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盛夏的青海,綠水青山美如畫,百里花海游人醉。茶卡的白,青海湖的藍,祁連的綠,看一路草原、湖泊、雪峰,天藍水澈,碧空如洗,感受沁心的安逸與舒爽,美不勝收……
7月9日,以“大美青海·花好門源”為主題的海北藏族自治州門源回族自治縣油菜花文化旅游節暨首屆中國祁連山風箏節,在門源縣浩門古鎮盛大開幕;7月11日,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2019年文化旅游節開幕式暨茶卡“天空壹號”景區開園儀式在烏蘭縣茶卡鎮舉行。在青海最美的季節,我們迎來了海內外、全球的游客,在讓他們領略了壯麗的自然風光和獨特的人文魅力的同時,有效地提升了青海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青海最大的價值在生態、最大的責任在生態、最大的潛力也在生態。我們應當認識到,地處三江源頭的我省,旅游具有獨特性、唯一性、多元性的優勢和原生態、區位性、后發性的潛力。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三江源國家公園、青海湖景區、昆侖山、塔爾寺是青海五大世界級旅游名片,發源于青海的大江大河孕育了絢麗多彩的文化,各民族在這片高天厚土上休戚與共,多元文化在這里交相輝映,構成青海獨具魅力的風景線。青海既是旅游資源富集區,也是生態環境脆弱區,發展旅游業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綠色崛起的必然選擇。
一直以來,青海省貫徹落實“四個扎扎實實”重大要求,并持續深化對省情的認識,作出了“一優兩高”的戰略部署,以生態文明理念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和高品質生活之路。近年來,青海省全域旅游發展格局初步形成,旅游人數和總收入不斷增長,旅游關注度持續提升。據中國旅游研究院與螞蜂窩網站發布的大數據平臺監測數據表明,青海旅游的關注度達到346%,位列西北之首。旅游業作為朝陽產業,在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有著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進一步在生態保護優先的前提下,把培育和發展旅游產業作為突破口,打造旅游支柱產業,實現青海綠色崛起。
加強產品創新,擴大旅游供給。以全域旅游開發為主導,借鑒國內全域旅游發展先進地區經驗,積極開展具有青海特點的全域旅游示范區創建工作。積極爭取國家相關部門支持,持續推進全國生態旅游示范區和國家綠色旅游示范基地創建。率先探索自然生態型A級景區標準,建立旅游生態環境預警機制,完善旅游目的地與景區環境容量發布制度。根據風景道評定標準,選擇青海省景觀典型區域開展風景道體系建設,形成旅游線路產品體系。著力構建自駕游產品體系,統籌全域旅游要素建設,充分發揮自駕車聯盟作用,不斷打造精品旅游景區。
推動“旅游+”融合發展,拓展旅游新領域。推進旅游與傳統工業融合。充分利用特色工業資源,加大對老工業基地、廠區、遺址等的保護力度,深度開發鹽湖觀光、體驗等旅游項目。推進旅游與特色文化融合。依托獨特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人文資源,將西寧、海東、海南等地打造成國內外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推進旅游與高原體育融合,充分利用高原特色體育資源,著力開發現代極限體育運動等高原體育旅游產品。推進旅游與高原康養融合,依托省藏醫院等國家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大力開發溫泉旅游產品,創造附加值。
加強基礎配套,提升公共服務水平。構建暢達便捷交通網絡,加快鐵路、航空、高速公路網絡建設,加大通往景區旅游道路建設力度。完善標準化旅游基礎設施,按照國家A級景區建設標準,重點規范提升青海湖、塔爾寺等景區服務能力和水平。扎實推進“廁所革命”,多措并舉補齊影響群眾生活品質的“如廁”短板。推動“互聯網+旅游”建設,大力推動“互聯網+”工程,加快發展智慧旅游。以全域旅游示范區建設為引領,大力推進旅游產品和服務質量標準化建設。加強區域合作發展,加快推進與周邊省份的區域聯動,持續提高大美青海品牌影響力。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