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年春節(jié)日益臨近,年味越來越濃,蘭州市各縣區(qū)各街道各社區(qū)到處洋溢著喜迎新春的祥和氣氛。
皋蘭縣大街小巷一片“中國紅”,春聯(lián)、福字成為家家戶戶過年必不可少的“年貨”。街道、商場內書法愛好者自發(fā)為群眾寫春聯(lián),濃濃的情意、真誠的祝福溢于字里行間。
在剪紙藝人家中,桌上擺滿了各式各樣的剪紙作品。一把剪子,一張紅紙,“咔嚓咔嚓”幾回合,一只只小老虎就在她的剪刀下“活”了起來。

萌娃托“福”

請“福”到家
在皋蘭縣文化館,工作人員正忙著制作什川彩燈。做紙扎彩燈籠工序復雜,外層配以剪紙、圖案、紙穗等,同時集繪畫、工藝、剪紙、書法、詩詞于一體。
超市內忙著選購年貨的群眾絡繹不絕,火紅的新年飾品、各式各樣的年貨禮盒、美味可口的糖果餅干等都擺在了顯眼位置。而縣城道路兩旁和公園里掛起了紅彤彤的大燈籠和彩燈,洋溢著歡樂的節(jié)日氛圍。
永登縣年貨市場也開始“火”了起來。各大商場、超市、集貿市場紛紛啟動“年貨一條街”模式,貨品琳瑯滿目,禮盒堆積如山,人氣火爆。

廣武門街道駐守干部上門為老黨員送慰問送祝福

花饃饃是小金溝村輩輩傳下來的一門老手藝,只有偶爾在嫁娶、辦滿月等喜事上才配備。今年,該村把它當過年禮品,走俏城鄉(xiāng)。
各類虎年吉祥物也為春節(jié)營造出喜慶的氣氛。大紅的燈籠、編織精美的“中國結”和寓意吉祥的春聯(lián)等新年掛飾為市場營造了濃厚的年味,吸引了不少市民前來挑選。
榆中縣百姓灶臺上的“年貨”盡顯傳統(tǒng)味。在榆中縣馬坡鄉(xiāng)河灣村,楊雪瑞早早就和鄰居提前準備好了食材。她們相約在楊雪瑞家的廚房內,忙出忙進,煎炸烹炒;灶臺上炸魚炸丸子的滋滋聲、扣肉冒出騰騰的熱氣、空氣中彌漫的各種食材香氣,無不散發(fā)著榆中百姓在中國年傳統(tǒng)的味道。

傳統(tǒng)美食油果子。

傳統(tǒng)美食炸丸子。

永登縣城的卜家燒餅。


公園里的彩燈吸引市民駐足。
花饃饃是小金溝村的一道傳統(tǒng)美食,今年,該村把它當過年禮品,走俏城鄉(xiāng)。花饃饃走俏,農家婦女的生活就變了個天,一天制作將近120個手工喜饃饃,收入100多元。
近日,七里河區(qū)小西湖西街一家叫做裕籠齋的中式面點店走紅,該店制作的老虎造型的饅頭由于造型可愛、設計精巧,成了今冬蘭州市民競相購買的“國潮”新年貨。
店主告訴記者,“老虎花餑餑能成為爆款,重要的是設計得精巧。老虎分為大小兩款,每只大款的老虎花餑餑腹內都包著六個‘金元寶’造型的小餑餑,吃的時候把老虎花餑餑掰開,就能吃到這款‘小彩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