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廁所 大民生
——我省扎實推進“廁所革命”工作紀實(上)
大西北網訊 廁所雖小,卻是關系民生的大事。
伴隨愛國衛生工作的蓬勃發展,近年來,甘肅把農村衛生改廁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點工作,積極開展農村衛生廁所改造試點工作,探索出了一條適合甘肅農村地區轉觀念、改陋習、促文明、建新村的路子。2016年,全省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達到75.79%,比2015年底提升4個百分點;農村無害化廁所普及率達到36.41%。
日前,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林鐸對全省推進“廁所革命”作出的批示指出,習近平總書記倡導推進“廁所革命”,并要求推廣到廣大農村地區去,體現了對百姓民生的高度關切和深厚的為民情懷。各地各有關方面要從小處著眼、實處入手,立足優化我省旅游環境、提高群眾工作生活品質、提升全社會文明水平,結合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推動旅游業發展和全省環境大整治行動,下大力氣、用真功夫,把推進“廁所革命”當作一項基礎工程、文明工程、民生工程抓緊、抓實、抓好,真正把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批示精神、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需要體現在具體的行動上,努力提升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省委副書記、省長唐仁健也在批示中指出,“廁所革命”從旅游業擴展到城鄉全域,與我省正在搞的人居環境整治、全域無垃圾等高度契合,希望各地各有關方面多下點功夫,把它做成我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個品牌打出來。
如今,在隴原廣大鄉村,一場轟轟烈烈的“廁所革命”,正在改變著鄉村環境,也為普通農家帶來了衛生觀念及生活方式上的大變革。不少群眾高興地說:“新廁所既干凈,又方便,再也不用上土廁所了。和城市里的沒啥區別,城里的親戚朋友來了,看著也體面。”
從“臟亂差”到“凈亮美”
整齊的瓷磚墻壁,潔白的陶瓷蹲便器……在正寧縣山河鎮西關村,村民張富民家里改造完的農家廁所干凈整潔,沒有一點異味。
“這是沾了‘改廁工程’的光,過去我家使用露天廁所,一到夏天蚊蠅飛舞,院子里臭氣熏天,一到冬天又寒冷無比,老人和孩子上廁所很不方便。如今,我家用上了無害化生態廁所,干凈衛生,面貌煥然一新。”張富民高興地說。
正如張富民所說,“四堵墻,兩塊磚,一個坑”,這是過去甘肅農村廁所的普遍寫照。
從2012年起,我省各市縣區將農村改廁列入“民生工程”,與經濟發展目標同部署、同考核、同獎懲,并出臺了符合各自實際的農村改廁工作實施計劃和辦法,通過宣講政策、典型示范、資金扶持等手段,有計劃、有步驟地用制度規范農村改廁工作。
農村廁所怎么改?改成什么樣?各地經過深入調查研究,廣泛征求意見,因地制宜實施無害化廁所改造,大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面貌,提升農民生活幸福感。
蘭州市把農村衛生改廁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點工作,在學習借鑒河北、山東等省農村衛生改廁經驗的基礎上,積極開展農村節水型雙甕漏斗式衛生廁所改造試點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完成農村衛生廁所改造5466座。
張掖市成立了農村改廁項目工作領導小組和技術指導小組,層層簽訂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市、縣區和鄉鎮、村社的工作職責,進一步靠實了責任,確保工作順利進行。
正寧縣在農村推廣興建無害化生態廁所過程中,堅持“因地制宜,注重實效”的原則,將列入改廁計劃的行政村分為精致型、普通型、簡易型三種類型。
岷縣采取以獎代補、縣直單位幫建、單位企業資助、鄉鎮項目整合及農戶自籌等多種方式相結合籌措資金,購置雙甕漏斗式、三格式衛生廁所設備1860套,有序推進農村改廁工作。
近年來,全省農村改廁工作,不僅有效解決了長期困擾農村的臟、亂、差、臭等老大難問題,而且改善了群眾生產環境、生活習慣和健康指數,也為農村發展奠定了良好的衛生基礎。
從“要我改”到“我要改”
家住榆中縣大興營村的沈玉龍,今年7月剛剛搬進新房。“廚房與廁所相鄰,放在以前絕不可能,過去廁所都是和豬圈羊圈混在一起。”他打趣著,推開了廁所門,瓷磚鋪地,洗手臺、淋浴器、水沖式便廁一應俱全。
“現在,我們這里的廁所和城市里的沒啥區別,而且空間面積也大。”沈玉龍告訴記者,房屋的布局都是自己親自設計的,特別是衛生間,特意要建成環保節水型的。
如今,在大興營村家家戶戶的廁所都經過了改造。自此,農戶家的污水和糞便直接流到自家的集污井中,半年抽一回,還可以當肥料。這種做法,既可以讓村容村貌整潔,又有利于生態文明建設。
采訪中,很多村民深有感觸地說,改廁之前,總覺得自己是農村人,沒那么講究,也沒法講究,現在看著家家戶戶廁所都那么干凈,院子里其他地方的衛生自然就好搞了。
村干部介紹說,最初,室內衛生廁所并不被大多數村民所接受,這也是長期以來形成的衛生陋習使然。
為了贏得群眾的支持,各地深入各鄉村調查摸底,了解基礎條件,傾聽群眾意愿,反復向群眾宣講政策,幫群眾分析旱廁污染危害和冬季如廁、洗浴的困難,教農民算好健康賬、經濟賬。
各級政府大力倡導農村修建室內衛生廁所,并在資金、政策等方面給予扶持,引導廣大群眾自覺投入到農村衛生廁所改造工作中來,養成文明健康的衛生習慣。
各地普遍開展的衛生廁所建設,正改變著千百年來隴原農村使用露天旱廁的習慣,伴隨著農村環境衛生的改善,村民們綠化家園、美化家園、凈化家園的積極性明顯提高,廣大農民群眾從過去的“要我改廁”正在向“我要改廁”轉變。
從不充分到全覆蓋
雖然全省農村衛生廁所建設取得了較大成效,但也存在著“廁所革命”推進不平衡、缺少農村公廁、廁所配套設施不齊全等問題。
業內人士表示,推進農村“廁所革命”,既要抓好現代化公廁建設、村民私廁改造工作,也要搞好相關配套設施建設,做好農村公廁的后續管理、維護工作,更要做好村民文明習慣的養成教育,提升村民的衛生意識和文明素質。只有把農村“廁所革命”這項工作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一項具體工作來推進,作為美麗鄉村建設、全域旅游發展的配套工程來建設,系統抓、深入抓,才能使其成為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重要體現,成為村容村貌得改變、環境衛生得改善、民生水平得提高的“民心工程”。
為扎實推進全省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建立長效管理機制,進一步改善城鄉環境衛生面貌,提高人民群眾健康水平,省愛衛會制定了《甘肅省城鄉環境衛生整潔行動實施方案(2015—2020年)》,其中明確要以完善城鄉環境衛生基礎設施和長效管理機制為主要內容,以城市環境衛生薄弱地段和農村垃圾污水處理、改廁為重點,連續深入開展整潔行動,統籌治理城鄉環境衛生問題,實現環境衛生基礎設施水平全面提升,使城鄉生產生活環境更加整潔有序、健康宜居。
在今年召開的全省愛國衛生工作會議上,省愛衛辦負責人表示,今后,各地將不斷拓寬資金籌措渠道,充分調動農戶的積極性,利用多方資源,把農村改廁與新農村建設、扶貧開發、農村危房改造等項目結合,統籌推進,加快農村改廁進程。
農村“廁所革命”,決不能遺忘廣大的貧困鄉村。前不久,我省出臺的《甘肅省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實施方案》明確提出,今后將進一步加快貧困地區農村危房改造速度,不僅使住房符合抗震安全的基本要求,也要具備衛生廁所,達到基本居住衛生條件。
如廁事小,卻是關系提升生活品質的民生大事。省愛衛辦有關負責人表示,農村改廁工作既是改善環境、防治疾病的治本之策,也是把好人民群眾免受疾病困擾的“源頭關”。下一步,我省將把推進農村“廁所革命”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深化和完善美麗鄉村建設、改善農村環境、治理農村污染的一項重點惠民工程,堅持不懈地推進“廁所革命”,千方百計把這項長期影響百姓生活品質的短板補齊。確保到2020年,實現將全省衛生廁所普及率提高到85%的目標,力爭2030年實現全省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
(責任編輯:陳冬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