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科技致富帶頭人” 、“青海種畜羊繁殖基地”、“海東市龍頭企業”、“海東市創業大賽二等獎”、“縣級專業合作示范社”,眾多的頭銜讓人自然而然聯想到經商有道,精明老練的中年企業家,實際上,這些榮譽都屬于一位只有26歲的大學生趙航堃。
1989年出生的趙航堃畢業于青海省藝術學校舞蹈專業,之后到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民族歌舞團當了一名舞蹈演員,隨后又考進青海民族學院漢語言文學專業。2013年畢業后分別到西寧、蘭州、重慶等地企業從事企業管理工作,工作清閑,待遇不錯,他卻覺得日子過得不咸不淡。“企業朝九晚五的生活不適合我,我喜歡有激情的生活。”趙航堃說。漸漸地,他萌生了創業的念頭,創業方向是與自己專業并不搭邊的畜牧養殖業。
在創業信心和勇氣的鼓動下,他放棄了企業管理的崗位,當起了“羊倌”。對此,趙航堃這樣解釋:“從小就看著我的父母在搞專業化養殖,我對這個熟悉。”
初生牛犢不怕虎。僅用了兩年多的時間,他就成為民和航堃農牧科技發展公司的法人代表。在這里,他借鑒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生產管理方法,在技術創新的同時,注重管理、注重營銷等方面的市場開拓,系統地學習到畜牧養殖的專業知識,熟悉了行業流程,并積累了創業所需的人脈和經驗。
目前,公司有大學生2人,建有8棟標準化羊舍、飼料庫房、隔離室、消毒室、青貯池、辦公室、料倉、養殖大棚等,還購置了鍘草機、拌料機等機械設備,存欄無角陶賽特種羊369只,小尾寒羊基礎母羊720只,羔羊3260只。采取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運作模式,與農戶簽訂飼草玉米種植收購合同,為養殖戶提供技術、飼料、產品銷售等服務。
在記者采訪當天,恰巧不少村民正等著結算秸稈的收入。西溝鄉裁縫溝村村民李福元拿著票據,從公司財務處領到了近3000元。李福元告訴記者,他今年種了10畝玉米,每年光秸稈的收入就可以達到1.8萬元左右。
創業至今,趙航堃帶動附近種植玉米秸稈種植戶230戶。同時,在整村推進扶貧項目中免費為每戶村民發放小尾寒羊8只,共4650只。不僅如此,企業還走出一條集約化、規?;l展道路,帶領村里的父老鄉親發家致富,并與233戶農戶簽訂養殖合同。
羊羔灘二社村民馬海明就是其中的受益者,從2013年和公司簽訂協議后,養羊150只,每年不僅能收入5萬元左右,還學到了專業養殖技術,到年底還可以分1萬多元的紅包,家庭生活發生了質的變化。“如果行情好,明年我要養300到500只羊”馬海明說。
在養殖的道路上摸爬滾打了兩三年,趙航堃的養殖場規模也逐步在擴大。趙航堃的下一個目標是,申請國家級的種畜羊繁殖產業基地,打造我省畜牧業產業化園區,讓更多大學生實現就業。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