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 id="660mo"></ul>
  • <fieldset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fieldset>
    
    
  • <strike id="660mo"><input id="660mo"></input></strike>
  • <fieldset id="660mo"></fieldset><ul id="660mo"></ul>
  • 【網絡媒體走轉改】傳承紅色基因淮安新農村走上“精準扶貧”小康路

    時間:2018-01-29 19:34來源:大西北網 作者:荔枝網 點擊: 載入中...
      荔枝新聞訊(記者/墨白、李森穎攝影/馮金同編輯/秦玉婷)近日,江蘇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團隊抵達淮安,見證了革命老區的另一番景象——在這片傳承紅色基因的熱土上,淮安新農村在一系列的“精準扶貧”舉措中,演化出一幅幅讓人驚喜的畫面。
     
      
      劉老莊村實現了“農田變農場、村民變市民、農民變工人”的“三變”,從經濟薄弱村變成了全國聞名的生態村。
     
      
      軍田村的種植戶在祖孫三代“女掌門”的帶領下走向富裕,2300畝種植區的果蔬正銷往全國。
     
      
      淮安新農村在脫貧之路上各有特色,特色精準扶貧舉措不斷涌現,精準扶貧的概念也在不斷豐富。精準扶貧,貴在“精”,重在“準”,不僅要在經濟上對困難群眾進行幫扶,更要想方設法促進健康脫貧和文化脫貧。
      
      黨員“傳幫帶”
      
      紅色基因孕育致富因子
      
      2009年的劉老莊,還是一個欠債7.8萬元、村民年收入僅3800元的經濟薄弱村。2018年的劉老莊,樓房林立,綠樹環繞,村集體收入可達200萬元,村民年收入突破18000元。
      
      帶領村子實現這一轉變的,是劉老莊村的黨員干部。
      
      回憶起六年前那次集體搬家,今年77歲老黨員葛從義至今印象深刻,村子由此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2012年1月9日,全村600戶一次性住進24幢5層的紅色家園小區,3493畝土地由傳統農業全部流轉為四個千畝連片的高效農業,同時建起300名工人上班的食用菌廠、280名工人上班的正雄制衣廠、影視基地、跑馬場。

      
      另一方面,村里制定了2018年全部脫貧的目標,黨員帶領村民共同富裕的責任也愈發艱巨。掛牌管理小區風景樹、負責10戶村民衛生、幫扶一個低收入家庭脫貧的黨員“5+3”工程深入人心,最終使村子實現了蛻變。
      
      葛從義告訴記者,自己已成功幫扶了兩戶實現脫貧,前后共用了4年左右的時間。介紹他們進入合適的村企工作、日常的照顧看望、傳授致富經驗等等,都是他幫扶的方法。
      
      同時,政府的幫扶在脫貧過程中同樣是非常重要的環節。數據顯示,2017年,淮安共發放扶貧小額貸款9.79億元,支持59936戶低收入農戶發展生產性、服務性增收項目;共培訓低收入農戶11359人次,幫助掌握10余種實用技能,就業率90%以上。
      
      過去五年,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進展。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以每年減貧1300萬人以上的成就,書寫了人類反貧困斗爭史上“最偉大的故事”,贏得了國際社會的高度贊譽。村支書朱林回憶起過去感慨萬千。他說:“過去的五年,是劉老莊鄉發展最快的五年,是綜合實力提升最多的五年,也是全鄉群眾感受實惠最多的五年。”
      
      不再被“留守”
      
      村里的老人們有了“新去處”
      
      城市里,60歲的老人已到了退休年齡,兒孫繞膝。在農村,不少這個年齡段的老人,子女都在外打工,“空巢老人”“留守老人”成為了他們的群體標簽。如何增強造血功能,讓外出留守村民都有錢掙,是實現農村富裕的關鍵所在。
      
      20世紀80年代末,為了幫助村民脫貧致富,淮安市棉花莊鎮軍田村引進了辣椒制種的種植技術。當村民們還在踟躕觀望時,敢想敢做的劉桂蘭率先“吃螃蟹”——“試水”種植辣椒。在劉桂蘭一家的努力下,村民們看到了種植辣椒脫貧致富的可能,劉桂蘭成為了大家口中的“辣椒”大王,也成為了軍田村第一位“守土女掌門”。通過不斷的鉆研、學習、實踐,第二代“守土女掌門”李建梅和第三代“守土女掌門”金婷婷繼續擴大種植規模,開創了多種有機蔬菜種植的致富路。
      
      第二代女掌門李建梅告訴記者,目前綠源辣椒合作社里吸納了200多名留守婦,年齡大多在40歲-70歲之間:“對于年齡偏大的老人,會安排她們從事在田里割草、摘椒,采瓜等比較輕巧的工作。”
      
      “再就業”讓村子平日里除了打麻將就是串串門的老人們生活一下子豐富了起來,做力所能及的事情,同時掙一份額外的工錢,更讓老人們找到了自己的價值。
     
      
      今年63歲的老人冀翠華已在三代“掌門人”手下工作近20年,除了農忙的月份,基本每天都會來種植園上班,每個月兩千左右的收入讓她覺得十分開心。提起“祖孫三代女掌門人”,翼奶奶更是格外的信任她們,告訴記者她們都特別好。
      
      年輕人打工創業,老年人在家增收,不僅從另一個維度解決了留守老人的養老問題,更是擴寬貧困村民收入來源的重要方式,為淮安的扶貧工作打上了一份“雙保險”。
      
      條條大路通小康
      
      “互聯網+”助力生態農業和鄉村旅游
     
      
      2017年,與時俱進的李建梅在淘寶為合作社開了網店,忙里偷閑跟著女兒金婷婷學起了電子商務。自從有了網店,合作社的銷售業績也越來越好,農產品銷售額從過去的3000元/畝增長為10000元/畝。李建梅對未來充滿信心,她希望未來有機蔬菜的銷售可以通過電子商務平臺走向更大的市場。
      
      金婷婷除了幫助母親經營淘寶網店,在村里還成立了一家名為“幸福快車”的家庭農場,一方面延續了三代人接力式的創業模式,另一方面也將自己的新點子用在了發展體驗式采摘旅游上。金婷婷說:“搞果蔬采摘才能適應年輕人的需求。”在采摘旺季,金婷婷的農場每天要接待200多人次的游客。
      
      劉老莊村同樣看好電子商務、生態農業和農村旅游產業的發展。近年來,劉老莊村圍繞八十二烈士陵園這一紅色旅游資源,著力打造功能集聚的劉老莊紅色旅游景點。同時,生態農業也是村子的發展方向。未來,劉老莊村將打造國家級生態村、電商一條街,推動高效農業向綠色園藝觀光休閑農業轉移,實現劉老莊村一日游。
      
      在共同富裕的路上,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截止2015年底,江蘇已實現“到2020年貧困人口人均收入大約4000元”的全國扶貧目標,并于“十三五”開啟以人均年收入6000元為標準的新一輪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2018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一年。有著紅色基因延續的劉老莊,正在不斷織就著壯村富民的"保障網",不斷刷新著老區群眾的幸福指數。
    (責任編輯:張云文)
    >相關新聞
  • 閱兵訓練場的故事丨傳承紅色基因 擔當強軍重任
  • 【邊疆黨旗紅】前哨林場:傳承紅色基因黨建引領發展
  • 【壯麗70年 奮斗新時代——重溫囑托看變化】江西吉安:傳承紅
  • 初心家書|給女兒喂完最后一口奶,她從容走上刑場
  • 【地評線】秦平:傳承紅色基因扛起強軍使命
  • 文化和旅游部、國家文物局:傳承紅色基因補足“精神之鈣”
  • 頂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分隔線----------------------------
    推薦內容
    網站簡介??|? 保護隱私權??|? 免責條款??|? 廣告服務??|? About Big northwest network??|? 聯系我們??|? 版權聲明
    隴ICP備08000781號??Powered by 大西北網絡 版權所有??建議使用IE8.0以上版本瀏覽器瀏覽
    Copyright???2010-2014?Dxbei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精品免费人成视频app| 久久精品免费观看| 亚洲国产日韩视频观看| 精品人人妻人人澡人人爽牛牛 | 麻豆文化传媒精品一区二区| 精品三级在线观看| 国産精品久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永久免费视频| 婷婷成人国产精品| 亚洲国产日韩a在线播放| 中文字幕日韩高清版毛片| 国产在线精品一区二区| 成人精品国产亚洲欧洲| 久久夜色精品国产噜噜麻豆| 中文字幕av日韩精品一区二区| 亚洲精品中文字幕无乱码| 情侣视频精品免费的国产| 亚洲AV无码精品国产成人| 国产手机精品一区二区| 97精品国产手机| 999国内精品永久免费观看| 欧乱色国产精品兔费视频| 91精品无码久久久久久五月天| 久久精品亚洲精品国产色婷| 人妻少妇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动漫精品无码av天堂| 久草视频这里只有精品| 久久精品国产精品亚洲艾草网| 国产精品成人A区在线观看 | 四虎国产精品永久在线播放| 精品三级AV无码一区| 51精品视频免费国产专区| 亚洲精品福利在线观看| 亚洲国产成人精品电影| 久久99精品久久久大学生| 精品国产午夜理论片不卡| 国产在视频线精品视频2021 |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精品| 国产999精品久久久久久| 国产精品无打码在线播放| 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中文字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