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川攻堅克難打贏藍天保衛戰
去年空氣質量改善程度居全區第一
大西北網訊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通報,對2018年落實重大政策措施,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的省、市、縣等予以督查激勵。銀川市環境治理工程項目推進快,重點區域大氣、重點流域水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獲得國務院督查激勵。
去年,銀川市優良天數為258天,同比增加21天,扣除沙塵影響后優良天數比例達80.6%,6項主要監測指標平均濃度同比均實現下降,空氣質量扭轉了4年來不斷惡化的被動局面,改善程度位居全區第一。黃河銀川段水質穩定達到Ⅱ類標準,實現“Ⅱ類進Ⅱ類出”;黑臭水體整治通過驗收,成為全國70個受檢城市中,全部完成任務的9個城市之一;南郊、北郊、東郊3個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重點入黃排水溝水質明顯改善。
銀川市以綠色發展為導向,去年累計投入61億元用于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淘汰落后產能78萬噸,實現規上工業能源消費量下降13.5%,萬元GDP能耗同比下降10%。堅持保護與修復并重,清理賀蘭山和白芨灘人類活動點位78處,整治拆除靈武再生資源循環園區侵占白芨灘自然保護區企業42家2174畝。植樹造林7.74萬畝,建成小微公園10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6.79平方米,城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1.86%。
該市出臺《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辦法實施細則(試行)》,把環境保護“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的要求落到實處。去年共下達行政處罰決定書205件,處罰金額2423萬元,位列全區首位。受理污染投訴1.1萬余件,辦結率達98.9%。推進環境保護網格化監管,將環境監管關口前移,實現環境監管的全方位、全覆蓋、無縫隙管理。投資建成全區首個大氣環境超級監測站,實現了對大氣成分的24小時精準監測分析,為科學精準治理大氣污染提供了依據。(記者徐佳敏實習生劉娜)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