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天八夜載歌載舞的乞巧女兒節,是待遇閨中姑娘祈求婚配如愿的時刻-------
第十屆隴南乞巧女兒節8月10日拉開帷幕
大西北網訊 8月10日(農歷6月29日),我省隴南西和、禮縣一帶將迎來一年一度,七天八夜載歌載舞的乞巧女兒節。這是本網記者從8月1日.省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得的信息。
隴南市副市長徐世林和西和縣副縣長何能雄先后做了發言介紹,據專家考證乞巧民俗最早起源于秦人古遺風,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傳承和演變。西和乞巧最具代表性和傳奇性,其內容之豐富.參與之廣泛.持續時間之長.程式之嚴謹.氣氛之熱烈.想象之奇妙全國絕無僅有。被民俗專家稱為中國古代民間乞巧的“活化石”。2006年10月,西和縣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命名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2008年6月,西和乞巧節被列入國家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4年12月,西和縣又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中國古代民間文化藝術之鄉”。
乞巧活動從每年農歷7月初一前夜開始,一直持續到農歷7月初七深夜結束,時間長達七天八夜。期間有坐巧.迎巧.祭巧.拜巧.娛巧.卜巧.和送巧等7個固有模式。參加者多為待遇閨中的年輕姑娘,她們以隆重的儀式,虔誠的信仰乞求“巧娘娘”賜予聰慧.靈巧.祈福自己婚配如愿.生活幸福。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展示了心靈手巧的女兒智慧,傳承了孝順賢淑的女兒美德,訴說了自由美好的女兒夢,它是名副其實的“中國女兒節”。
此次隴南乞巧女兒節由中國文學藝術屆聯合會國內聯絡部.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省委宣傳部.文化廳.旅發委.婦女聯合會.外事辦.文學藝術家聯合會.民間藝術家協會指導,隴南市委.市政府主辦,西和縣委.西和縣政府及禮縣縣委.縣政府承辦。活動共有11項精彩的內容。一是第十屆隴南乞巧女兒節開幕式暨“傳承乞巧文化,助推精準脫貧”主題演出。二是舉辦國際婦女書畫作品展。三是秦腔名家匯演。四是甘肅省乞巧文化研究會暨“隴南乞巧的精神力量”理論研討會。五是乞巧民俗文化體驗活動。六是紀錄片《中國的乞巧女兒節》.《麻紙情緣》首映式。七是乞巧之鄉老照片會展。八是西和縣青少年滑輪表演。九是西和縣博物館三.四號展廳開展暨館藏文物展。十是西和縣珍貴檔案資料展。十一是乞巧女兒節電商狂歡購物節及其他經貿活動。
據介紹節會期間,全國婦聯還將在西和縣組織召開勞務輸出對接座談會。同時還將開展一系列的經貿.電商.旅游等活動。以文化塔臺,經濟唱戲.促進脫貧攻堅戰和經濟社會發展。新聞發布會結束前,隴南市副市長徐世林及西和縣副縣長何能雄還回答了記者們關心的話題。在回答前一段時間隴南發生洪水災害,會不會影響此次節會時徐世林講,前段時間洪水災害目前處理和恢復的差不多了,且前段受災主要集中在文縣,西和縣受災影響不大,所以前段洪水災害不會對本次節會產生影響。同時他還透漏,8月2日一列旅游專列將從青島到達隴南,800乘客將以游客的身份參加乞巧節。列車專列到達隴南時,他們將會組織一個熱烈的歡迎儀式。
(責任編輯:蘇玉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