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新時代】為了孩子!他們用最美好的年華,呵護祖國的花朵長大
央視網消息(焦點訪談):在我國的一些地方,尤其是西部農村地區,教育水平還比較落后。為了孩子,有這樣一群人一直在默默奉獻著。2013年12月5日,習近平總書記給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愿服務隊”寫了一封回信,希望他們“弘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堅持與祖國同行、為人民奉獻,以青春夢想、用實際行動為實現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那么,“本禹志愿服務隊”為孩子們都做了什么?他們現在的情況怎么樣呢?

2005年,華中農業大學“本禹志愿服務隊”成立。
2008年,張貴禮加入服務隊,四年后與六位同伴赴貴州支教。

2013年7月,張貴禮結束一年支教后,回校任“本禹志愿服務隊”隊長。他想,服務隊雖然沉淀了很多東西,但是可能也會面臨更多的問題,值得去做一些思考、總結。是不是可以考慮給總書記寫一封信,向他做一個簡要的匯報。
2013年12月5號,華中農業大學通知張貴禮,習近平總書記給“本禹志愿服務隊”回信了。
總書記在回信中對志愿服務工作有肯定,有鼓勵,也有期許。
平靜下來大家都認識到,要走的路還很長,未來要去做更多的事,才能對得起總書記對“本禹志愿服務隊”的鼓勵和期許。
2013年,“本禹志愿服務隊”向湖北省建始縣官店鎮摩峰中心小學派出志愿者,現有五位志愿者在這里支教。

2018年9月,張貴禮帶領兩位志愿者回校開展公益項目“阡陌學堂在線支教課堂”,并準備公益項目“留守兒童城市體驗行”.
湖北省建始縣官店鎮摩峰中心小學校長向登雙說:“在我們農村來說,現在比較突出的還是師資的問題,像我們這樣的學校,真正在編的只有八位老師。我們有80%的學生是留守兒童,他們要住校,吃、穿、住、學習都要在學校。志愿者的到來充實了我們的師資隊伍,他們都是年輕的大學生,他們把新的理念、新的觀念,還有一些新的知識帶給了我們當地的老師,豐富了我們的教學。他們用這種奉獻精神感染著我們當地的學生,讓我們的學生以他們為榜樣。”
十三年來,“本禹志愿服務隊” 志愿者人數超過45000名,公益項目涵蓋支教、扶貧、環保、關愛特殊群體……,志愿服務遍及鄂、黔、滇、閩、冀五省。

在2014年“五四”青年節前,習近平總書記給河北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群體代表回信指出,“多年來,一批批有理想、有擔當的青年,像你們一樣在西部地區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民族團結進步作出了貢獻。”同時他希望越來越多的青年人以他們為榜樣,到基層和人民中去建功立業,讓青春之花綻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在實現中國夢的偉大實踐中書寫別樣精彩的人生。

2000年3月,新疆且末縣到河北保定師范專科學校(保定學院前身)招聘教師,15名品學兼優的畢業生通過面試。
新疆且末縣第二中學教師侯朝茹回憶剛來時候的情景:“車子走了兩天一夜,第一次親眼看到沙漠,沙漠里沒有任何綠色,沒有任何生機,心里面用凄涼這個詞來概括,一點兒不過分。”

新疆且末縣第二中學教師李桂枝說:“我們看到一個牌子‘只有荒涼的沙漠,沒有荒涼的人生',我想是不是只要自己去努力,沙漠也能變成綠洲呢?感覺且末縣是一個不錯的小城,非常寧靜、安詳,老師們都在校門口迎接我們,一下子有一種歸屬感,感覺到特別溫暖。”
2000年,且末縣交通不方便,文化生活貧乏,他們面臨的最大困難就是孤獨。
李桂枝說:“每個人都想過離開吧,我也想過,說真的。而且初一的學生是很調皮的,在你無數次對他的教育無效之后,肯定有過心煩,想過放棄,我甚至想過什么都不管。”
2001年,因為父母需要照顧,一名同伴離開且末,回鄉工作。
侯朝茹說:“孩子也會問,我們那個老師走了,你們會不會走?”
李桂枝說:“我記得有一天看到路邊都是野草叢生,前面我經過的地方有人工草坪,修剪得非常好。我就在想,其實這正是需要我留下來的理由,假如說學生都特別懂事,他們什么都會,那還要老師干什么?”
侯朝茹說:“那時候的理智戰勝了情感,我是一個老師,我站在講臺上,這是我的工作,也是我的職責,是我的義務所在。我不會走,陪著你們一起學習長大。”
2000年,保定學院15名畢業生到新疆且末縣第二中學任教。
2003年,11名畢業生到新疆、西藏任教。
2004年,16名畢業生到新疆、重慶、四川等地任教。
新疆且末縣第二中學教師荀軼娜說:“2003年畢業之后來到了這個地方,在來且末之前,我覺得我的嗓音還是比較甜美的。到這兒之后,三個月之后,嗓子就壞了。講著課的時候突然沒有聲音了 ,我當時心里是比較害怕、焦慮的。學生看著我,班里那會兒靜得掉一根針都能聽得到,我覺得算是我15年來,教學生涯中讓我最刻骨銘心的一節課了。”
李桂枝說:“2014年,我們在且末已經呆了十四年了。侯朝茹老師,還有西藏的老師,我們當時一起商量,習總書記在西部生活過,我們要不要寫一封信,向習總書記匯報一下自己在新疆的工作和生活。”
侯朝茹說:“我們這種選擇就要負責任把它堅守下去,而且要做好,這樣的信念我們要表達出來。這是內心感受的一種表達,從來沒有奢望過會有總書記的回信。”
收到總書記的回信,大家感到特別意外,特別驚喜。
在李桂芝等老師扎根邊疆精神的感召下,截止到目前,全國各地1443 名大學畢業生陸續來到且末工作。
新疆且末縣第二中學教師荀軼娜說:“在這里能體現我的價值感,看到一屆又一屆的學生開闊了視野,很多學生又回到這里,我的學生成為了我的同事。”
新疆且末縣第二中學教師龐勝利說:“大家的工作生活已經融入到新疆且末這個地方,成為地地道道的且末人,把且末看成是我們的故鄉了,我們培養的學生已經成為且末發展建設的主力軍。 ”
一個人的選擇只有契合時代要求、符合人民需要,才會有意義有價值。在廣袤的大地上,像“本禹志愿服務隊”、保定學院西部支教畢業生一樣的人,還有很多很多。他們給當地的孩子帶去知識,給當地的發展注入活力。他們在實現自身價值、放飛夢想的同時,也像一棵棵紅柳、一株株格桑花一樣,為廣袤的土地帶去了無盡的生命力。他們是榜樣,更是一種號召。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