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60mo"></ul>
  • <fieldset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strike>
  • <fieldset id="660mo"></fieldset><ul id="660mo"></ul>
  • 【邊疆黨旗紅】赫哲人扎根祖國邊疆念念不忘是傳承

    時間:2019-09-28 20:29來源:大西北網 作者:中國新聞網 點擊: 載入中...


     
      視頻:【邊疆黨旗紅】赫哲老人邊境說唱“伊瑪堪”:傳承魅力民族文化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同江9月23日電(張楷欣盧婕)“烏蘇里江來長又長,藍藍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開千張網,船兒滿江魚滿艙……”這首耳熟能詳的《烏蘇里船歌》,傳唱的是中國東北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赫哲族的幸福時光。
      
      赫哲族,世代沿著黑龍江、松花江、烏蘇里江江畔居住。新中國成立70年來,赫哲族人用辛勤的勞作,扎根在祖國東北邊陲,固邊興邊。
      
      
      
      身著傳統服飾的赫哲族人打漁場景。受訪者供圖
      
      “新中國成立前,全族最少的時候只剩下近300人”
      
      因為近代以來的災害與戰亂,赫哲人曾一度流離失所。“新中國成立前,我們全族最少的時候只剩下近300人。”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村黨支部書記尤明國說。新中國成立以后,赫哲人定居東北三江平原,生活安定,人口逐漸多了起來。
      
      尤明國介紹,1978年,靠水吃水的八岔村跟上時代的潮流,開始實行“包船到戶”。這實實在在地改善了村民們的生活,“上世紀80年代左右,我們村家家都是‘萬元戶’。”
      
      
      
      黑龍江省同江市八岔村黨支部書記尤明國。張楷欣攝
      
      但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八岔村的村民們發現,用來捕魚的漁網網眼越來越密,撒網次數越來越多,但捕回來的魚卻越來越少了。因為沿江生態環境被破壞,魚類資源逐漸枯竭。從“萬元戶”突然減少到年收入只有幾百塊,八岔村民們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為此,在時任村支部的帶領下,全村開始了轉產探索,漁民們上岸開墾荒地,搞動物養殖。八岔村從單一靠漁業為生,逐漸形成了開墾土地、運輸業、服務業、漁業等多元經濟結構,積極轉產讓八岔村民的生活逐漸好了起來。
      
      “那一年,一場大水讓我們清零過去,把小村舊貌換新顏”
      
      但好景不長,2013年夏天,黑龍江省撫遠、同江等多地遭遇特大洪災。水大到什么程度?“(八岔村)全村198戶都受災,莊稼地全淹了。房屋損毀嚴重,許多土坯房泡水后墻都塌了……”回憶起當時場景,尤明國皺起了眉頭。
      
      
      
      資料圖:2013年遭遇洪災的八岔村。受訪者供圖
      
      在黨中央的關心和各方力量支持下,八岔村村民在凜冽的寒冬到來之前,住上了安全的安置房,睡上了暖烘烘的土炕。來年開春后,八岔村把老房子全部拆除,蓋起了一棟棟小樓房,全體村民們搬進了明亮寬敞的新屋。
      
      一場大水讓赫哲族人認識到,過度開墾、破壞自然的發展路子不對。如何因地制宜走出一條適合八岔村發展路子?為此,尤明國走出村子,走到全國多個優秀村落考察,學習各個先進村的發展經驗。在這過程中,尤明國逐漸認識到,八岔村最大的優勢是赫哲文化。
      
      
      
      資料圖:八岔村村民新居。受訪者供圖
      
      回村后,尤明國召集村干部、黨員們開了個動員會,在保護耕地、不擴大捕撈的基礎上,在村里發展民族游、生態游。說干就干,在村黨支部的引領下,村里依托民族文化優勢,借助八岔島自然保護區和三江自然保護區獨特的區位優勢,開發出農村家庭旅館、民族特色美食、特色民俗文化等民俗旅游項目。
      
      一開始,推行赫哲家庭旅館并不容易,有的村民們不樂意把自家屋子拿出來做家庭旅館。
      
      為此,黨員尤明芬帶頭,率先在自己家騰出2間房開家庭旅館。通過精心的布置,用富有赫哲族民族氣息的魚皮畫做裝飾,讓游客了解到了赫哲文化。同時,尤明芬在自家院子里種上農作物,游客來了以后,直接在院子里摘了蔬菜就能生火做飯。標間每晚80元的價格,濃厚的鄉村氣息讓游客們連呼“來得值!”
      
      
      
      八岔村家庭旅館。張楷欣攝
      
      變化是可喜的,自2016年以來,來八岔村旅游的游客逐漸增多,來了一次還想來第二次的“回頭客”也越來越多。“以前每年只能來300-500名游客,現在一年來八岔村的游客能達到2萬多人。”尤明國說。
      
      村里干得紅紅火火,老百姓也收到了實實在在的回報。保護好的耕地更豐沃、產糧更多,漁業告別過度捕撈,讓魚苗有了休養生息的機會,打回來的魚更肥美,農家樂、生態游帶來的收入也很可觀。2018年,八岔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21840元。
      
      “老高興了!”這是八岔村民們最愛說的一句話。
      
      “我們這一代,要把赫哲文化傳承下去”
      
      隨著時代的變遷和經濟的發展,赫哲族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赫哲族的語言卻在逐漸消散。
      
      “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烏蘇里船歌》中的這段小調,來自赫哲族獨有的藝術形式“伊瑪堪”。它是赫哲族特有的一種口耳相授、世代傳承的口頭說唱藝術。由于赫哲族只有語言沒有文字,伊瑪堪承載了記錄赫哲族生活、祭祀、婚喪等習俗的功能。
      
      據統計,進入21世紀后,能較全說、唱伊瑪堪片段的僅有不到10人,伊瑪堪正面臨中斷的危險。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準將伊瑪堪列入了“急需保護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赫哲族婦女表演伊瑪堪,右一為吳桂鳳。張楷欣攝
      
      為了挽救伊瑪堪,八岔村建成了一所傳習所,供村民傳承學習伊瑪堪及赫哲族語言文化。在傳習所,身著民族服飾、嗓音嘹亮的吳桂鳳老人再三表示,“要把伊瑪堪傳下去,不能讓傳統文化在咱們這代失傳了。”
      
      吳桂鳳今年63歲,是市級非遺伊瑪堪傳承人。令她欣慰的是,在國家的大力支持下,如今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喜歡上了伊瑪堪,和吳桂鳳老人學習的學員里,“最大的75(歲),最小的4、5歲。”
      
      如今,傳習所有固定學員有35名。除了學習赫哲族語言,學習伊瑪堪之外,還有赫哲族傳統魚皮文化展示等項目。
      
      
      
      赫哲族傳統魚皮衣。盧婕攝
      
      “魚皮柔共獸皮夸,五色相輝映日華。裁作衣裳為襪線,天留文錦與漁家。”晚清詩人沈兆褆在《吉林紀事詩》中對魚皮衣有著這樣生動描述。
      
      用魚皮、獸皮做衣物或日常用品,是漁獵民族的一大特征。在上千年演化的過程中,赫哲族把制作魚皮制品的傳統保留了下來,不僅能把魚皮做成衣物與生活用品,同時還能做成精美的手工藝品與優美的畫作。
      
      隨著八岔村民俗游活動的開展,許多前來游玩的游客對魚皮制品與魚皮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村民王海珠在2016年成立了八岔鄉海珠手工藝品農民專業合作社,從事赫哲族魚皮工藝品設計制作和魚食品加工銷售等。合作社年均可培訓出手工藝學員120人,年實現銷售營業額80萬元以上,帶動村民參與技術學習,提高收入。
      
      提到開辦合作社的初衷,王海珠說,一方面當時是想帶動村民致富,另一方面,也是想傳承和發揚赫哲族文化,“我們民族本來人就不多,會做魚皮制品的人也少。如果你再不去做,那這個文化就會失傳了。”
      
      吳桂鳳和王海珠都不約而同地提到了“傳承”這個詞。對于每一個赫哲文化傳承人來說,都希望赫哲族燦爛的文化能夠代代相傳,如同朗朗上口的赫哲小調“啊朗赫拉赫呢哪雷呀……”一樣唱響祖國大地。
      
      
      
      赫哲族傳統魚皮畫。張楷欣攝
      
      “赫哲人走上幸福路”
      
      如今,赫哲族共有人口5354人,八岔村生活著198戶502人,全村沒有一戶貧困戶;家家戶戶也都已經住上了國家給蓋的新房,窗明幾凈、整潔衛生;八岔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風景優美、生態宜人;漁業、種植業、養殖業物產豐饒;特色民俗、文化游欣欣向榮……八岔村的成長歷程,也是赫哲人“與水共生”的縮影。
      
      赫哲族家庭旅館營業得熱火朝天,接待著來自全國各地的游客。“伊瑪堪傳習所”已成為著名景點,2016年以來已累計接待游客6萬余人。光臨魚皮工藝品合作社的人,不僅有游客,還有許多對赫哲族魚皮文化感興趣的大學生。
      
      每一個來到八岔村的游客,都能夠深度體驗赫哲文化:學做魚皮畫、學唱“伊瑪堪”、圍著篝火跳舞燒烤,體驗“住在赫哲家”的幸福生活。
      
      對于村里這些年發生的變化,八岔村民們欣喜不已。“自己做得好,才能讓村民跟著你學。”尤明國介紹,全村有30名黨員,身體力行、時刻爭先,給村民們做出了好表率。同時,村黨支部把一批懂技術、懂經營、有能力的村民重點培養成致富能手,也帶動了更多的村民增收致富。
      
      扎根邊疆的赫哲人,像《烏蘇里船歌》中唱得那樣,用自己勤勞的雙手“贏得豐收年,走上幸福路。”(完)





     
    (責任編輯:張云文)
    >相關新聞
  • 【邊疆黨旗紅】中俄首座跨境公路大橋 聽建設者講述黑龍江大橋
  • 【邊疆黨旗紅】邊城小南河:那一抹紅點亮了初心
  • 邊疆黨旗紅|“融合黨建”助力下的林西脫貧攻堅之路
  • 【邊疆黨旗紅】邊警之花楊心茹:三尺驗證臺書寫忠誠堅守
  • 【邊疆黨旗紅】從相加到相融 融合黨建帶來小廟子村大變化
  • 邊疆黨旗紅|永德村脫貧小記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性色AV日韩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免费_区二区三区观看| 热99re久久国超精品首页| heyzo高无码国产精品| 日韩视频在线观看中字| 日韩在线视频免费| 国产成人综合色视频精品| 国产精品熟女视频一区二区 | 精品国产这么小也不放过| 国产精品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国产专区91在线| 99re热视频精品首页| 久久精品人人做人人爽电影蜜月| 色欲国产麻豆一精品一AV一免费 | 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宅男小说 | 日韩不卡在线播放| 日韩中文字幕一在线| 精品在线观看免费| 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一区二区| 欧美日韩综合一区二区三区| 成年日韩片av在线网站| 日韩成人免费aa在线看| 男女男精品视频网站在线观看| 步兵精品手机在线观看| 一区二区三区精品高清视频免费在线播放| 黑猫福利精品第一视频| 国产观看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精品二国产精品| 99在线精品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一区二区| 国产a∨精品一区二区三区不卡| 久久精品乱子伦免费| 99久久精品全部| 国产精品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区日韩精品中文字幕| 精品露脸国产偷人在视频7| 国产精品不卡在线| 日韩精品免费电影| 亚洲一区精品伊人久久伊人| 久久久久亚洲精品无码网址|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不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