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出臺三大類22條措施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2020年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基本建成
大西北網訊 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近日印發《甘肅省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方案》。《方案》提出三大類22條具體發展措施,構建優秀傳統文化研究闡發、普及教育、實踐養成、保護傳承、傳播交流“五大體系”;到2020年,我省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的各項基礎任務將基本完成,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基本建成,絲綢之路(敦煌)國際文化博覽會平臺效應不斷擴大。
教育引導:
推動傳統文化深入人心、涵養社會
在青少年中大力弘揚中華人文精神,傳播核心思想理念,理解要義精髓,傳承傳統美德,努力通過課堂教學、實踐教學、校園文化生活和課外活動、課外閱讀等多種途徑,開展“中華經典誦讀活動”“戲曲進校園活動”“文化勝地之旅”“高校師生暑期紅色之旅”等實踐活動,開設中華傳統文化課程,感受中華詩詞、音樂舞蹈、書法繪畫、曲藝雜技的藝術魅力。結合青少年實際,引導在校學生過好春節、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陽等傳統節日,形成熱愛傳統節日、節儉健康過節的良好風尚。深入開展“愛我中華”主題教育活動,充分利用重大歷史事件和中華歷史名人紀念活動、國家公祭儀式、烈士紀念日,充分利用各類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歷史遺跡等,展示愛國主義深刻內涵,培育愛國主義精神。
傳承創新:
推進傳統文化面向未來、轉化發展
按照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十三五”規劃,進一步拓展全省博物館體系空間和數量類型,大力推動博物館規模化、集群化發展,到“十三五”末,基本建成具有甘肅特色的絲綢之路博物館體系。推進“互聯網+中華文明”三年行動計劃落地落實,全省博物館陳列展覽和重點藏品逐步數字化,文物數字化應用領域由“數字敦煌”向“數字甘肅石窟”拓展,強化數字化、網絡化展示和社會教育服務。啟動實施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中心建設項目,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梯隊建設,實施全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研修研習培訓計劃,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與現代教育體系深度融合。
內化外拓:
推進傳統文化融入生活、深化交流
我省將進一步挖掘全省各地傳統文化資源、民間手工藝生產加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旅游資源和農村富裕勞動力資源,打造特色文化富民新產業。推進“書香隴原”全民閱讀工程。
積極服務國家“一帶一路”戰略,把敦煌文博會打造成國際化、高端化、專業化、常態化的國際文化交流合作重要平臺,發揮敦煌文博會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獨特作用和效應。發揮絲路文化、石窟文化、黃河文化、敦煌文化等資源優勢,打造敦煌文化國際傳播基地,在絲路沿線國家開展舞臺藝術、書畫作品、歷史文物等主題性巡展(演),推動敦煌歌舞、臨夏花兒、少數民族歌舞、崆峒武術表演、拉卜楞寺佛教音樂、蘭州太平鼓等甘肅民族特色突出的文化項目赴外交流演出。組織實施好甘肅文化精品翻譯工程,開展“印象甘肅”“感知中國·甘肅絲路文化”“甘肅文化走進非洲”“探尋甘肅非物質文化遺產”四大主題交流活動。積極爭取建立國家級絲路文化貿易基地,在蘭州、敦煌等地建設一批對外文化貿易集聚區。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