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12月26日,省交通廳召開臨渭、白明高速公路和全省農村公路建設情況新聞通氣會。本月28日零時,全長62.667公里,總投資47.727億元,雙向四車道的臨渭高速公路將通車試運營;建設里程134.407公里,總投資62.1億元,地處西部荒漠的白疙瘩至明水高速公路目前也已建成,待內蒙古、新疆境內路段建成后三省區同時通車運營。此外,今年全省建成各類農村公路21491公里,是我省近年來建成農村公路里程最多的一年,2017年,計劃建成1萬公里。
12月28日零時 臨渭高速公路通車試運營
省交通運輸廳副廳長、廳新聞發言人劉建勛當日就臨渭、白明高速公路和全省農村公路建設情況向媒體進行通報。“十三五”開局之年,我省大力推進“6873”交通突破行動,全力以赴加快交通運輸項目建設步伐,全年將建成高速及一級公路328公里、普通國省干線及旅游公路近2000公里,建成農村公路2.1萬公里(其中建制村通暢工程1.5萬公里),實現了95%以上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的目標。
其中,于2013年8月開建的臨洮至渭源高速公路將于12月28日零時通車試運營。該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網(G75)蘭州至海口國家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路段,是甘肅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的組成部分,也是甘肅中部連接蘭州、定西、隴西、渭源、臨洮環狀高速路網的唯一缺口路段。項目由甘肅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資集團投資建設,起點位于臨洮縣曹家溝,接已建成通車的蘭州至臨洮高速公路,經玉井鎮、會川鎮、渭源縣,止于路園鎮,接天水至定西高速公路隴西至渭源連接線和在建的渭源至武都高速公路,路線總體走向由西北向東南,項目于2013年8月開工建設,路線全長62.667公里,總投資47.727億元,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整體路基寬度24.5米。
截至目前,臨渭高速公路已經建成,通過交工驗收后將于12月28日零時通車試運營。該項目的建成通車不僅對于我省交通互聯互通建設,助力全省脫貧攻堅行動具有重大意義,而且對于完善國家及全省高速公路網結構,提高我省中部高速公路聯網水平和規模效益,改善區域交通條件,促進沿線資源開發及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貧困地區脫貧致富步伐,加強區域交流與合作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荒漠高速路“品質工程” 白明高速建成
白疙瘩至明水高速公路是國家高速公路網規劃“7918”網7條放射線中北京到烏魯木齊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路段,是新疆東進內蒙、河北、北京及華北、東北等地區的一條重要大通道,也是甘肅省“6873”交通突破行動的重要項目之一。項目由甘肅省公路航空旅游投資集團投資建設,路線起點位于蒙甘交界處的白疙瘩,順接內蒙古境內在建臨河至白疙瘩段高速公路路線終點,終點位于甘新交界處明水村,順接新疆境內在建明水至哈密段高速公路路線起點,建設里程134.407公里,總投資62.1億元,于2014年6月開工。采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建設,整體式路基寬度28米,分離式路基寬度13.75米。
馬鬃山鎮至橋灣連接線路線起點位于京新高速馬鬃山立交北700米處,終點位于橋灣,與G30高速公路和國道312線相接,建設里程157.068公里,按二級公路標準建設,路基寬度12米,既是京新國家高速公路的重要連接線,也是重要的國邊防公路和我省唯一的口岸公路。該項目的建成對完善國邊防公路網、促進馬鬃山口岸復關及對外經濟貿易發展等具有重要作用。
白疙瘩至明水高速公路地處荒漠戈壁地區,降雨量少,蒸發量大,夏季高溫達40度以上,冬季氣溫在零下30度左右。“一年一場風,從春刮到冬”,是這里惡劣自然環境的真實寫照。而且,由于地表鹽堿化程度嚴重,沿線水資源極度匱乏,無地表水,地下水氯離子、硫酸根離子含量超標,非常不利于工程建設。為此,省公航旅集團按照交通運輸部《高速公路施工標準化技術指南》,重點采取嚴控原材、嚴格管理、科學施工等方式,努力提高分項工程質量,精心打造西部荒漠戈壁高速公路“品質工程”。
目前,京新高速公路白明段已經率先建成。根據交通運輸部召開的京新高速三省區推進會總體安排部署,鑒于內蒙古和新疆境內路段正在建設,白疙瘩至明水高速公路建成后暫不通車,待內蒙古、新疆境內路段建成后三省區同時通車運營。馬鬃山鎮至橋灣連接線路段近日通過交工驗收后通車運營。白明高速公路的建成,完善了“國家高速公路網”布局與結構,縮短了新疆東進華北、東北的里程約1000公里。我省特別是河西地區也多了一個西入新疆、東進華北、東北地區、直達北京最為便捷的高速通道,對推動河西地區旅游事業及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建成各類農村公路21491公里
今年來,省交通運輸廳將精準扶貧精準脫貧作為交通運輸行業的第一號民生工程來抓,全力以赴加快農村公路建設。截至目前,今年全省建成各類農村公路21491公里,其中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15335公里,是我省近年來建成農村公路里程最多的一年,實現了全省95%以上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的目標。同時,實施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工程51102公里,建成14條省級農村公路安全生命防護示范工程424公里。鄉鎮、建制村通客車率分別達到98.7%和90%,使得農村道路和農村客運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
建設過程中,省交通廳進一步加強統籌規劃、資金投放和監督考核,先后派出11個督查組對今年建設任務重的36個縣區進行督促檢查;同時逐步提高建設標準,加強公路養護管理,首次由省機構編制部門對全省規范設置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所作出明確規定:即鄉鎮農村公路管理所主要負責轄區內農村公路的養護及路政管理工作。
加強運郵合作。按照政府引導、政策支持、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破解農村客運發展的瓶頸和難題,到2018年實現“鄉有等級站、村有汽車停靠點、村村通客車”,到2020年農村客運配套扶持政策落實到位,初步建立起布局合理、暢通有序、運行穩定、經濟便捷的農村客運網絡。與此同時,把快遞服務納入全省精準扶貧工作體系,開展運郵合作,促進農村道路客運與郵件運輸、鄉鎮客運站與郵政農村物流、客運聯網售票與郵政儲蓄銀行等方面的銜接,打通了“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雙向流通渠道,帶動了特色農業、鄉鎮工業、旅游服務業的蓬勃發展,群眾出行和農產品外運更加便捷,“農家樂”、“鄉村游”迅速興起,電商經濟等許多新事物進入千鄉萬村。
2017年,按照省委、省政府精準扶貧脫貧的安排部署,計劃建成1萬公里農村公路,年底實現全省所有建制村通瀝青(水泥)路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