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著中國空間站的建造,與其共軌飛行的巡天空間望遠鏡的研制也正在緊張有序推進。記者從中科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獲悉,目前,巡天光學設施初樣研制取得新進展。望遠鏡預計在中國空間站建成后發射升空,將成為探索星辰大海的旗艦級空間天文設施。
作為中國空間站的光學艙,巡天空間望遠鏡將架設一套口徑2米的光學系統,并配備一系列最先進的探測器。望遠鏡的大小相當于一輛大客車,立起來有三層樓高,重達十幾噸。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巡天光學設施責任科學家詹虎:巡天空間望遠鏡主要分成兩部分,一個是巡天光學設施,還有一個是巡天平臺。巡天光學設施就是一臺望遠鏡,它實際上有很多的子系統。
在巡天空間望遠鏡上,第一代儀器共包含5臺觀測設備,包括巡天模塊、太赫茲模塊、多通道成像儀、積分視場光譜儀和系外行星成像星冕儀。其中,占據最主要觀測時間的就是巡天模塊,這是一個視野極為寬闊的相機。

中科院長春光機所研究員巡天光學設施總體主任設計師徐抒巖:我們現在正處于初樣研制階段,目前鑒定產品各個子系統、組件、單元基本都研制完成,準備集成測試試驗工作,這些工作做完之后,我們就轉入到正樣研制階段,開展飛行件的研制工作,與巡天平臺集成開展聯合試驗,開展發射場測試,然后擇機發射。
與空間站共軌飛行預計于2024年前后投入科學運行
巡天空間望遠鏡就好像是一座在軌飛行的移動式空間天文臺,可以避開大氣干擾展開前沿天文探索。作為中國空間站的光學艙,望遠鏡在太空之中將如何運行、維護?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巡天光學設施責任科學家詹虎:它在平時觀測的時候遠離空間站共軌飛行,它們在一個軌道面內,當它需要補給或者維修升級的時候,巡天空間望遠鏡會主動跟空間站進行對接,然后進行補給,也可以通過航天員的操作,對后端的儀器以及前面主光學系統的一些組件進行更換升級,或者有的可以運到實驗艙內進行維修。
專家介紹,這臺望遠鏡最初是被設計放在中國空間站上的,但這樣一來觀測會受到限制,因此最終采取的方案是與空間站共軌獨立飛行,望遠鏡自身攜帶燃料。
中科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巡天光學設施責任科學家詹虎:在初期論證的時候,巡天空間望遠鏡是準備裝在空間站上面,肯定有一些因素會影響天文觀測,比如說空間站的振動,還有結構上面可能會對我們觀測造成一些遮擋等。在大概2014年的時候,中科院和航天五院的專家先后就提議將巡天空間望遠鏡跟空間站脫開,這樣能夠從根源上面消除這些不利因素的影響,在它正常工作的時候是遠離空間站。
按照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計劃,巡天空間望遠鏡預計于2024年前后投入科學運行,已規劃的任務壽命是10年,通過維修可以不斷延長壽命。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