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隨著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數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數字經濟已成為城市發展的“新風口”。
為抓住新機遇,青島提出加快數字經濟發展,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營造良好數字經濟發展生態,打造高質量發展新引擎。
只爭朝夕
發展數字經濟是青島立足自身稟賦、推動城市加速發展的可靠路徑。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百余年來始終執著于工業制造的城市,青島擁有門類齊全、結構完備的工業體系,涵蓋41個行業大類中的36個,這是青島數字化轉型底氣所在。
2019年,青島出臺了《數字青島發展規劃(2019-2022年)》,提出打造“數字山東”引領核心區、“數字中國”建設示范區。兩年多來,數字青島建設取得了顯著成效,城市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水平大幅提升。在賽迪研究院發布的《2020中國數字城市百強榜》中,青島位居全國第七名。
今年新春伊始,青島就開始緊鑼密鼓地部署數字化發展。2月17日,青島市市長趙豪志在主持召開數字青島建設工作現場會議時提出,建設數字青島對于加快高質量發展、推進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具有重要意義,要把數字青島建設擺在青島發展全局中去考慮,作為當務之急,舉全市之力加快推進,建設更高水平的智慧城市。
日前發布的青島“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發揮數字牽引作用推進經濟社會數字化轉型,建設數字政府、數字社會,強化數據資源、網絡安全和數字設施支撐,提升數字生產力、競爭力。
推動產業數字化升級,青島的路徑是發展工業互聯網。在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四次會議山東代表團分組會議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趙豪志表示,要加快數字化轉型,關鍵是把山東工業互聯網發展示范區做實做強,青島將加快海爾卡奧斯等工業互聯網平臺發展,打造工業互聯網之都,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搭建平臺
在工業互聯網發展領域,青島已然先行一步。
2020年初,青島錨定城市發展新賽道,以打造世界工業互聯網之都為目標,全面發力工業互聯網發展。短短一年時間,變化和成果令人矚目,一個豐盈的工業互聯網生態在青島加速形成。
青島搭建了多層次工業互聯網平臺。其中,海爾搭建的卡奧斯平臺已經聚集了3.4億用戶和390多萬家生態資源。開放式架構是該平臺的最大優勢:在通用型模塊技術支撐下,卡奧斯可接入各個層級的企業和平臺,大企業找解決方案,小企業找賦能模塊,實現為百業助力。
大平臺迅猛發展,一系列行業垂直平臺也陸續脫穎而出。
賽輪集團搭建的橡鏈云平臺,通過內置到輪胎的一枚電子芯片,實現了出廠輪胎與工廠的連接。賽輪智能輪胎全生命周期管理平臺實時采集每條輪胎行駛過程中的溫度、壓力、速度等關鍵指標,將數據傳回青島工廠的可視化監測界面上,確保安全行駛和快速故障檢修。
青島酷特智能專注實踐“互聯網+”大規模個性化定制的C2M(Customer-to-Manufacturer,用戶直連制造)商業模式,使企業生產效率提高了25%,成本下降了50%以上,利潤增長了20%以上,力爭以工業化效率制造個性化產品。
中車青島四方車輛研究所的智能運維大數據融合應用,實現了1200列動車組在線實時監控、運營故障預測,全面提高軌道交通行業智能化運維水平。
山東港口青島港自動化碼頭是工業互聯網與碼頭的業務生態深度融合的寫照。
在自動化碼頭上,通過物聯網技術能實現“萬物可連”,創造全球第一的生產效率:自動橋吊有條不紊地抓取貨船上的集裝箱,智能自動運輸車繁忙卻又非常有秩序地在碼頭上往來穿梭,自動軌道將集裝箱高效地傳遞到等待接貨的車上……
過去一年,青島企業加速“觸網”,數字化步伐越來越堅實。數據顯示,2020年青島生產設備數字化率達53.4%,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87.4%,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4.6%,企業實現運營成本平均下降27%,產品研發周期平均縮短26%。
當前,青島正充分發揮數字牽引作用,加快建設數字青島、智慧城市,重點加快海爾卡奧斯等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開放1000個“工業賦能”和未來城市應用場景,推進1000家以上工業企業實施智能化改造,促進產業數字化轉型。
資源集聚
數字經濟是一個高度跨界、高度融合的產業,離不開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集成電路、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和產業的支撐,青島在這些領域不斷突破,吸引創新資源加速集聚,搭建起數字經濟發展生態圈。
以科大訊飛、商湯科技、歌爾等為代表,一大批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集成電路、區塊鏈等新興技術和產業高端資源正在向青島集聚,不斷增強青島在數字經濟關鍵環節的競爭力。
目前,青島已集聚1833家數字經濟生態企業,建起了中國工業互聯網百人會、人工智能產業共同體等全國性平臺組織。國家工業信息安全發展研究中心、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賽迪研究院等研究機構以不同形式落地發展。
不僅如此,青島還涌現出一批數字經濟園區。5G高新視頻園、青島國際創新園、青島國際特別創新區、動漫產業園等數字經濟園區,累計引入企業總數達4367家。5G時空信息科技園、藍色地球大數據等48個項目相繼落戶青島。浪潮大數據產業園、中國移動(山東青島)數據中心二期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為青島的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青島還注重搭建新型基礎設施,筑牢數字經濟基石。目前,青島已累計建成5G基站1.5萬個,在移動網絡全國測評中位列榜首;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關鍵基礎設施實現突破,在上合示范區建設Handle標識解析全球輔根節點。該項標識解析體系是工業互聯網的核心基礎設施,將與已經建立的北京主根節點共同為企業提供包括國際化標識注冊、解析、數據管理和運行監測等服務,打造國際化數據共享交換服務體系。
此外,青島還建成工業和信息化部立項的家電、機械兩個行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機械標識管理平臺已注冊100萬產品標識。
與數字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同步的,是青島創新能力的持續加碼。為建設長江以北地區重要的國家科技創新基地,青島先后獲批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國家首批知識產權示范城市和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海爾集團、青島高新區、青島藍色硅谷和青島萊西入選國家“雙創”示范基地。
創新載體在青島已經產生集聚效應。目前,在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山東能源研究院等重大創新平臺正在加速建設孵化,省級以上創新平臺新增246個,國家高新技術企業突破4300家,創投風投資本規模突破千億元,人才總量達到230萬人。創新要素的集聚,為這座城市集聚數字經濟創新資源注入新動能。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