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故事:借“西部之光”深造滿腔真情一心為民
那是2011年末至2012年春,一場大雪侵襲了青海省青南地區的草原山嶺,給當地群眾生活造成了災害。寒冬臘月中,緊張的抗災保畜工作在如火如荼地開展;冰天雪地里,無數黨員干部奮戰在救災一線。
在這些人當中,有一個拄著雙拐的醫生格外引人注目,只見他奔波在玉樹藏族自治州六個縣的受災地區,一次次入戶調查災情、分發抗災飼料,一遍遍給牧民群眾講解補飼方法,甚至,凍亡家畜處理的現場,也能見到他蹣跚的身影,群眾親切地稱他為牧民的好站長、貼心人。
他是誰?他就是青海省“西部之光”訪問學者、玉樹藏族自治州畜牧獸醫工作站站長宋仁德。
2010年,宋仁德被選派作為青海省第七批“西部之光”訪問學者赴中國農業大學研修學習。宋仁德倍加珍惜這個來之不易的學習機會,自始至終嚴格要求自己,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習和科研當中。
學習期間,導師夸他,說他不僅好學還很尊重指導老師;學校表揚他,說他是遵守接收單位相關規定的模范,服從接收單位的安排,較好地完成了研修學習任務;同事們敬他,認為他積極維護了青海訪問學者的良好形象。而宋仁德自己,卻是更加嚴格地要求自己,他利用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玉樹綜合試驗站的平臺,積極牽線搭橋,加強與研修單位之間科研、技術的合作交流。直到今天,玉樹州畜牧獸醫工作站與中國農業大學之間的合作交流依然在延續。 2014年,中國農業大學到玉樹回訪,對宋仁德發揮的“上聯專家引技術、下達牧民見實效”的橋梁作用給予了高度評價。
訪學結束回到單位后,宋仁德充分發揮專業特長和技術優勢,大力組織開展高原畜牧科研攻關,先后主持承擔留學回國人員資助項目“牦牛規范化養殖及營養調控技術研究”、北京對口援助玉樹項目“玉樹牦牛高效繁殖技術集成與示范”、國家肉牛牦牛產業技術體系玉樹綜合試驗站牦牛高效養殖技術集成研發任務以及“中國青藏高原放牧牦牛硒營養狀態的研究”,推廣技術應用,精心打造特色科研品牌,為玉樹畜牧業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被人們稱為“玉樹畜牧業不垮的脊梁”。
一份耕耘,一份收獲。宋仁德擁有很多榮譽和頭銜,比如優秀海外高層次來青人才、青海省優秀專家、國家級科技思想庫決策咨詢專家等,但當地人更喜歡叫他“大胡子博士”,這個親昵的稱呼表明,他,在牧民群眾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