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首席科學家吳恩達(左)在超級大腦舞臺介紹人工智能機器人“小度”。
大西北網訊 近日,谷歌的AlphaGo重出江湖,連續戰勝包括中國圍棋名將柯潔、聶衛平、古力,韓國圍棋冠軍樸廷桓在內的頂尖高手,獲勝60場,沒有敗績。但人工智能的世界里,除了谷歌、英偉達等,中國的人工智能在哪里?
國內在人工智能領域,百度是BAT之中布局最早的公司。百度董事長李彥宏曾在公共場合反復強調,互聯網即將迎來發展的下一幕,而推動其發展的核心動力是人工智能。
近日,在《最強大腦》節目的首場“人機大戰”中,百度人工智能在跨年齡識別的任務上以3:2的比分險勝最強大腦代表王峰。
在此前,從深藍到AlphaGo的多次人機大戰中,交鋒的重點包括記憶能力、邏輯推理、計算能力等,這一次人工智能要挑戰的,除了這些之外,還包括人類的聽覺、視覺等感官天賦。
這一次,雙方比拼的是人臉識別中的跨年齡識別。按照比賽規則,第一輪是從20張蜜蜂少女隊成員童年照中挑出2張照片,選手通過平均只有三秒的動態錄像表演將所選童年照和在場的成年少女相匹配;第二輪人機共同觀察一位30歲以上的觀眾,隨后將他從30張小學集體照中找出。
對于機器人贏得勝利,在北京大學心理學系教授魏坤琳看來,在這個專業方向上,人工智能的準確率已經達到很高的水準,下一步應該是提高運算的效率和能耗。“如果這個時代,人工智能這么快地來到的話,我們應該怎么做才能夠更好地發揮我們的能力,更好地發展,和更好地生存。”
百度深度學習實驗室主任林元慶指出,百度這幾年在人工智能上投入了相當的力量,目前百度人臉測試集有2百萬人的2億張圖片作為訓練樣本數據。這次人機大戰是以實戰的方式,來檢驗百度人工智能和人類差距。但是,打敗人類并不是參賽的目的,而是希望在此過程中不斷進步,演化出很好的技術來服務人類。
新京報記者 劉夏 實習生楊礪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