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8日是什么日子?
可能有些小伙伴還不知道
這一天是“中國自然與文化遺產日”
而今年的6月8日,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科教頻道
與中國國家博物館
歷經4個月精誠合作
聯合推出了時長90分鐘的特別節目:
《2019中國記憶》

《2019中國記憶》視頻海報
見微知著
用文物見證國家偉大復興

《2019中國記憶》預告片
虎鎣回到溫暖故鄉,北洋戰艦浮出水面。青銅修復重現千年光芒。長城找回歷史莊嚴。圓明園復原華麗容顏,針炙傳播非遺文明。敦煌飛進虛擬網絡空間,千年遺產走進時尚人間……
《2019中國記憶》將通過這些經歷過中華民族從苦難到輝煌的文物,去見證一個國家奮發圖強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從文物的保護和傳承角度透視新中國七十周年的偉大復興。
作為一檔堅守了14年的“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特別節目,《2019中國記憶》將從電視內容到表現理念上全面升級,打造文化類節目新樣態。
在這里,你將看到關于它們的故事——
遠洋歸來的796件文物

2019年3月23日,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意大利總理孔特共同見證下,中意雙方代表交換了關于796件套中國流失文物藝術品返還的證書。這是近20年來最大規模的中國文物藝術品返還。《2019中國記憶》將獨家深度講述這796件文物藝術品回歸祖國及中國國家博物館策展《歸來》的全過程。
“硬核保護”的長城和圓明園

伴隨著科技的高速發展,先進的科技手段也成為了保護和修復文化遺產的“硬核技術”,比如遙感技術、無人機、人工智能等都被應用于輔助長城修繕。
再比如數字化復原圓明園的成功嘗試,既規避了原址原建對文物可能造成的破壞性保護,又把它151年演變過程中的所有文化特征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并完美的實現了保護與傳承并重的精神理念。
《2019中國記憶》在紀實拍攝的基礎上首次公開長城遙感技術的應用和圓明園數字化復原場景的制作過程,讓觀眾在欣賞文物的前世今生的同時也能體會到文化遺產保護與傳承并重的文保理念。
“年輕化”的敦煌壁畫

聲名遠播的《王者榮耀》游戲讓一款名為“遇見飛天”的游戲人物皮膚引起了眾多年輕人的熱捧,“飛天”也由此將敦煌壁畫中的文化元素以最為時尚的方式帶入到年輕人的世界。《2019中國記憶》以這個時尚元素為突破口,以年輕人的視角全景式記錄敦煌壁畫中涵蓋的音樂、舞蹈、美術、人文生活、社會環境等方方面面的內容,以及這些內容與當下我們時尚生活的關聯。
小劇透
國博專家都說了些啥
在這個節目中,您將聽到國博的以下幾位專家為你娓娓道來——

孫機先生為您講述
“虎鎣”是什么
為什么珍貴

田率為您講述
親自飛往英國接收"虎鎣"
心中的感慨萬千

陳克雙為您講述
關于“虎鎣”在國博展覽
一個策展人的內心獨白
……
以上是關于“虎鎣”歸國的“中國記憶”。而另一邊,國博專家修復文物的“中國記憶”也同樣精彩。您將看到,關于商代青銅重器“偶方彝”的修復,文保院的劉薇、張鵬宇和賈樹付出了怎樣的努力。

商·偶方彝 國家博物館藏
而其中,又將引出賈樹繼承銅器修復這門祖傳手藝時,背后不為人知的酸甜苦辣。

賈家從事銅器修復的祖孫三代:
賈玉波、賈文忠、賈樹
差點忘了,還有一位特殊的“專家”——

針灸銅人 國家博物館藏
這尊笑瞇瞇的銅人在國博的“古代中國”展廳中展出。在以前,它“指導”的是古代醫者,而在紀錄片中,你將看到它如何“指導”當代外國朋友學習針灸。
當然,以上劇透只是九牛一毛,更多精彩,請在今晚21:00鎖定CCTV-10哦!
寓教于樂
多平臺多端口喚醒用戶“中國記憶”
《2019中國記憶》聯合多家媒體開展融媒體傳播,引導用戶參與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喚醒用戶心中的“中國記憶”。
在節目播出期間,推出“國寶歸來”雙屏互動產品,用戶通過掃描電視屏幕下方二維碼參與互動,為國寶歸來點贊、制作原創文物海報、邀請用戶參與文物拼圖游戲,實現“在互動中參與,在參與中傳播”雙屏互動傳播效果。
節目還將通過央視網、央視影音客戶端、CCTV手機電視、IPTV、中國互聯網電視、抖音等平臺,多終端同步宣推;通過Facebook、Youtube等海外社交平臺,以國際受眾樂于接受的形式進行傳播,引導海外用戶關注與傳播。
閑話不多說
趕快點擊下方圖片
為國寶歸來點個贊吧!
(目前點贊數已破120萬)
里面還有拼手速的文物拼圖小游戲
小編最快紀錄只用了20秒
你想不想來挑戰一下

想看游戲中文物“本尊”
請在6月30日前來國博南4展廳
具體展訊請戳此處~
看似是款小游戲
背后凝聚了汗水多多
比如圖片支持
靠的是國博攝影師
范立、余冠辰
不辭勞苦的拍攝
而為了撰寫文物說明
策展人趙永
在出差期間連夜回京
只為了一個精益求精的文案
小編相信,國博的工作人員
和為文物歸來點贊的你
懷著的是同一份
對“中國記憶”深沉的愛
所以今晚21:00
咱們在CCTV-10不見不散!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