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隨著演出市場不斷發展,國內專業劇場的管理運營面臨挑戰與機遇并存的局面。4月24日,由中國演出行業協會主辦的首屆“2017全國劇場大會”在合肥召開。中國演出行業協會會長朱克寧在主旨發言時提出,破解目前專業劇場運營瓶頸,可將藝術院團和專業劇場的利益進行捆綁,發揮劇場聯盟的場次優勢和藝術院團的制作優勢,以需求側帶動供給側,互相借力,共謀發展。
據了解,我國目前有2000多家劇場,其中800多家為專業劇場。朱克寧說,從劇場建設方面看,主要是藝術院團和專業劇場兩類經營主體。藝術院團有一套從文化部到省地縣的主體管理體制,而專業劇場大多是由地方政府投資興建委托管理的,排名處于各類創收企業靠后位置。
“專業劇場未被納入文化系統直屬管理體制,缺少自上而下的配套管理政策和扶持政策,國家藝術基金和各地文化部門的演出補貼也傾向院團而忽略劇場。”朱克寧說,由于不具備創編和制作的能力,劇場只能被動接受院團或制作公司賣給它的項目。靠出租場地維持劇場良性運轉,只有在演出資源豐富的大城市才有,而我國這樣的城市并不多。
我國的藝術院團和專業劇場的歷史關系不同、利益訴求也不同,這樣就割裂了院團和劇場相互依存的屬性,剝離了制作和營銷的相互推動作用,劇場處在產業鏈末端。朱克寧認為,從運營管理來看,劇場是直接連接市場的經營主體,只有以劇場為核心,圍繞劇場需求進行創作,形成產業鏈,才能建立良性的演出市場體系。
“要想變被動為主動,只有向產業鏈的上端靠攏,把院團和劇場的利益進行捆綁。”朱克寧說,院團和劇場的共同訴求都是演出場次,各地的劇場聯盟可以發揮積極作用,以聯盟的場次優勢,借院團的制作優勢,以需求側帶動供給側,互相借力發展。
朱克寧還提出,劇場應當發揮能動性,在時間和空間兩個維度進行開發,利用空閑時間和人才場地的優勢,為藝術院團提供排練場地,與學校、社區、企業合作,開發各種藝術教育和藝術培訓,與群眾文化、社區文化相融合,開展公益性活動,共建城市精神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