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4月27日,記者從省農業農村廳獲悉,省農牧業科技創新油菜產業平臺依托青海農科院,培育出甘藍型春油菜品種青雜15號,通過農業農村部非主要農作物品種登記。
據了解,青雜15號屬晚熟品種,生長期140天左右,產量、品質和抗性等方面均顯著優于目前我國春油菜區的主栽品種青雜5號,適宜在青海、甘肅、新疆、內蒙古、山西、寧夏等省區、海拔2500米以下,無霜期較長的春油菜區春季種植。
青海農科院相關負責人介紹,新培育的青雜15號表現出了產量高、性能優、品質好等特點。青雜15號春油菜參加2017年、2018年國家品種試驗,產量均排名第一,平均畝產246.47公斤,比對照品種青雜5號平均增產9.73%(2017年增產7.29%,2018年增產12.17%),是十多年來我國春油菜區域試驗中唯一比對照組增產5%以上的品種。
同時,青雜15號田間菌核病調查發病率平均為4.67%,病情指數平均為1.42%,分別比對照品種青雜5號低8個百分點、6個百分點,抗病等級為高抗,抗病性顯著強于對照品種;倒伏指數為1.18,比對照品種低0.2,抗倒伏能力顯著高于對照品種。
經監測,青雜15號春油菜芥酸和硫甙含量達到國家雙低標準,種子中含油量達44.16%,比對照品種高1.33個百分點。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