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
法國專家“點贊”中非互利合作
中非合作論壇北京峰會于9月3日至4日在北京召開,對此,法國世界研究所地緣政治專家、資深外交官米歇爾·伏舍為《中國青年報》專門撰寫了文章,以下是文章內容:
提起歷史上的中非關系,并不需要遠遠追溯到率領艦隊七下西洋、曾經抵達非洲的鄭和,他的航行沒有任何擴張意圖,只是為了核實沒有來自印度洋或者南部海域的危險。更應該回顧的是,數十年前,中國向反對南非種族隔離政權的非洲“前線國家”提供支持,并且通過1976年建成的坦贊鐵路真正予以兌現。
從那時起,中國在非洲的存在逐漸增加,中國與這片大陸的聯系也更加趨于緊密,并且遠遠超出了單純的貿易維度。如今,人們只需要看一看亞的斯亞貝巴機場的航班指示牌就可以對此深信不疑。每次訪問非洲,我都能遇到與中國保持著密切工作聯系的各行各業的人們,無論他們是醫生還是戰略學家。
在經貿合作領域,目前,中國已經成為非洲大陸最大的經濟合作伙伴,同時也向正在尋求現代化、出口市場以及投資的非洲國家提供了一條可供參考的發展道路。非洲國家擴展自己的對外關系是一件好事,這就要求作為傳統合作伙伴的歐洲國家要適應與非洲平等相待。從某種意義上說,是中國的積極進取結束了非洲的后殖民主義時代。
中國希望對非貿易額能在2014年2200億美元的基礎上實現接近翻倍,到2020年增加至4000億美元。中國對非直接投資存量已近400億美元,此外,第六屆中非合作論壇還宣布了對非支持600億美元,盡管給吉布提、剛果(金)、贊比亞、津巴布韋等部分國家帶來了一定的債務風險,但這些投資促進了盧旺達、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等國工業領域的就業,也帶動了埃及、肯尼亞、摩洛哥、尼日利亞、南非等國電信業的發展。來自中國的投資符合非洲國家的需求,中國市場的開放也有利于非洲提振自2015年以來嚴重下滑的出口。應該注意的是,有兩大領域對于非洲大陸的發展至關重要,一是工業領域的就業,二是職業能力的培訓。
在中法非三方合作方面,今年1月訪華期間,馬克龍總統呼吁中法雙方“更新”對非合作,并且提出了氣候與安全兩個優先領域。當天,法國發展署就與中國國家開發銀行就氣候領域合作簽署了合作協議。在安全合作方面,法國期待中國加強對非洲薩赫勒五國集團的支持,助力其更加有效地打擊地區極端組織。顯然,中國維護自身投資安全的需求與法國不希望獨自承擔西非地區安全穩定的意愿可以互補。同樣,中國對非盟建立自身軍事力量(包括非洲常備軍和快速反應部隊)的支持,也與法國提出的“由非洲人負責非洲安全”的思路一致。相信在互信與持續協調的基礎上,中法對非合作互補性顯著。
本次中非合作論壇的重要主題之一是:應如何推動建立面向21世紀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可以確定的是,中國外交提出的這一雄心將得到非洲國家領導人的積極響應。顯然,北京期待著非洲對其重塑國際秩序的愿景保持開放的心態。在聯合國,非洲意味著四分之一的國家,在目前的安理會中則代表著五分之一的投票權。
鑒于當前非洲大陸仍有多場危機持續,作為非洲的伙伴,聯合國以及安理會5個常任理事國都需要與非洲加緊安全領域的合作。今年6月,首屆中非防務安全論壇已在北京舉行,隨后還將有一系列的培訓、交流項目。中國不僅僅局限于發展與非洲的經貿關系,還通過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以及開展雙邊合作成為非洲安全的貢獻者,這一點非常重要。
2014年,我曾受邀在中共中央黨校就法國的西非政策進行演講。當時,我就表達了中法雙方應就非洲安全議題展開協調的希望。因為在非洲,沒有安全就沒有發展,沒有發展也就談不上安全。在這一點上,法國與中國有共同利益。
本報巴黎9月4日電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