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蘭州城關區東崗有個地名叫“店子街”,但長期以來被錯稱為“甸子街”。除了在一些路牌上使用,在電子地圖上也被廣泛使用,以訛傳訛。如此,不利于地名標準化進程的推進,不利于城市歷史文化的挖掘和保護,而且違反了《地名管理條例實施細則》等相關法規。

有“甸子街”字樣的路牌
1月20日,蘭州地方志專家鄧明先生在其微信上指出,東崗鎮店子街是城關區人民政府所編《地名資料匯編》中法定的標準地名。是宋元明清陜甘驛道上東崗鎮驛站邊車馬店,商店街道。現在亂寫成“甸子街”,誤導行人。

地方志專家鄧明發布的微信
鄧明先生還附了兩張有“甸子街”字樣的路牌,還有《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地名資料匯編》的封面圖片和“店子街”記載具體內容。
不管是歷史稱為還是政府法定稱謂這條街都應該是“店子街”而非“甸子街”。

有“甸子街”字樣的路牌
地名是一種普遍的社會現象,是人們根據觀察認識和需要對具體的特定方位、范圍及形態特征的地理實體給以共同約定的文字代號,與人類廣泛的社會實踐緊密相連。

《甘肅省蘭州市城關區地名資料匯編》封面


鄧明先生發布的城關區《地名資料匯編》“店子街”的記載
經過長期積淀的老地名,是超越時空的,可以反映某一民族、某一地區及某一歷史階段的特征物產、歷史事實、經濟物產、歷史變遷、生存范圍等文化內涵,是一個地區文明程度的縮影,折射著城市的底蘊和氣質品味,是人們日常生活中須臾不可或缺的符號系統。
老地名是城市歷史的活化石,是城市歷史最清晰的記憶,是城市獨特的文化符號,是歷史留給城市的獨特文化遺產,不僅能激活市民對自己“家”悠久歷史的尋根和熱愛,更能加深外地人對這個城市濃厚興趣和向往。現代人對城市的認識一般是通過旅游觸景生情的,而城市歷史厚重的歷史往往成為吸引游客的第一要素。
勿以善小而不為。蘭州市作為首批國家文化和旅游消費試點城市,旅游業發展迅速。在挖掘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大力發展旅游業的同時,還需要將工作做細做實,及時解決“甸子街”這樣的地名問題。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