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活一池春水
——張掖創建全國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城市側記
日前,全國130項地方典型經驗做法受到國務院辦公廳通報表揚,張掖市打造全國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城市經驗典型入列。
2015年6月,張掖市成功入圍全國首批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基地城市示范行列。3年來,張掖市堅持就業優先基本方向,突出改革創新根本動力,以優惠的政策、優質的服務、優良的環境,使全社會創業成本降低、創新風險減小、成功幾率提高,形成獨特的競爭優勢,拓寬西部欠發達地區創業創新之路。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 范海瑞 齊興福
出臺政策打造基地
創建“雙創”大平臺
資金哪里來?場地怎么辦?創業之初,類似的問題和困難往往會讓一些創業者舉步維艱。張掖市積極幫助創業者掃除障礙。
張掖市出臺了《張掖市小微企業“雙創示范”基地建設扶持辦法》和《張掖市關于小微企業創業創新若干扶持辦法》,為各類創業創新空間減免和補貼場地使用費3.31億元,為小微企業減免稅收8.55億元,撬動社會資金支持小微企業資金101.96億元,產生了顯著的拉動、聚集效應。
市里采取政府推動、企業參與、社會支持的辦法,通過改造提升、依托產業基礎、引進專業機構共同建設等多種方式,建成小微企業創業創新孵化園、科技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基地、園區53家,入駐入孵企業1506家。其中,民樂生態工業園區被認定為國家級小微企業創業創新示范基地,祁連山水源涵養林研究院成為國家級引智示范單位,甘肅表是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被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
此外,市里新組建水投、交投、農投公司,與城投、山水文旅形成了五大平臺相互支撐、共同發展的融資體系。出臺《關于培育多層次資本市場支持企業擴大直接融資的意見》,鼓勵企業通過股份制改造、境內外上市、“新三板”掛牌等方式在資本市場融資。通過政府性投融資政策的支持,小微企業創新能力普遍得到提升,形成了創新資源和創新活力蜂擁流入的“洼地”效應。
整合資源強化服務
營造“雙創”好環境
張掖市按照政府引導和市場主體“雙輪驅動”的思路,通過政府購買公共服務的形式,著力完善服務體系,積極引導更多社會中介機構和企業發揮服務功能。
首先是建立“互聯網+政府服務、企業服務、社會服務”的服務體系。政府服務方面,市級分四批次取消調整和下放行政審批事項265項,整合歸并核減內容相同或相近的權力1475項,縣級公共資源交易分中心全部建成運行,“三證合一”“一照一碼”以及電子化注冊登記等商事制度改革全面落實;企業服務方面,集中打造7個小微企業綜合服務平臺,培育了一批有影響力的電商品牌;社會服務方面,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引導支持中介機構等社會力量為小微企業提供創業輔導、會計法律、人力資源、管理咨詢、檢驗檢測認證等“保姆式”服務。
其次,建立“創業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基礎教育”的人才服務體系。與新華網、老A西部電商聯合創辦“西部創客大學”,引進創業培訓課程,7200多名創客學員接受了培訓。加強與知名企業、高校的深度合作,推動高校真正成為人才和科技孵化的高地。
引進人才聚集人氣
激發“雙創”新活力
創業創新,人才是關鍵。張掖市全面實施4個“千人計劃”,源源不斷為創新創業注入新活力。
——實施千名隴商回鄉考察計劃,成功舉辦“隴商回家鄉聚首金張掖”招商引創大會,共簽約53個項目102.17億元,產生了廣泛的社會影響;
——實施千名干部企業家創業者學習培訓計劃,先后組織開展了17批次外出考察學習活動,舉辦創業創新培訓班180多場次,培訓6500多人次;
——實施千名大學生團隊來張創業計劃,邀請省內37所高校負責人走進張掖實地考察,與蘭州大學等5所大學達成了引進創業團隊的協議;
——實施千名專家服務“雙創示范”計劃,聘任金融顧問11名,引進各類急需緊缺高層次人才100多人,組建140多人的專家服務團,聘請各類創業導師200多人,建立全市柔性人才專家智庫,首批入庫246人,為創業創新提供專業服務。
三年來,張掖市新增市場主體58495戶,新增城鎮就業97353人。全市小微企業實現營業收入1155.6億元,完成營業利潤80.28億元,上繳稅金總額42.95億元。
如今,行走在張掖,處處熱潮涌動:創富中心、眾創空間、創客咖啡等紛紛涌現,孵化園、創業園、電商平臺等應運而生,滿懷夢想的創業者遍布城鄉……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正在張掖大地生動實踐、蓬勃興起。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