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展覽背后的東亞情緣
“中日韓敦煌文化交流成果展”正在甘肅省敦煌市展出,這是2021“東亞文化之都”中國敦煌活動年的配套活動,回顧了中、日、韓三國的敦煌文化交流合作歷程。

這是中日韓敦煌文化交流成果展現場。(新華社記者郎兵兵2021年4月9日攝)
甘肅畫院原副院長段兼善介紹,中日韓文化淵源頗深。沿絲綢之路東傳的佛教,讓中日韓有了相近的文化底色。在絲路重鎮敦煌,佛教藝術繁榮,誕生了文化瑰寶莫高窟。日本還曾派遣隋使、遣唐使學習中國文化。20世紀初,大量藏經洞文物流失海外,引發日韓等國學者關注。
在敦煌,有不少有關日韓的古代印跡。在敦煌壁畫中,有與日本法隆寺“神似”的建筑。在敦煌文獻中,有“滔滔海水無邊畔,新羅王子泛舟來”等詩句。
新中國成立后,敦煌加深了與日韓的文化交流。1958年,時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長的常書鴻帶著大批敦煌壁畫臨摹品前往日本展覽,并引發轟動。在韓國舉辦的敦煌展覽中,復制洞窟等精美展品吸引了大批韓國各地民眾趕往首爾看展。

這是1997年日本長崎、大分舉辦的“敦煌藝術展”.(敦煌研究院供圖)
“中日韓敦煌文化交流成果展” 舉辦地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文物保護研究陳列中心,也緣起1958年日本舉辦的敦煌展。
陳列中心主任羅瑤介紹,那次展覽讓畫家、原日中友好協會名譽會長平山郁夫極為震撼,此后他將目光投向敦煌,一生來到敦煌幾十次,為敦煌建立基金會、捐贈保護設備、長期培養人才。

東京文化財研究所與敦煌研究院工作人員應用高清晰數碼相機對第53窟進行三維攝影。(敦煌研究院供圖)
“陳列中心籌建于上世紀80年代,建設目的之一就是縮短游客在實體洞窟的參觀時間,保護文物本體。這一理念是非常先進的。”羅瑤說。
進入21世紀,世界文化遺產莫高窟的國際交流進一步加速。日本東京文化財研究所等機構的專家,與敦煌研究院加強了環境監測、文物數字化等科技領域的合作。韓國新羅文化遺產研究院等韓國機構也與敦煌研究院簽訂了合作協議。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平山郁夫的絲路世界”“中韓緣·佛教藝術展”等來自日、韓兩國的展覽多次在敦煌莫高窟舉辦。

這是2019年10月舉辦的“中韓緣--佛教藝術展”展覽開幕式現場。(敦煌研究院供圖)
日本駐華大使館特命全權公使志水史雄說,中日文化交流傳統悠久。大量日本民眾通過紀錄片、赴華旅游等方式了解敦煌。除了傳統文化外,未來雙方可進一步加強現代藝術、文物科技等領域的合作。
韓國駐華大使館公使銜參贊金辰坤說,中國西部風光、佛教文化吸引了大批韓國人來敦煌旅游。今年敦煌當選“東亞文化之都”,這將對深化兩國文化交流、促進民心相通起到積極作用。(完)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