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60mo"></ul>
  • <fieldset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strike>
  • <fieldset id="660mo"></fieldset><ul id="660mo"></ul>
  • 紀念改革開放40年|勞模班的歲月

    時間:2018-12-11 17:27來源:大西北網 作者:中工網 點擊: 載入中...
     
     
     
    1996年6月,第一屆勞模本科班畢業留影。(第二排左五為胡建明)
     
     
     
     
    1994級勞模本科班在學校進行勞動爭議模擬仲裁。
     
     
     
     
    2007年,勞模本科班參加學校運動會。
     
     
     
     
    2009級勞模本科班學員賈向東的錄取通知書。
     
     
     
     
    2011年6月,勞模本科班赴上海、浙江嘉興南湖參觀學習。
     
     
     
     
    2012年3月7日,“當代雷鋒”郭明義來學校與勞模本科班學員座談。
     
     
     
     
    2017級勞模本科班班長張鵬上課時總搶著坐在第一排。
     
        
     
      正當改革開放的春風吹遍中華大地時,那些在工廠車間、田間地頭、商場店鋪勤勉工作的勞模們并沒有想到,他們的人生即將發生改變。
     
      1992年,全國總工會在中組部、教育部的大力支持下,在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原中國工運學院)創辦了勞模本科班,從優秀工人中選拔干部,培養跨世紀后備人才。這意味著,來自基層一線的勞動模范有了免費讀大學的機會。
     
      26年,607名勞模本科班學員,607個非凡的人生。走進大學課堂,勞模們獲得的不僅是豐富的知識,更開啟了一扇通往嶄新人生的大門。
     
      追尋勞模班走過的年年歲歲,感受勞模精神與時俱進的光彩與力量。
     
     
     
      2017年11月25日,正值北京的深秋。有著68年建校歷史的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的校園里,秋色正濃。紅色的楓葉、黃色的銀杏、綠色的松柏,綴滿枝頭的柿子,這一切都讓回到母校的賈向東懷念起讀書的時光。
     
      這趟回北京,他是受邀參加紀念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舉辦勞模本科教育25周年研討會的。想到能見到勞模班歷屆校友,與老師促膝而談,一向沉穩的他激動了好幾天。
     
      “我們1992年入學時,是個很特殊的群體,班里的同學來自17個省(區、市),年齡最大的38歲,最小的21歲……”會議室正中的大屏幕上,已經54歲的勞模班首屆學員胡建明淡妝長發,看起來比實際年齡年輕許多。
     
      胡建明,進入勞模班的時候,還是一名紡織女工,現在已是湖南省株洲市總工會副主席;賈向東,從普通的一線技術工人,成長為山西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一幅幅勞模前輩的老照片,一個個決定勞模班走向的轉折點,一個個通過學習獲得淬煉的勵志故事,深深吸引著2017級勞模班班長張鵬。 
     
      4年的大學生活,改變著勞模學員的生命軌跡。他們用親身經歷告訴學弟學妹:時代需要勞模,需要勞模精神。勞模要與時俱進,勞模精神要代代傳揚。
     
     
     
    “我要上大學!”
     
     
     
      1992年5月的一天,湖南株洲麻紡廠工會主席找到了織布擋車工胡建明。
     
      “小胡,告訴你一個好消息,市總工會要推薦你到北京上大學!前提是需要參加全國統一的成人高考,只要達到為勞模生專劃的分數線就能錄取。”工會主席語調輕快,滿臉笑容。
     
    胡建明低頭撿著工裝上的線頭,半天沒吭聲。
     
      “我高中畢業10年了,工作以后就沒摸過書本,我怕……考不上。”胡建明囁嚅著。
     
      工會主席沉吟半晌后拍板:“給你三個月假期,上個補習班。你是勞模,這點考試難不倒你!”
     
      胡建明張了張嘴,心里既溫暖又忐忑:“謝謝主席,我一定努力!”
     
      交接了工作,胡建明一頭扎進了書本里。26年后的今天,她依然記得當時拼命學習的日子,“每天除了吃飯就是背書、做題,有時半夜突然驚醒,腦子里全是英文單詞。”
     
      當年,湖南省為參加成人高考的勞模設置了專門的考場,兩個教室,坐了40多人。最后,胡建明和其他8個人跨過了分數線,拿到了錄取通知書。
     
      1992年8月31日,在中華全國總工會的高度重視和支持下,經教育部、中組部特批,中國工運學院(現更名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迎來了48名首屆勞模本科班學員,他們將在這里進行為期四年的脫產學習。
     
      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全國三八紅旗手、新長征突擊手……當時,站在來自各行各業的勞模同學中間,胡建明覺得自己這個紡織系統勞模很不起眼。
     
      與自信張揚的大學生不同,勞模學員們走進課堂后顯得有些緊張和局促。由于長年工作在生產第一線,大部分學員文化底子薄,英文、數學成了他們最頭疼的科目。也正因此,勞模們特別珍惜學習機會,拿出“勞模精神”啃起了書本。
     
      在課堂上學習英語語法、計算機應用、工會知識;抱著書籍走在綠樹成蔭的校園里;金秋時節出現在課桌上的三倆個柿子……在胡建明記憶里,住在3號學生宿舍樓的日子充滿了“象牙塔”里的無憂無慮。
     
      當胡建明在知識的海洋里徜徉時,一些勞模進入了全國總工會獲批開設的“預科班”——由中國工運學院組織集中補習高中文化課,在考試合格后,直接安排進入勞模本科班學習。
     
      1996年,全國總工會組織部“免除勞模班入學考試”的申請獲得教育部批復。自此,凡符合入學條件的全國勞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由省(區、市)工會推薦,全國總工會組織部審定,報教育部批準后,“可免試進入中國工運學院勞模本科班學習”。
     
    如今,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是全國唯一堅持舉辦勞模本科班的學校。
     
      “關愛勞模,不僅要有鮮花和榮譽,更要為他們提供‘充電’的機會。”全國總工會的態度很明確。
     
      一年年春華秋實,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日漸成熟,吸納著各行各業的勞模,包括農民工。
     
      2009年新年,焊工賈向東收到一封信,落款為“中國勞動關系學院”。他心里一陣慌亂,深吸一口氣,輕輕展開信紙——“賈向東同學:你已被我院社會工作專業(高中起點本科)錄取……”簡單三行字,這位出身農民工的勞動模范反復讀了很多遍。  
     
      “我要上大學了!”賈向東笑出了聲。
     
     
     
    “象牙塔”里的日子
     
     
     
      胡建明入學那年,張鵬正在部隊當汽車兵,賈向東還是一個農村娃。
     
      參與改革開放、當選勞動模范、免費上大學……彼時的張鵬和賈向東,絕想不到這些“高大上”的事情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2017年3月,45歲的張鵬成為了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的一名大學生。
     
      鐵質的上下床鋪、清爽的碎花窗簾、獨立衛生間、書桌書架、臺燈電腦,還有窗外操場上傳來拍打籃球的“砰砰聲”……步入大學校園的那一天起,張鵬覺得自己走進了一個新的世界,“遲到20多年的大學夢實現了”。
     
      張鵬出生在遼寧鐵嶺一個小鎮,從小父母離異,早早便輟學養家。1990年入伍當兵;1994年離開部隊后,他拿著僅有的1.8萬元退役津貼創業,從洗車工到服務員,從賣掉房子購買第一臺校車,到成立遼寧省葫蘆島市第一家校車車隊;從組建愛心車隊,積極參加志愿活動,到搶險救災、照顧孤寡老人、資助貧困學生、免費接送高考生……依靠勞動創造美好生活的張鵬,也用自己的方式傳播著“愛與溫暖”。
     
      生活富裕了,“上大學”的念頭又開始在他心中萌動。
     
      2016年的一天,張鵬的勞模朋友興奮地告訴他:自己要去中國勞動關系學院讀書了。
     
      “我能去嗎?”張鵬懷著試試看的心情,找到了遼寧省總工會領導。
     
      “你是全國勞動模范,絕對符合條件。”領導爽快地答應了。
     
      申請入學的過程十分順利。在通過了入學程序后,張鵬如愿以償拿到了蓋著“中國勞動關系學院繼續教育學院招生辦公室”紅色公章的錄取通知書。
     
      少年時坎坷,青年時拼搏,中年時讀書……張鵬覺得自己的日子越過越美。
     
      入學第一天,班主任就給張鵬安排了一份“要職”——2017級勞模班班長。“張班長”很稱職,放下行李,就開始張羅著幫即將同窗四年的勞模同學搬行李,布置宿舍,帶著大家參觀校園。
     
      “又可以結交新朋友了,而且全都是各行業的精英!”在張鵬眼里,大學生活充滿了新奇。
     
      勞動經濟學、勞動法、工會法、人力資源管理、計算機應用、中國工運史、世界工運史、大學英語……每堂課,身材魁梧的張鵬都坐在第一排。“給我們授課的都是學院的‘大牌教師’,一定要搶個好位子。”
     
      每開一門新課,張鵬還會做一件事——拉著授課老師在黑板前合影,然后把照片上傳到個人QQ空間,作為永久紀念。“即便以后年紀大了,我都不會忘記為自己傳道授業解惑的恩師。”他覺得,這是對老師最好的尊重。
     
      為適應勞模特點,學校有針對性地規劃了課程設置:40門課程涉及通用素質能力、專業素質能力和專業技能三個板塊,致力于使學員在掌握社會科學基礎知識之上,在工會與工會工作、勞動關系、社會保障、企業管理與相關法律、社會工作的理論、方法和技能、企業文化等領域能夠有所專長。
     
      結合課堂教學需要,學校還開設了“第二課堂”——定期組織勞模學員到實踐基地、廠礦企業、基層社區進行實地調查學習,組織勞模大講堂、黨員知識競賽,組織勞模學員參加大國工匠與國家創新發展論壇、大國工匠進校園等活動,不斷擴展著勞模學員們的視野。  
     
      畢業22年的胡建明覺得,4年的勞模班學習給她的人生畫出了一條分水嶺:“收獲的不僅是知識,而是頭腦里想的東西不一樣了。”
     
     
     
    一個嶄新的開始
     
     
     
      1993年,胡建明第一次走進了人民大會堂。這年的金秋十月,勞模班學員幸運地參與了一項重要工作——為中國工會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服務。
     
      站在萬人大禮堂里,胡建明見到了來自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優秀工會干部、著名勞模和一線職工。
     
      “工會工作怎么干”“全國職工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主力軍”……大家談論的話題,為以往“只顧埋頭紡織”的胡建明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同時她也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國工會的作為和工人階級的力量。
     
      1996年,胡建明大學畢業了。“離開校門的那一刻,不是學習生涯的結束,而是一個嶄新的開始。”帶著班主任的這句臨別贈言,懷揣中組部《關于確認中國工運學院勞模本科班畢業生干部身份問題的批復》,胡建明踏上了回家的列車。
     
      那一年,國有企業效益普遍下滑,許多國有企業開始了新一輪改革。其中,也包括株洲市麻紡廠。
     
      胡建明被叫到了株洲市總工會主席的辦公室。“小胡,市總需要工會專業人才,你這四年學到的工會學知識正好可以派上用場。不如,來市總工作吧!”主席笑盈盈地看著胡建明。
     
      批編制、調檔案、辦手續……胡建明說,自己就這樣懵懂地成為了一名工會干部。
     
      她工作的第一個部門是研究室,負責信息采集和數據統計。為了寫好信息簡報,胡建明每天坐公交車到各廠走訪,“看看改制中職工權益有什么新情況,企業工會工作有什么新亮點”。一年后,她“用腳底板”踩出的簡報,在全國工會系統名列前茅。
     
      每年匯總統計數據,正是株洲最冷的冬季。當時,株洲市總工會只有一臺286電腦。胡建明在勞模班學會的電腦知識正好派上了用場。她每天腳下墊著電暖爐,手邊放著電話機,在電腦前一坐就是一整天。幾千個數據,一點一點摳,遇到統計誤差,就挨個給基層工會打電話。
     
      “統計數據應該反映工會工作的真實情況,特別是基層單位,如果我們的數錯了,匯總到全國總工會,可能就會對相關判斷與決策形成誤導。”胡建明覺得,自己的方法雖然笨拙,做的事情卻很有意義。
     
      胡建明的工作得到了株洲市總工會領導和同事們的認可。很快,她當上了研究室副主任,女工部部長,幫扶中心主任,市總工會副主席。
     
      年紀閱歷在增長,胡建明“拼命三娘”的工作勁頭絲毫不減——2002年4月,在全省創辦首家工會女職工周末學校,2010年被全國總工會授予全國女職工培訓示范學校;2003年,建立株洲市總工會職工維權幫扶中心,消除幫扶盲點;2012年,成立首家勞模技術創新工作室,建立“株洲工匠”人才庫,設立職工科技創新進步獎……  
     
      “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每一項工作,胡建明都拼盡全力做到最好,用自己的不懈努力做實了“娘家人”的稱號。
     
     
     
    從“師傅”到“主席”
     
     
     
      2016年“五一”國際勞動節前夕,胡建明把賈向東請到株洲“做客”。株洲市的主要媒體報道了當時的“盛況”:4月26日,株洲市2016年慶祝“五一”國際勞動節暨勞模事跡巡回報告活動啟動式在市委禮堂舉行。啟動儀式特別邀請到了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十六屆執委、山西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焊接技能大師賈向東作優秀事跡報告。作為一線職工中技能成才的典型代表,賈向東被譽為焊接技術領域的“焊武帝”。
     
      坐在講臺中央,面對數百聽眾,賈向東沉穩地推了推眼鏡,娓娓道來:“我本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娃。家在山西省天鎮縣的一個農村。一個偶然的機會,剛滿19歲的我以農民學徒工的身份,走進了山西電建二公司,當了一名焊工……”
     
      23歲獲得山西省第二屆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焊接工種第一名;24歲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5歲成為山西省生產技能A級專家,火電建設專家組組長;27歲榮獲全國勞動模范稱號——賈向東講述著如何用一把焊槍,“焊”出一條令同齡人艷羨的成長之路。
     
      不過,站在臥虎藏龍的勞模群體中,他覺得自己“只能拿到70分”。
     
      “我最崇拜包起帆,那才是‘彪悍的人生’。”2013年7月,在全國總工會機關舉行的“中國夢·勞動美”全國勞模先進事跡報告會上,賈向東見到了“大名鼎鼎”的包起帆。
     
      連續5次獲得全國勞動模范,2次獲得全國五一勞動獎章,3次獲得國家發明獎,3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45次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36次摘得日內瓦等國際發明展覽會金獎;做過碼頭裝卸工、機修工,擔任過上海國際港務(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上海市政府參事、華東師范大學國際航運物流研究院院長……
     
      包起帆的傳奇經歷讓賈向東屏住了呼吸。全國勞模是技術工人的最高榮譽,頂著這個光環,賈向東覺得自己需要更努力,才能配得上這份榮耀。
     
      事實上,從勞模班畢業后,賈向東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名一線焊工,成長為山西省總工會兼職副主席。
     
      當有人笑著喊出“賈主席”的時候,他會不好意思地使勁搖頭,“還是賈師傅聽著順耳。”
     
      35歲的賈向東確實已經是很多人的“師傅”。受邀為大大小小的技能比武當技術指導或裁判,前往各地技校傳授焊接經驗,這些經歷讓他認識了不少年輕同行,拜師學藝的人也蜂擁而至。不過,他不輕易收徒弟,“萬一品行不好,影響‘勞模’這塊金字招牌可不行”。
     
      但賈向東看見特別喜歡學技術、刻苦練技術的年輕人就心軟。
     
      有一年,賈向東為內蒙古包頭職業技術學院授課,有個小伙子課后抓住他問個不停。此后幾年,只要是賈向東的課,這個小伙子每堂必到。學院老師告訴他,小伙子是請假聽課,晚上還要在學院里練到大半夜才走。好心的老師特意為他提供了臨時住所。
     
      小伙子叫趙波波,后來成為了賈向東的徒弟。今年,他摘得了第六屆全國職工職業技能大賽焊工選拔賽內蒙古自治區賽區第一名。
     
      2018年10月25日晚,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安排了一次特殊的“課外輔導”——2017級、2018級勞模本科班全體學員、教師、本科生、研究生及校友代表歡聚一堂,共話中國工會十七大。課堂上,張鵬又見到了比自己年輕十幾歲的“師兄”賈向東。
     
      彼時,中國工會第十七次全國代表大會正在北京召開,其中有12位代表來自勞模班,賈向東當選了中華全國總工會第十七屆執委會主席團委員。  
     
      “請你談談上學的體會”“上學給你帶來了怎樣的改變”……面對在讀勞模們的提問,靦腆的賈向東抿了抿嘴唇:“多學一點知識,多做一些貢獻,讓人生不斷發光發熱。”
     
     
     
    中南海回信
     
     
     
      對于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的學員來說,2018年的“五一”因為一封特殊的回信而值得終生銘記。
     
      4月30日傍晚,胡建明習慣性打開電視鎖定央視的《新聞聯播》,然后走進廚房準備碗筷。“建明,快看,電視里在講你們勞模班!”丈夫興奮地喊道。
     
      胡建明奔到電視機前,聽到播音員正在播發習近平總書記回信——
     
      “你們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被評為勞動模范,如今又在讀書深造,這是對大家辛勤勞動、無私奉獻的褒獎,也是黨和國家對勞動者的關懷”“社會主義是干出來的,新時代也是干出來的。希望你們珍惜榮譽、努力學習,在各自崗位上繼續拼搏、再創佳績,用你們的干勁、闖勁、鉆勁鼓舞更多的人,激勵廣大勞動群眾爭做新時代的奮斗者”“勞動最光榮、勞動最崇高、勞動最偉大、勞動最美麗。全社會都應該尊敬勞動模范、弘揚勞模精神,讓誠實勞動、勤勉工作蔚然成風”。
     
      “總書記給我們回信了!”此時,在讀的勞模班學員也正激動地聆聽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
     
      “五一”前夕,2017級和2018級勞模班38名學員集體給習近平總書記寫了一封信,匯報了他們在讀書深造時取得的成績,表達了爭做新時代奮斗者的決心。“沒有想到,總書記真的回信了!”作為直接參與者,張鵬激動得臉龐漲紅。“這個‘五一’不單是我們勞模班,也是全國勞動者最幸福的‘五一’!”
     
      對他來說,這個“五一”注定了充滿光彩:走進全國總工會和央視聯合主辦的2018年“中國夢·勞動美” “五一”國際勞動節心連心特別節目現場,接受央視采訪,上了《新聞聯播》……許多葫蘆島人在微信群和朋友圈曬出張鵬參加“五一”活動的視頻和照片,大家自豪地說:“張鵬是咱們葫蘆島籍勞模!”
     
      胡建明在1989年當選湖南省紡織系統勞動模范時,只有25歲。也許是一種巧合,在成為株洲市總工會副主席后,胡建明被安排分管勞模工作。這也讓她對于勞模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我們當勞模的時候,勞模精神意味著‘甘愿為黨和人民當一輩子老黃牛’的奉獻精神。但如今的勞模,不僅要愛崗敬業、技術一流,更需要有智慧會創新。”6年時間,胡建明與同事們在株洲推動建立了超過100個勞模創新工作室,致力于讓勞模精神后繼有人。
     
      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也將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勞模本科班推到了聚光燈下。據統計,勞模班培養的607名學員中,全國勞動模范234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10人,全國人大代表17人,全國黨代表11人,還有9人獲得“中華技能大獎”。
     
      2018年,改革開放40年,勞模們的生活悄然發生著改變。
     
      胡建明要在退休前抓緊推動勞模創新工作室創建工作規范化、制度化、標準化,使之真正成為職工成長的“大課堂”、技術創新的“孵化器”、成果轉化的“中轉站”。“退休前,我還要再推薦幾名勞模上大學。”
     
      已經調入中國能源建設集團山西省電力勘測設計院的賈向東,正牽頭籌備山西省焊接協會,吸納焊接工匠、技能大師和高校教師加入,讓頂尖焊接技術發揮更大的作用。與此同時,他正式辦理了城市戶口,并和家人在省會太原擁有了一套精裝修的屬于自己的家。
     
      張鵬給遠在國外讀書的女兒寫了一封信:“我非常自豪在人生的韶華之年,見證并參與了偉大的改革開放。一粒種子,只有深深地植根于沃土,才能生機無限。女兒,希望你跟老爸一起好好學習,三年以后,咱倆畢業了,一起為國家建設作貢獻,成為新時代的奮斗者!”
    (責任編輯:張云文)
    >相關新聞
  • 人民日報重磅文章紀念改革開放40年:創造歷史的偉大變革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久久久久久久亚洲精品| 日本精品久久久久影院日本| 国产精品成人在线| 无码精品久久久天天影视| 久久久久人妻一区精品果冻| 日韩AV高清在线观看|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在线观看| 在线观看国产精品va| 精品国产这么小也不放过| 国产99久久久国产精品小说| 国产精品久久影院| 久久久久久精品无码人妻| 久久99国内精品自在现线| 日本伊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久久久久国产精品电影| 精品在线免费观看| 国产成人精品午夜福利| 国产精品人成在线播放新网站 | 91精品国产免费入口| 亚洲AV第一页国产精品|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麻豆| 国产成人精品电影在线观看| 久久老子午夜精品无码| 午夜精品在线观看| 久久久精品国产sm调教网站| 91麻豆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88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2022免费国产精品福利在线| 久久精品网站免费观看| 国产午夜亚洲精品| 亚洲精品无AMM毛片| 95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 在线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日产精品卡一卡二卡三的概述| 久久精品日韩av无码| 精品国产一区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 国产精品伦理一二三区伦理| 国产精品视频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