環的合作模式。

論壇中,專家學者圍繞“高寒草地生態系統功能提升技術”“牦牛生態養殖技術集成”“牧區生態宜居建設適用技術”“祁連縣牦牛乳制品進展及產業發展途徑”“牦牛絨深加工與市場潛力的挖掘”五個方面進行了學術演講和討論。

青海大學畜牧獸醫科學院重大專項課題組組長李世雄認為,高寒草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既要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的基本方針,又要遵循以自然修復為主,與人工修復相結合的指導原則,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多措并舉、綜合利用。

青海大學畜牧獸醫科學院院長、研究員、省牦牛產業聯盟理事長劉書杰表示,形成一套完整的、合理的牦牛飼養技術體系和舍飼育肥、冬季補飼、牦牛錯峰出欄等新飼養管理模式,是實現高原生態畜牧業高質量綠色發展的有效途徑。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