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1月1日,在克羅地亞南部的杜布羅夫尼克,人們在舊城內參加新年慶祝活動。
格爾戈·耶拉維奇攝(新華社發)
歲月不居,時節如流。當新年的鐘聲陸續在各地敲響,世界正式步入充滿懸念和期待的2019年。回望過去,2018年,世界給歷史留下了什么紀念?又為未來埋下了哪些伏筆?寄望新年,2019年,這個世界會好嗎?人類該朝著怎樣的方向努力?
賀新年善意頻傳
12月31日,2018年的最后一天。按照慣例,世界各國領導人紛紛在這一天發表新年賀詞,辭舊迎新。元旦前夕,世界剛剛經歷了一系列充滿不確定性的事件,自然對2019年的新年賀詞尤為關注。
令人欣喜的是,在新年致辭中,各國領導人紛紛釋放積極信號。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年賀詞中,宣示擴大改革開放和維護世界和平的中國決心,提振了世界信心。路透社引述習近平的話稱,“放眼全球,我們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無論國際風云如何變幻,中國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信心和決心不會變,中國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的誠意和善意不會變。”
在歐洲,英法德三國領導人的新年致辭引人矚目。英國首相特雷莎·梅表示,“2019年是擱置分歧和一起前進的一年”,將繼續推動英國‘脫歐’進程,讓英國轉危為安。法國總統馬克龍許下新年愿望:“真相、尊嚴和希望”。德國總理默克爾強調,德國將繼續堅持多邊主義,推動全球性解決方案。
在俄羅斯,團結成關鍵詞。總統普京在新年致辭中號召,俄羅斯人應該繼續充當“一個有凝聚力的、團結的、強大的隊伍”。
在朝鮮半島,暖意持續釋放。韓聯社稱,朝鮮最高領導人金正恩發表新年賀詞表示,愿意隨時與美國總統特朗普會面,并強調實現半島完全無核化的決心堅定不移,正確姿態和堅定意志是協商的關鍵。韓國總統文在寅則在個人社交網站上發文,承諾將盡最大努力實現和平,并造福于民。
在日本,首相安倍對將在大阪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峰會充滿期待,稱“將迎來世界各國領導人,2019年將成為日本在全球中心閃耀的一年”。
北京大學國際政治經濟研究中心主任王勇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元旦是新的一年的開始,面對當前紛繁復雜的世界局勢,世界各國需要總結過去一年的成就進步和經驗教訓,同時對來年抱有希望,希望人類更加團結,不斷擴大世界和平成果。”
辭舊歲難說再見
2018年,世界過得極不容易。這從世界各大媒體年度新聞盤點中可見一斑。
“別了,2018”,英國《金融時報》網站發布了一段4分16秒的視頻,回顧2018年全球每月發生的關鍵性新聞事件,稱其決定了未來世界的走向。
日本時事通訊社評選的2018年十大國際新聞分別是:美中貿易戰、“金特會”、美國退出多個國際協定、土耳其里拉危機、法國“黃背心”運動、俄烏對峙、沙特記者失蹤、希臘經濟好轉、印尼海嘯、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
回望2018年,一系列重大國際事件深刻影響世界歷史進程。
“放在整個歷史進程中,2018年是全球國際關系和國際格局轉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王勇表示,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深刻變化,孤立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違背歷史潮流,導致沖突加劇。
“從國際格局發展方向的角度來看,2018年主要有三條思想路線對國際格局影響深遠。”中國社科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院長李向陽教授對本報記者表示,第一,逆全球化和民粹主義思潮抬頭,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興起。第二,是從當前美國的內政外交理念延伸出的路線,包含兩個層面。美國政府認為,西方國家正面臨來自外部世界兩大挑戰:一是文明層面,西方猶太、基督文明正面臨伊斯蘭法西斯主義的挑戰,并基于此制定和調整中東政策;二是制度層面,面臨“修正主義”的挑戰,主要針對中俄。縱觀美國過去一年的內政外交,可以看出,在美國政界的認識里,所謂“文明層面威脅”的緊迫性得到緩解,所謂“制度層面威脅”的重要性正在提升。第三,世界對經濟周期可能出現拐點普遍表示擔憂。因此,過去一年里,國際金融市場波動備受關注。
2018年,世界局勢雖紛繁復雜,但也蘊含著諸多積極因素。
“東亞的積極變化正為世界注入正能量,包括朝鮮半島和解,中日關系改善,中國與東盟關系的繼續發展、南海緊張局勢緩解等。”王勇認為,這些都預示東亞地區將在未來國際格局中會扮演更大的角色,發揮穩定世界局勢的作用,將為未來世界提供一個和平發展的好范例。
看未來危中求變
“接下來的12個月不會沉悶乏味!”對于2019年的亞洲地區局勢,《日經亞洲評論》列出一長串看點。
不僅亞洲,2019年,整個世界都充滿懸念。日本《產經新聞》報道稱,2019年或許是自由貿易和保護主義“大對決”的一年。“經合組織最新的經濟報告中,‘不確定’或‘不確定性’這兩個詞出現了87次”,德國《明鏡》周刊預測,2019年,世界將更不穩定、更不確定。
2019年,世界將面臨哪些巨大挑戰?
王勇認為,一是中美關系發展方向備受矚目,在當前國際形勢下,中美達成協議的可能性超過達不成協議的可能性,但結果仍懸而未決;二是東亞地區和平發展的格局將會對世界穩定持續產生積極影響;三是中東可能會發生重大調整和變化,地緣政治狀況更加復雜,美國有可能會進一步從中東撤出,地區大國的矛盾爭斗恐將升級;四是歐洲的變化令人擔心,債務問題可能會引發新一輪債務危機,民粹主義和種族主義勢力蔓延;五是氣候變化對人類的挑戰會進一步加劇,單邊主義盛行,使得世界主要國家聯手應對氣候變化的進程遭遇極大挫折。
但是,國際社會普遍認為,2019年挑戰與希望并存。誠如德國《七彩》雜志所期待的:希望這是“幸運的一年”,如果貿易戰平息、英國軟“脫歐”、經濟復蘇、中東等地區走向和平,那將是最好的前景。
那么,世界如何危中求變、走出困境?
王勇分析,首先,經過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世界已成為一個利益和命運共同體。各國要妥善處理國內矛盾,及時調整國內政策以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抑制民粹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蔓延。其次,要吸取一戰和二戰的教訓,珍愛和平。最后,要在現有國際機制下加強國際合作和團結,應對危機,如加強聯合國、20國集團等國際組織和一些地區協調機制的作用。特別是世界大國和地區大國制定對外政策時,要展現出更多和平合作精神,而不僅僅是本國的利益優先。
李向陽表示,首先要承認經濟全球化存在一些弊端,所以必須對現有的全球治理體系進行改革。基于這個前提,通過協商尋找最大公約數,在西方發達國家、新興經濟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達成平衡和共識。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