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9月5日訊 近年來,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省民政廳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小財政、大民生”的發展理念,著力打造民生改善“升級版”,不斷加大對民生領域的投入,辦成了一些惠及民生的大事,辦好了一些群眾期盼的實事,辦妥了一些歷史遺留的難事,社會保障制度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建立了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具有我省特色的社會保障體系框架,社會保障在維護我省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和提高各族人民群眾生活水平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隨著我省新農保、城居保制度的建立,《關于解決我省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歷史遺留問題的意見》、《被征地農民社會養老保險暫行辦法》等制度相繼出臺和實施,今年,我省又出臺了《關于建立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施意見》和《貫徹落實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暫行辦法的實施意見》,建立了統一的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并實現城鄉養老保險關系轉移的無縫銜接,我省覆蓋城鄉的養老保險體系基本形成。
積極推進醫療保險制度建設,建立了以城鎮職工醫保、城鄉居民醫保為主體,以大病醫療保險和商業醫療保險為補充,以城鄉醫療救助為托底的多層次醫療保障體系,實現了制度和人員全覆蓋,較好地保障了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待遇,有效地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問題。特別是率先在全國實現失業保險省級統籌,建立了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鉤聯動機制,率先解決“老工傷”問題,實施城鎮職工生育保險辦法等,我省多層次、全覆蓋的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全面建立。
我省在加強社會保障制度建設的基礎上,連續10年調整提高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標準,兩次提高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標準,加大政府投入力度,逐步提高城鄉居民醫保籌資標準,5次調整提高工傷保險待遇,8次提高最低工資標準,10次調整失業保險待遇,多項指標走在西部乃至全國的前列,使全省城鄉居民直接受益,保障水平明顯提高,有力地提升了城鄉居民的幸福指數,受到了廣大群眾的衷心擁護和社會各界的普遍稱贊。
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建立多元化社會救助體系,在去年提高城鄉低保和五保供養標準,城市和農村低保標準的基礎上,今年再次提高標準達到每人每月350元和每人每年2160元,五保對象集中和分散供養標準達到每人每年4957元和4337元,保障對象共計達到2.29萬人。在全國率先建立起全省統一的醫療救助信息管理平臺,初步實現了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的全覆蓋,全年實施醫療救助112萬人次。全面落實各項救助政策,加大臨時救助力度,發放困難群眾兩節生活補助和臨時物價補貼,去年以來支出臨時物價補貼、兩節生活補助、臨時物價補貼資金4.54億元,保障了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
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14/09/05/011500619.shtml
(責任編輯:鑫報)
http://www.qhnews.com/newscenter/system/2014/09/05/0115006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