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60mo"></ul>
  • <fieldset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strike>
  • <fieldset id="660mo"></fieldset><ul id="660mo"></ul>
  • 【權威解讀】黃秉信:我國糧食生產基本面良好

    時間:2018-08-24 17:39來源:大西北網 作者:統計微訊 點擊: 載入中...
    國家統計局農村司高級統計師  黃秉信
     
     
      糧食是關系國計民生的重要戰略物資。我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保障13億多人的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糧食生產,習總書記反復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糧食安全的主動權必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在新的歷史時期,黨中央依據農業生產情況的新變化,提出了“以我為主、立足國內、確保產能、適度進口、科技支撐”的糧食安全新戰略,確立了“谷物基本自給,口糧絕對安全”的國家糧食安全新目標,持續加大對農業生產的投入支持力度,不斷改革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體系,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再上新臺階,取得新突破,國家糧食安全的能力顯著提高、物質基礎更加雄厚。2013年以來全國糧食總產量連續5年超過12000億斤,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躍上新臺階,2017年人均糧食占有量超過了470公斤,中國人吃不飽飯的問題徹底成為歷史,我國糧食安全保障能力進一步增強。
     
     
      一、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實現“藏糧于地”
     
      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最為寶貴的資源之一,沒有一定數量的耕地就無法保持一定規模的糧食生產能力,糧食安全也就無從談起。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耕地保護工作,先后制定《土地管理法》、《省級政府耕地保護責任目標考核辦法》(國辦發〔2005〕52號)以及《關于加強耕地保護和改進占補平衡的意見》(中發〔2017〕4號)等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加強耕地保護工作。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要完成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劃定工作,嚴格保護耕地等部署要求。通過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亂占濫用耕地的現象得到有效遏制,耕地得到保護,我們有了底氣實現“藏糧于地”。
     
     
      二、農田水利條件明顯改善,奠定穩產高產基礎
     
      水利是農業生產的命脈,是決定糧食能否高產的關鍵。近十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不斷加大對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力度,農田水利條件明顯改善,能正常使用的機電井、排灌站和能夠使用的灌溉用水塘水庫數量不斷增長,為糧食實現穩產高產奠定良好基礎。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2016年末,全國農村中能夠正常使用的機電井659萬眼,較2006年增長8.2%;排灌站42萬個,增長8.9%;能夠使用的灌溉用水塘和水庫349萬個,增長53.3%。農田水利設施的不斷完善使得全國灌溉耕地面積不斷增加。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顯示,2016年全國有灌溉設施或水源、正常氣候下能灌溉耕地面積占實際耕種耕地面積的55.2%。
     
     
      三、農業機械普遍使用,農業生產機械化率較高
     
      近十年來,國家先后出臺了農機購置補貼等多項扶持政策支持農業生產向機械化方向發展,聯合收獲機等大型農業機械數量大幅度增加,農機裝備水平不斷提升,主要農作物的機械化率大幅提高。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顯示,2016年末,全國聯合收獲機114萬臺,比2006年增長105.3%;排灌動力機械1431萬套,增長6.1%;小麥機耕、機播和機收的比重分別達到了94.5%、82.0%和92.2%。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不僅極大地提高了農業勞動生產率,也顯著改善了農業生產條件,逐步把農民從“面朝黃土背朝天”的高強度農業生產勞動中解放出來。
     
     
      四、農業科技進步加快,科技驅動作用增強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強化農業科技創新驅動作用,加大以優良品種培育為重點的農業科技研究力度,生物育種、轉基因新品種培育、重大動植物疫病流行規律和防控、農業遙感和信息化等領域不斷取得突破。改革完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大范圍推廣旱作節水、測土配方施肥、統防統治等先進農業技術,農業科技進步作用日益彰顯。據農業農村部統計,2017年我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7.5%,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占比達95%。
     
     
      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蓬勃發展,規模經營發展迅速
     
      國家著力培育各類新型農業生產經營主體,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和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大量涌現,成為建設現代農業的主導力量。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顯示:2016年末,全國規模農業經營戶398萬戶;農業經營單位204萬個,其中以農業生產經營或服務為主的農民專業合作社達91萬家。新型經營主體數量的增加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生產向規模化和專業化方向發展,根據第三次全國農業普查結果,2016年耕地規模化(南方省份50畝以上、北方省份100畝以上)耕種面積占全部實際耕地耕種面積的比重為28.6%。與小農戶分散經營相比,適度規模經營在資金、技術、信息、人才和管理等方面具有無可比擬的優勢和輻射帶動作用,對穩定農業生產、農產品供應和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六、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農業生產向提質增效轉變
     
      隨著我國糧食生產連續跨越新臺階,我國糧食庫存持續增加,充裕的糧食庫存有力保障了市場供應和價格的穩定,也是我國實現糧食安全的堅實基礎,但出現了部分糧食品種階段性過剩、庫存壓力較大,綠色、有機、安全等優質農產品供應不足等問題。黨中央審時度勢,做出了我國農業生產主要矛盾由總量不足轉化為結構性矛盾的重大判斷,在全國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大力實施質量興農戰略,推動農業由增產導向轉向提質導向,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向縱深邁進。在保持糧食生產穩定發展的同時,各地圍繞市場需求變化,加大市場短缺的農產品生產,強筋、弱筋專用小麥、優質稻和經濟附加值較高的各類經濟作物和特色作物等優質農產品種植面積不斷擴大。2016年以來主動調減非優勢產區籽粒玉米播種面積3800多萬畝,增加大豆種植面積2100多萬畝,糧經飼協調發展的三元結構正在加快形成。
     
      以上情況表明,盡管今年夏糧和早稻略有減產,但從監測情況看,玉米長勢總體要好于上年,加之有好的政策,不斷增強的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提高的農業科技水平,不斷推進的農業改革創新,特別是有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堅強領導,有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國糧食生產仍將繼續保持平穩健康發展,糧食生產的基本面總體良好。
    (責任編輯:張云文)
    >相關新聞
  • “一次具有開創性、里程碑意義的重要會議”——六部門負責人
  • 【權威解讀】我國文化產業較快發展
  • 《烏鎮展望2019》權威解讀來了!
  • 權威解讀|商務部市場運行司負責人談2019年前三季度消費市場運
  • 權威解讀:8月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3.8% 總體保持擴張勢
  • 【權威解讀】2019年全國夏糧生產喜獲豐收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亚洲精品高清一二区久久| 国产成人精品实拍在线| 亚洲av无码国产精品色午夜字幕| 国产精品成人h片在线| 日韩三级电影视频| 亚洲精品色午夜无码专区日韩| 校园春色国产精品| 久久无码av亚洲精品色午夜| 2020国产成人久久精品| 亚拍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国产免费观看精品3| 99在线观看精品视频| 久久精品人人爽人人爽快| 久久精品九九亚洲精品天堂| 亚洲精品无码永久在线观看你懂的 | 亚洲一区精品中文字幕| 国产成人无码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青青精品视频国产| 91精品最新国内在线播放| 手机在线观看精品国产片| 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 | 亚洲AV日韩AV永久无码久久|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精品| 国产精品爽爽影院在线| 日韩精品一区在线| 国产精品无码一本二本三本色 | 国产亚洲精品观看91在线| 国内精品伊人久久久久AV影院| 亚洲精品午夜无码专区|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久久久老狼| 国产成人精品一区二区三区免费| 国产精品成熟老女人视频| 久久国产精品99久久小说 | 日韩午夜在线观看| 日韩一区精品视频一区二区| jizz中国jizz欧洲/日韩在线| 日韩AV无码中文无码不卡电影| 亚洲日韩久久综合中文字幕| 日韩人妻无码免费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秋霞日韩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免费视频精品一区二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