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川三省漁業行政聯合執法打擊非法捕撈行為
為保護黃河上游流域漁業資源,7月24日起,青海、甘肅、四川三省漁政管理部門組成聯合執法隊伍,為期一周對黃河上游青甘川段的非法捕撈行為實施了打擊。
據悉,這是繼去年青甘兩省漁政部門聯合執法活動后,今年又新增加了黃河上流流域四川段的執法。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非法電毒炸魚的現象在黃河上游青海、甘肅、四川段都有不同程度的存在,以致造成黃河流域漁業資源衰退,危及黃河生態安全。
為了保護黃河流域漁業資源,日前,國家農業部專門下發《關于開展黃河青海、四川、甘肅段漁業行政及交叉督察工作的通知》。據此,甘肅省農牧廳、青海省農牧廳、四川省水產局聯合制定了《開展黃河青海、四川、甘肅段漁業行政及交叉督察工作實施方案》。
根據《方案》要求,青海省漁政管理總站、甘肅省農牧廳水產處、甘肅省漁政管理總站、四川省水產局、四川省漁政管理總站成立了聯合執法和交叉督察小組,先后對黃河青海段、甘肅段、四川段實施聯合執法檢查和交叉督察工作。
根據《方案》安排,聯合執法組首先對青海境內的黃河共和、貴德、尖扎、循化、化隆段及青甘兩省交叉水域和共管水域進行了重點執法檢查,之后前往甘肅、四川。
據青海省漁政管理總站負責人介紹,此次聯合執法,重點嚴打電、毒、炸以及使用違法漁具實施非法捕撈的行為,督查漁業行政執法人員持證上崗和資質管理制度執行情況以及黃河上游特有魚類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建設和管理情況。
檢查中,執法人員在一處黃河流域的水中發現一名男子已經布好漁網,見執法人員突然來到,男子趕緊收網,企圖離開。執法人員上前亮證,將其手中的漁網依法收繳。隨后,對該男子進行了批評教育并交于當地漁政部門處理。
青海省漁政管理總站負責人在現場告訴記者,黃河發源于青藏高原巴顏喀拉山,青海境內干流全長1694公里,流經青海省4州1地16個縣。由于巡查范圍大,工作人員少,而且捕魚者多為個人行為,隨機性強,時間靈活,每次工作人員上前沒收漁具時,還沒等他們走近,捕魚者就先行離開。因為漁具較為便宜,他們隨手一扔就跑了,有時抓到非法捕魚者,工作人員也只能沒收他們的捕魚工具而已。
檢查中,盡管執法人員沒有發現“電”魚的現象,但據現場群眾反映,他們經常能看到有人“電”魚。“電”魚者多利用早晚時間實施非法捕撈,他們也經常利用此時段進行突擊檢查,收繳了許多非法漁具。
青海省漁政管理總站負責人說,青海省境內黃河流域州縣漁政執法機構體系不健全,各州縣對黃河漁業資源保護的重視程度不同,黃河流域禁漁和漁業資源保護制度、標準不一致,執法人員業務水平和執法能力普遍偏低,制約了黃河流域漁業資源保護執法工作的正常開展。
通過聯合執法及交叉督察活動,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了漁政隊伍建設,為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服務現代漁業建設,促進黃河流域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據了解,本次青甘川三省漁業行政聯合執法及交叉督察工作沿途組織開展大型宣傳活動10次,現場懸掛橫幅20條,散發宣傳材料5000余份。累計出動執法人員137人次,出動執法車船32臺(艘)次,行程4000余公里,途經三省7個市(州)和16個縣(市、區),平均海拔超過3200米,參加聯合執法活動的漁政執法人員對非法捕撈活動猖獗水域、共管水域、交叉水域、執法盲點水域進行了拉網式的執法檢查,累計沒收非法捕撈的網具13張,教育處理非法捕撈人員6人次,沒收并放生非法捕撈的魚類13條,有力地震懾了非法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