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記者張小燕通訊員高飛文圖)尖山村地處榆中縣南部山區,以前交通出行是困擾村民的一大難題。如今,隨著榆中縣農村公路通暢工程建設的深入推進,村民們的出行條件得到了極大改善,經濟收入也明顯提高。

榆中縣重點加大道路建設項目的爭取、設計、建設、管理、驗收、交付使用等環節,今年實施交通類政府性投資項目16個,總投資14億元。維修改造了G309線漢家岔至定遠段、小康營至雙店子道路,新建農村通暢工程300公里,組織實施安全生命防護工程343.9公里,改造危橋18座,對G30甘草高速路出口進行了擴容改造。南北繞城高速公路、G309祁家坡至S104段、S103線什青公路、S217景泰至定西公路榆中段改建工程、小康營至新營公路等正在有序推進,興隆山大景區旅游公路和大營北出口道路前期工作已全面展開。截至目前,榆中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550公里,公路網絡四通八達,境內由已形成的“八橫八縱”公路骨干網絡格局向“十橫八縱”拓展,促進了榆中經濟社會的持續健康和快速發展。

“道路修通了,既節省了運輸成本又節省運輸時間,道路暢通民生工程加快了我們脫貧致富奔小康的步伐。”榆中縣馬坡鄉哈班岔村村民高興地說。
近年來,榆中縣投資14200萬元對夏金路、高內路、小新路進行了改造,2018年將對普銀路、定張路、柳東路、東金路進行改造,通過縣鄉道改造完善農村路網結構。努力將農村公路打造成“暢、安、舒、美”的快捷路、產業路、幸福路,建設布局合理、覆蓋面廣、通達水平高、附屬設施全、產業帶動能力強的農村公路網。
榆中縣實施通自然村道路硬化工程,重點實施全縣貧困村通村公路改善工程,不斷提升農村公路技術等級,切實提升農村公路覆蓋范圍和通行保障能力,形成安全暢通、便捷高效、城鄉一體的農村公路網絡。根據《中共甘肅省委辦公廳甘肅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印發<甘肅省貧困退出驗收辦法>的通知》(甘辦發〔2016〕73號)對于貧困村退出驗收指標要求,建制村通硬化路指貧困村村委會或學校有鄰近的任一國省道或縣鄉道等路線便捷相銜接的瀝青路或水泥路,有一條及一條以上硬化路;通自然村的道路指行政村內20戶以上集中居住的自然村,有可以通農用機動三輪車的道路。目前,榆中縣行政村已于2015年底全部通暢。行政村內20戶以上集中居住的自然村,已全部通道路。在對全縣114個貧困村進行全面調查的基礎上,榆中縣公路局已實施完成66個貧困村通自然村道路110條295.7公里,完成投資13306.5萬元。其中,2015年實施完成55個貧困村通自然村道路93條246.2公里,總投資11079萬元,2016年實施完成11個貧困村通自然村道路17條49.5公里,總投資2227.5萬元。2017年全縣將完成56個貧困村通自然村道路104條438.21公里,完成投資19228.8萬元。

在做好道路建設的同時榆中縣完善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對路面硬化的農村等級公路實施道路安全防護工程,積極爭取立項逐年列入建設計劃予以實施。2016年已完成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隱患里程945.7公里,完成投資3714.82萬元,覆蓋19個鄉鎮,實施內容包括:B級薄壁鋼筋混凝土護欄、C級波形梁護欄、警示樁、標識標牌等。2017年完成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隱患里程343.9公里,完成投資2407.1萬元,實施內容包括:B級薄壁鋼筋混凝土護欄、單面波形梁鋼護欄、示警樁、標識標牌等。力爭2018年底全面提升公路安全水平,解決農村公路安全隱患,使全縣道路交通安全形勢持續穩定好轉。
據了解,為加快榆中縣農村公路基礎設施建設,根據榆中縣農村公路危橋改造數據庫,結合全縣農村公路橋梁實際,至2017年年底,全面排除農村公路橋梁安全隱患,提升道路安全水平。2016年榆中縣危橋改造項目3座84.12延米(稠泥河橋、南北關橋、方家泉橋),投資總金額234萬元,現已全部完工。2017年實施危橋改造項目15座283.2延米(新窯灣橋、渭河橋、燒炭溝橋、蔣家營橋、馮家灣橋1、馮家灣橋2、民族團結橋、張家堡橋、關門口橋、岐兒溝橋、河灣橋、鄭家莊橋、八畝川橋、桑園子舊橋、齊家坪橋),總投資1877萬元,力爭明年6月份全面建成通車。
榆中縣通過建立通村道路管養長效機制,全面落實縣、鄉、村三級管理養護責任,確保農村公路管養責任、機構人員配置、資金籌措、監督考核落實到位。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印發農村公路管理養護體制改革方案的通知》要求,全面落實縣級政府主體責任,著力構建“縣道縣管、鄉道鄉管,村道村管”的管理體制。切實按照省編委印發的《關于設立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所的通知》要求,盡快規范設立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所,做到編制、人員、經費三落實。建立農村道路村級管理機制,提升農村公路管理水平,從根本上解決貧困群眾出行難、行路難、運輸難問題。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