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記者張小燕) 構建蘭州、鄭州、濟南黃河流域三雄城市新時代新格局,打造“一帶一路”上的中心城市,中國典范山水城市……近日,由蘭州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曹軍等專家主持的《聚焦保護發展搶占生態文明建設高地,構建黃河流域三雄城市新時代新格局——黃河蘭州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研究》專題報告(以下簡稱《發展規劃研究》)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
黃河是蘭州重要的生態廊道,是蘭州城市發展的核心軸線,更是蘭州精神的重要載體。保護和發展母親河是國家重大戰略,是甘肅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更是蘭州三百萬市民的殷切期盼。《發展規劃研究》基于蘭州市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的《黃河蘭州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綠皮書》,率先提出黃河蘭州段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應堅持和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以“幸福美麗新黃河”為新使命,以“大河青山藍天坪臺林田濕地筑生態保護基底,彰九曲不回黃河精神”為新目標,通過實施治沙引水、生態修復、產業升級、交通提升、景區提質、設施完善六大重點工程,搶占黃河流域的生態文明建設高地,講好“黃河故事”,構建蘭州、鄭州、濟南黃河生態經濟帶三雄城市新格局,使黃河之濱建設得更加美麗,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強調,要“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2020年1月3日,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習近平在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黃河流域必須下大氣力進行大保護、大治理,走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路子;要推進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推進黃河“幾”字彎都市圈協同發展,強化西安、鄭州國家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發揮山東半島城市群龍頭作用,推動沿黃地區中心城市及城市群高質量發展。要堅持以水定地、以水定產,倒逼產業結構調整,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要實施黃河文化遺產系統保護工程,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開展黃河文化宣傳,大力弘揚黃河文化。
《發展規劃研究》指出,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保護黃河事關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永續發展的千秋大計。黃河蘭州段流域的保護與發展,打造美麗山水城市,是落實國家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的重要抓手,是加強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借力謀發展,聚勢迎蝶變,發揮中心城市帶動作用的有效途徑。有利于加強黃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保障黃河流域的長治久安,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有利于黃河流域地區脫貧攻堅工作,維護社會穩定、促進民族團結;有利于推進“一帶一路”倡議的建設,構筑蘭西城市群和西部陸海新通道對接融匯的重要支撐區。
《發展規劃研究》通過對黃河蘭州段流域的現狀調查,對流域發展要素的分析,以期明確流域現狀存在的問題,探尋流域的生態保護策略,勾畫流域未來發展的規劃愿景,旨在為黃河蘭州段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提供建設實施思路,為蘭州市的國土空間規劃工作建言獻策。依據該《發展規劃研究》方案:未來蘭州、鄭州和濟南將協同形成黃河生態經濟帶三雄城格局,在歷史舞臺中異彩紛呈,影響中國。
《聚焦保護發展搶占生態文明建設高地,構建黃河流域三雄城市新時代新格局——黃河蘭州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研究》專題報告(以下簡稱《發展規劃研究》)詳解:
《發展規劃研究》指出:蘭州是唯一黃河穿城而過的省會城市。黃河干流自蘭州市西固區達川鎮入境,至蘭州市榆中縣青城鎮出境,流經蘭州市域123公里,為蘭州提供了豐富的過境水資源,其中一級支流有湟水河、莊浪河、宛川河、蔡家河等,二級支流有大通河等,貫穿市域的黃河及其支流湟水河水量穩定。

圖1:黃河蘭州段流域發展現狀圖
新中國成立后,蘭州市人民政府即著手在黃河沿岸修建濱河風致路,開展黃河蘭州段的保護和發展工作。目前,黃河蘭州段流域已初步建成了較為完善的生態保護體系,形成了依河發展的城市格局;并依托“兩山夾一河”的自然環境特征,打造了全國獨一無二的,獨具蘭州特色的黃河風情線城市名片。流域保護雖已初見成效,但水環境安全仍存在風險。具體表現在以下方面:蘭州夏秋黃河汛期降雨量逐年增多,受龍羊峽-劉家峽聯調影響,黃河排澇壓力較大;冬春季黃河枯水期黃河基流量減小,河水納污能力下降;濕地保護率較國家及甘肅省水平仍較低,使得黃河蘭州段水環境安全仍存在一定風險。地質災害防治穩步推進,但局部地段仍存在隱患。受自然因素、違法違規人為建設活動、極端天氣影響,皋蘭山、伏龍坪、五泉山、白塔山、大沙溝等地仍存在較大地質災害安全隱患。流域建設卓有成效,但發展受地形制約較大
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實施,蘭州正從內陸腹地轉變為國家向西、向南開放的前沿城市,然而受“兩山一河”自然地形制約,黃河蘭州段流域建設空間瓶頸較大,亟需積極融入國家戰略,依托黃河生態經濟帶建設,進一步研究城市空間拓展,加大全市的開放力度。水資源供需矛盾突出,嚴重制約未來城市發展。由于水資源時空分布不均,一些地區供水矛盾尖銳,榆中縣、永登縣部分地區資源性和指標性缺水問題突出。隨著蘭州新區、榆中城市副中心加速建設,水資源剛性需求日益增加,嚴重制約黃河蘭州段未來城市發展。
四大優勢促區域經濟協調發展
區位優勢明顯。蘭州位于中國陸域版圖的幾何中心,絲綢之路經濟帶的重要節點,處于蘭西城市群和西部陸海新通道的交匯處,是西部大開發“十三五”規劃確定的“五橫兩縱一環”總體空間格局上的陸橋通道西段、京藏通道西段、包昆通道節點城市,新亞歐大陸橋和我國面向中亞、西亞開放的戰略通道,是承東啟西的重要交通樞紐,黃河流域的三大省會城市(蘭州、鄭州、濟南)之一。

圖2:蘭州區位優勢示意圖
生態作用顯要:蘭州地處黃土高原、青藏高原、蒙古高原三大高原交界處,《蘭州-西寧城市群發展規劃》指出:蘭州—西寧城市群是我國西部重要的跨省區城市群,自古以來就是國家安全的戰略要地,在維護我國國土安全和生態安全大局中具有不可替代的獨特作用。培育發展蘭西城市群,有利于保障國家生態安全,有利于維護國土安全和促進國土均衡開發,有利于促進“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互動,有利于帶動西北地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

圖3: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示意圖
創新要素集聚。蘭州是黃河文化、絲路文化、中原文化與西域文化的重要交匯地,是西北重要的科研基地。擁有讀者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敦煌研究院等國際文化創新機構,以蘭州重離子加速器為代表的國家重點實驗室9個,國家級、省部級工程技術中心和試驗基地28個,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近25萬人,并有以中國科學院蘭州分院、蘭州大學、西北師范大學、西北民族大學等為主體的各類科研創新機構近1200多家。
規劃目標:形成黃河生態經濟帶未來三雄城格局
目標定位。黃河蘭州段流域保護和發展未來將以“幸福美麗新黃河”為總體思路,以“大河青山藍天坪臺林田濕地筑生態保護基底,彰九曲不回黃河精神”為總體發展目標,全力推進城市修補、生態修復,搶占黃河流域的生態文明建設高地。至2035年,黃河蘭州段流域保護和發展初見成效,建成全國知名的山水城市;至本世紀中葉,實現黃河蘭州段流域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建成中國典范山水城市,形成黃河生態經濟帶未來三雄城格局——蘭州、鄭州和濟南會在歷史舞臺中異彩紛呈,影響中國。
國際層面——“一帶一路”上的中心城市;國家層面——國家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區域層面——黃河生態經濟帶上的核心地區;城市層面——中國典范山水城市。
為實現以上目標,蘭州目前亟需要做的是:建設生態安全屏障,保障流域長治久安;協調水資源供需矛盾,共建黃河生態經濟帶;優化市域空間結構,構建對外開放新格局;防治地質災害隱患,助力流域脫貧攻堅;突破龍頭景區建設,形成梯度景區體系。要全面保護濕地。維護濕地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修復河流形態多樣性。對黃河及其支流兩側帶有人行步道的淺灘進行功能分區,退讓出自然淺灘保護線,逐步恢復河溝洪道駁岸生態性,推進黃河蘭州段水生態環境可持續發展。完善城市防洪排澇體系。
《發展規劃研究》在規劃愿景指出:適時調整行政區劃。依托蘭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紅古園區、甘肅(蘭州)國際陸港的對外開放優勢,將紅古區撤區建市(縣級市),把永登縣的河橋、連城和七山3鄉鎮劃入紅古市管轄,打造蘭西城市群發展的節點城市,激發區域經濟發展的活力,進一步提升城市競爭力,為黃河蘭州段流域高質量發展打好基礎。
優化空間結構。按照“強功能、提品質、拓空間”的思路,積極融入國家發展戰略,提升區域競爭力,實現流域高質量發展。黃河蘭州段流域未來將形成“兩屏三環四區六廊一心三城強生態建設功能,展高質量發展新格局。”的對外開放的城市空間布局結構。

圖4:城市空間布局結構規劃圖
兩屏,是指“連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吐魯溝國家級森林公園——石頭坪森林公園——關山森林公園——蘭山森林公園——石佛溝國家森林公園”生態屏障;“興隆山國家森林公園——徐家山國家森林公園——五一山森林公園——鳳凰山森林公園——蘭州新區北部國家森林公園”生態屏障。
三環,是指構建長約600公里、面積約400萬畝的蘭州市域生態屏障綠環,并與蘭州市域外圍生態環境形成千里生態屏障,環繞蘭州市城區的生態保障綠環和蘭州新區的生態防護綠環。
四區,是指蘭州市域水源涵養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生態功能區、水土保持生態功能區、城鎮建設生態功能區、農業生態功能區的四類生態功能區。
六廊,是指蘭州至榆中縣、臨夏市、西寧市、白銀市、蘭州新區、永登縣六大對外通道兩側100米范圍的綠色生態通廊并與“三環”進行聯接。
一心,指蘭州市城關、七里河、安寧、西固城區。
三城,指國家級蘭州新區、榆中城市副中心、紅古市。
塑造城市特色多溪眾灘百塘數津連街巷現都會繁華勝景
綜合考慮發展定位、地域環境、文化特色,延續城市歷史文脈,豐富城市內涵,打造城市名片。黃河蘭州段流域未來將塑造“一河兩岸兩山五坪七臺九峰串綠地公園,繪美麗山水幸福畫卷;兩道三段多溪眾灘百塘數津連街巷地標,現都會蘭州繁華勝景。”的美麗山水城市特色愿景。

圖5:城市特色塑造愿景規劃圖
一河兩岸兩山五坪七臺九峰串綠地公園,繪美麗山水幸福畫卷。
一河,指黃河蘭州段生態經濟帶。兩岸,指黃河南北兩岸的城市發展區。兩山,指黃河南北兩側的自然山體。五坪,指南北兩山可見的五處用地規模較大,可用于城市建設的山前坪地,即古城坪、伏龍坪、范家坪、柳溝大坪、白道坪,是兩岸與兩山的建設過渡區域。七臺,指南北兩山七處有特色的,可用于生態建設的山前臺地,即牟家臺、青石臺、扎馬臺、達家臺、張家臺、柴家臺、九州臺,是兩岸與兩山的生態過渡區域。九峰,指黃河--湟水河兩側富有地域特色的九座山峰,即大蘭山、云頂山、蝎尾山、蓮花山、火焰山、鳳凰山、白塔山、徐家山、官山的制高點。
綠地公園,指黃河蘭州段流域內的綠地和公園與各類自然人文景觀。
兩道五段多溪眾灘百塘數津連街巷地標,現都會蘭州繁華勝景。
兩道,指黃河兩岸及兩山的步行健身道及騎行健身道。五段,黃河蘭州段沿河五部分城市特色區段,即西柳溝立交橋以西庫區風光段;西柳溝立交橋——七里河黃河大橋工業遺產段;七里河黃河大橋——雁灘黃河大橋歷史文化段;雁灘黃河大橋——雁兒灣都市風情段;雁兒灣——小峽田園風光段。
多溪,黃河蘭州段流域南北兩山上的大沙溝、羅鍋溝、李麻沙溝、雷壇河、寺兒溝等52條河洪道。
眾灘,指黃河兩側的夾灘、銀灘、灘尖子、劉家灘、宋家灘等多處濕地。
百塘,指沿南北兩山規劃建設的沙九、蛤蟆灘、下大金溝、深溝、雷壇河、陽洼溝等生態用水庫(塘)。數津,指恢復建設的青石津、西津、金城關渡口、青城碼頭,提質發展的十里店、通渭路、鹽場堡、什川小峽等20余座碼頭(津)。
完善交通體系。優化陸運對外綜合交通格局,構建“東三、北二、西三、南四”的由12條放射性通道構成的陸運對外綜合交通格局;完善國際航線網絡格局,加快第二機場規劃建設,實施中川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爭取將中川國際機場提升成為“4F”級別機場,開辟蘭州直飛莫斯科、努爾蘇丹、吉隆坡等“一帶一路”沿線重要節點城市的航班,加快擴大國際快件和貨運客運直航業務;暢通大蘭州城市交通網絡,完善城市道路基礎設施建設,優化城市路網和樞紐布局,實施以軌道交通為引領的開放型公共交通體系建設。
六大工程
治沙引水工程。開展榆中城市副中心生態引水項目。
開展蘭州市區生態引水項目。建設柴家峽水電站治沙引水工程,緩解黃河上游泥沙問題,補足兩岸生態建設生態用水的同時,沿南北兩山山體形成庫、渠、塘生態用水系統,構建洪道水系生態網絡。
開展榆中城市副中心生態引水項目。采用地下水渠在小峽電站庫區引水,利用豎井、湖面、溝梁、池塘匯入宛川河,形成生態水系統,解決榆中盆地生態用水不足的問題。
生態修復工程。再現桑園峽古戰場古堡烽隧關隘歷史神韻
開展金天觀——洪恩街歷史文化街區城市雙修示范區項目。按旅游景點標準對太清宮、興遠寺、白云觀三處文保單位及周邊環境進行整治;實施河道疏浚、修復區域生態系統,修補區域城市功能,打造南依皋蘭山,北望白塔山、山水相連、寺觀星羅、街巷貫通的城市雙修示范區。
開展古城坪古城堡遺址公園項目。依托王保保城東城遺址,全面整治提升古城坪綠化景觀;打造古城坪古城堡遺址公園,實施以“黃河之光”為主題的燈光秀,再現桑園峽古戰場古堡、烽隧、關隘的歷史神韻。
開展三江口濕地公園建設項目。依托達川鎮三江口獨特的濕地景觀資源,以生態保護為前提,借力旅游產業發展,建設國家級三江口濕地公園。
產業升級工程。提高蘭州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和能級。
開展甘肅(蘭州)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項目。充分利用國際空港和國際陸港兩大樞紐的對外優勢,建設包括紅古示范區(蘭州經濟技術示范區),蘭州新區示范區、蘭州高新示范區、甘肅(蘭州)國際陸港示范區的甘肅(蘭州)自由貿易試驗區,成立“一帶一路”技術交流國際合作中心進出口商品合格評定工作站,提高蘭州在全球貿易中的地位和能級。
開展新時代廣場建設項目。在習近平總書記憑欄東南處,以“黃河之窗”為創意,改造灘尖子城中村,依托敦煌研究院與讀者集團,建成集文化創意、會議展示、科技創新為主的建筑群,打造黃河上游經濟帶的文創中心,并率先建設一處新時代廣場,形成與北岸會展中心建筑群的視覺通廊,打造蘭州的國際貿易中心(ITC)。
實施交通提升工程。逐步恢復黃河蘭州段航運功能。
開展黃河蘭州段航運項目。逐步恢復黃河蘭州段航運功能,開通劉家峽——八盤峽、八盤峽——河口、河口——小峽航運線路,新建八盤峽碼頭、河口碼頭,提升改造什川碼頭,豐富黃河蘭州段流域的綜合交通體系。
開展南濱河路拓寬改造項目。啟動南濱河路“白云觀——靜寧路”段的道路拓寬工作(向南拓寬7-15米),達到雙向6車道通行水平,緩解多年來蘭州市南濱河路核心段交通“瓶頸”問題。
開展伏龍坪下穿隧道項目。實施慶陽路——西津路下穿隧道項目,打通主城區東西向干道,緩解黃河蘭州段主城區“蜂腰”地區交通壓力,盤活主城區干道網絡,改善生態環境,形成蘭州“中山橋——白塔山”標志性地段步行景觀序列,如西安大唐西市步行街。
實施景區提質工程。率先打造城市山地示范公園國家5A級景區。

圖6:景區提質工程規劃圖
開展城市山地示范公園國家5A級景區項目。依托主城區中心豐富的山河地景資源,從提升城市形象的大格局出發,爭取將伏龍坪地質災害易發區納入中央、省級地質災害搬遷避讓項目,按照近期完成拆遷安置,擬將易發區域內的居民進行整體搬遷改造至青白石街道大浪溝村周邊,遠期完成生態治理、設施配套的工作進度,串聯“九州臺、白塔山——中山橋——伏龍坪——五泉山——三臺閣”為一個整體,結合國家生態文明先行示范區建設,率先打造城市山地示范公園國家5A級景區,塑造園林城市的園中園,做到山環水繞林擁城,構建黃河蘭州段流域新地標。
開展興隆山——馬啣山國家5A級旅游景區項目。以生態保護為前提,按照山上山下分區立體化發展思想,圍繞高原景觀主題,做強西北避暑名山品牌;依托四季旅游產品,做活多元增值業態項目;完善景區配套設施,營造共建共享服務體系,著力將興隆山——馬啣山提升為國家級5A級旅游景區,并適時開展國家公園的建設工作。
開展小峽秘境旅游景區項目。以小峽庫區、什川古梨園獨特的自然資源為基礎,依托特色古梨園觀光農業資源,打造“黃河第一園”,進一步延長產業鏈條,完善景區交通、游覽、等綜合服務設施,建設浪漫時尚的小峽秘境旅游景區,引導游客探尋生態密碼。
開展青白石岸邊美麗古村群項目。依托青白石街道沿河堿水溝村、青石灣村、楊家灣村獨特的濱河自然景觀,挖掘鄉村文化遺產,按照“農旅融合”開發思路,完善村莊基礎設施配套,改善村莊人居環境,發展古村民俗旅游,打造岸邊美麗古村群,留住城市中的“鄉愁”。
實施設施完善工程。展磅礴之勢,建世界最高高原山地摩天輪。
開展“黃河之勢”摩崖石刻項目。依托桑園峽獨特的壯美黃河自然景觀,推進桑園峽河堤加固工程,沿北岸石壁打造長約3公里的“黃河之勢”黃河摩崖石刻,展現黃河上游磅礴之勢的同時,喚醒人們對黃河生態保護的重視,歌頌“河匯百流,九曲不回”的蘭州精神。
開展“黃河之眼”項目。實施甘肅(蘭州)國際陸港“黃河之眼”項目,在陸港北側張家臺臺地上建設總高180米的“黃河之眼”摩天輪游樂區,打造世界最高的高原山地摩天輪。
開展九州長棧道建設項目。利用現有登山步道及洪道系統與黃河風情線步行系統相連,并串聯風林關、玉壘關、金城關、王保保城等歷史文化遺存景點,建設東起徐家山公園、西至植物園,長約三十六公里,橫貫蘭州城區北部山巒間跨溝越壑的中國高原山地第一長棧道。
開展特色街巷建設項目。以黃河風情線大景區為依托,推進與黃河垂直的如大眾巷、木塔巷、箭道巷、白土巷、小北街、河水道等二十多條特色街巷,通過道路與街巷連通黃河兩岸的各個景點、老字號商鋪名店,打造多種旅游與都市功能復合的不夜城。
《發展規劃研究》建議,黃河流域沿線各城市形成“總河長聯席工作機制”,共同建設黃河生態經濟帶,協同解決黃河蘭州段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中的重大問題,探索建立系統配合的規劃建設管理實施機制,推進黃河流域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工作。
建議積極爭取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轉移支付資金,創新建立黃河流域跨流域生態補償機制。一是黃河中下游受益城市對上游的水環境治理提供合理的應有資金補償,調動上游地區持續開展生態環境治理的積極性;二是建立下游經濟發達地區反哺中上游欠發達地區機制;三是建立黃河環境保護補償基金。
建議盡快開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規劃編制工作,建立國家至各省市完善的規劃體系,使流域保護和發展工作有據可依。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