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60mo"></ul>
  • <fieldset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strike>
  • <fieldset id="660mo"></fieldset><ul id="660mo"></ul>
  • 【網絡媒體國防行】在阿拉馬力戍邊的日子

    時間:2018-09-28 18:52來源:大西北網 作者:央視網 點擊: 載入中...
      央視網消息(記者王小英)“邊防的路都走過了,以后你什么路都能走,邊防的苦都吃過了,以后你什么苦都能吃”,新疆軍區伊犁軍分區阿拉馬力邊防連的老指導員臧趕伏這樣說。
     
      這句話道出了邊防官兵在阿拉馬力邊防連戍邊的苦。
     
      阿拉馬力邊防連(王小英/攝)
     
      “豆腐班長”的石磨
     
      連史館中的傳家寶——石磨(王小英/攝)
     
      在阿拉馬力邊防連連史館,有一盤石磨,稱之為“豆腐班長的石磨”。
     
      阿拉馬力,蒙古語,意為“蘋果”。不過,在這里,曾經因為不通水,條件艱苦,官兵們一度營養不良,這盤石磨就是見證。
     
      1986年秋,炊事班長章福海從陜西老家探親返回,卻歷經4次轉車和32公里的山路跋涉,扛回了一盤50厘米大小的小石磨。
     
      大家都不理解,為何費這么大勁背回石疙瘩。
     
      章福海沒解釋,將石磨背進了炊事班。接下來的幾天,章班長一天到晚把自己關在連隊副食品庫里。伴隨著“呼吱…呼吱…”的石磨轉動聲,門縫里飄出了豆腐的香味。
     
      原來在阿拉馬力邊防連,因為條件艱苦,缺乏營養,超過八成的官兵會浮腫。
     
      為了解決缺少蔬菜導致連隊官兵營養不良的問題,章福海利用探家的機會,讓當石匠的父親打了盤小石磨,向母親學習制作豆腐的方法,背著百余斤的石磨,行程兩千多公里,將石磨帶回了連隊。
     
      一盤小石磨,結束了連隊官兵喝不上豆漿,吃不上豆腐的歷史。官兵都親切得稱章福海為“豆腐班長”。
     
      如今,連隊的生活條件大為改善,石磨光榮“退役”,但依然被官兵們視為“傳家寶”,珍藏在連史館中。
     
      吾心安處是我家!“豆腐班長”的事跡一直在連隊流傳,激勵著一代代官兵,以連為家,真心實意地為連隊貢獻。
     
      臧趕伏的“樂守邊關”
     
      用石頭壘起來的“樂守邊關”(張芯蕊/攝)
     
      在阿拉馬力邊防連,門口山上的“樂守邊關、書寫軍魂”八個字非常醒目。
     
      為何會在山上書寫這八個字,老指導員臧趕伏回憶,直到2000年的時候,阿拉馬力邊防連還沒通水、通電。
     
      在阿拉馬力的日子,顯得孤獨而漫長。
     
      官兵們最大的娛樂生活就是滾石頭,看著石頭滾下山。
     
      一次偶然的機會,臧趕伏看到,一名執勤回來的戰士,站在院子里看螞蟻上樹看了幾小時。
     
      “長期在沒有人煙的地方執勤,鮮與人交流,很多人都忘了該怎么交流了”,臧趕伏覺得得改變這種狀態。
     
      于是,他要求,每天早上出完操,戰士們到山下撿一塊石頭回來,在對面山坡上,擺出“樂守邊關”四個大字,“我希望戰士們每天一起床,都能夠看到,能夠讓他們得到鼓舞”,臧趕伏說。
     
      事實上,每個字所處的山頭離營區的距離不同,實際大小差別很大,比如“樂”字高度是18米,“關”字的高度則是72米。
     
      最終官兵們用一塊塊石頭,將“樂守邊關”四個字刻在了群山上,也刻進了阿拉馬力邊防連的血液中。
     
      2008年,邊防連用馬馱石頭,在另一邊攜刻了“書寫軍魂”四個字。
     
      如今,每年邊防連的官兵都會用白漆粉刷這些石頭,抬頭便能看見。
     
      吳建軍的“河源日記”
     
      用石頭壘起來的“樂守邊關”(張芯蕊/攝)
     
     
      相比生活條件的艱苦,阿拉馬力邊防連執勤的條件更為艱苦,霍爾果斯河源地區尤甚。
     
      河源是我國曾經丟失的地方,二百六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于2004年重新劃歸國家管理,2005年我國正式組織人員進駐執勤。
     
      河源地區地處卡贊古里山區,平均海拔3500米,地形復雜,地勢險峻,溝谷縱橫,山高林密,氣候多變,晝夜溫差大,夏季白天最高氣溫30°,夜間最低氣溫達零下5℃。
     
      來這里執勤的官兵,一年四季棉衣離不了身,有著難以派遣的孤獨和枯燥,還會遭遇與蛇同眠、與狼同崗、與熊同進的危險。
     
      作為第一批進駐河源地區執勤的連隊戰士之一,吳建軍還記得初入河源時的情景。
     
      2005年,吳建軍剛來連隊沒多久,團隊組織人員進入河源執勤。他第一個寫了申請書。第一批執勤官兵搭乘直升機到了這個丟失已久的神圣土地——河源。
     
      這里沒有房子,需要自己搭帳篷、找柴火、挖土灶;這里物資給養得不到正常保障,沒有新鮮的蔬菜,只能吃土豆、洋蔥、海帶和罐制食品,缺少維生素的補充,嘴都裂開了口子;沒有電,只能靠發電機照明;沒有通信工具,只能寫寫日記,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河源日記”。
     
      吳建軍在“河源日記”中寫道:河源,我們腳下的這片土地,這塊占地260平方公里的神圣領土,曾幾度滄桑、幾度風雨,當這塊神奇的土地回歸到祖國懷抱的時候,這里的一草一木,這里的山山水水煥發了生機,蓬勃的朝氣,這里的山更高,這里的水更美,這里的紅旗更鮮更艷,在這里守防的官兵更加有激情。
     
      就在這樣與世隔絕的情況,堅持了一百三十多天。
     
      吳建軍依然記得,在確定要撤出的日子,可是由于天氣的原因,連續下九天的大雨,使飛機無法進入。看著本就不多的給養不斷減少,大家擔心的事情還是發生了。為了保持大家的體力,保證每天有飯吃,由三頓飯變成了兩頓。每天只能熬稀飯,由駐點領導分給大家,一人一勺,為減少運動,臥床保持體力,形成了“河源舀一勺”的事跡。
     
     
     
      阿拉馬力邊防連官兵巡邏(王小英/攝)
     
      雪山哨卡寫忠誠,河源守防當尖兵。
     
      如今,每年5月到10月,阿拉馬力邊防連都會抽調官兵進駐河源地區巡邏執勤,每次都在100天以上,針對氣候惡劣、交通不便、信息閉塞、補給困難等特點,執勤官兵大力弘揚“鐵心戍邊、挑戰極限”的河源衛士精神,書寫了真正的軍魂。
    (責任編輯:蘇玉梅)
    >相關新聞
  • 人生最記憶尤深,是為祖國戍邊的日子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久久99视频精品| 国产亚洲精品高清在线| 欧洲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97热久久免费频精品99| 99久久精品国产免费| 久久精品国产成人| 精品一区二区久久| 综合在线视频精品专区| 久久精品国产亚洲AV不卡| 亚洲精品成人久久久| 污污网站国产精品白丝袜| 日韩视频中文字幕专区| 日韩社区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无码MV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国产| 最新国产精品剧情在线SS| 国产成人愉拍精品| 国产精品一区二区久久精品| 精品人妻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久久成人国产精品| 91精品国产自产在线观看永久∴|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网站|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 久久亚洲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综合一区二区国产精品 | 国产精品入口麻豆免费观看| 亚洲精品在线免费观看视频|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亚洲国产综合91精品麻豆| 人妻少妇精品中文字幕av蜜桃| 99久久综合精品免费| 亚洲精品视频免费在线观看| 精品无码一区二区三区在线| 玖玖精品在线视频| 青娱分类视频精品免费2| 亚洲国产精品自在自线观看| 国产精品久久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网| 在线精品免费视频| 国产精品久久久精品三级| www.日韩a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