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房慘淡已是現實 業內人士稱今年電影總票房或零增長
電影票房在“夢破600億元”和“夢破500億元”之后,近日今年總票房艱難破400億元,業內預計今年總票房最大幾率可達460億元左右,與去年水平勉強持平。今年總票房“零增長”的預期引來專業人士對“增速變緩等于市場健康”的觀點的質疑:“市場突然‘剎車’或增不規范現象。”
昨日電影總票房超9400萬元,首日上映的《我不是潘金蓮》奉獻了當日六成以上的票房收入,已上映15天的《奇異博士》在獲得4億多的票房后,昨日票房僅略高于當日總票房的10%。有市場傳聞稱,為助《潘金蓮》一臂之力,包括《哈利波特》在內的幾部新進口片“讓道”推檔。
今年票房慘淡已是現實,在連續兩次目標票房“夢破”后,近日總票房終于突破400億元。業內人士預計今年剩下的40多天中有機會再沖60億元,即“理想”的總票房為460億元左右,與去年基本持平。電影從業人員賀煒表示,去年11月票房為26.7億元,今年預計為24億元左右,去年12月票房為42億元左右,今年有可能在36億元左右。按照460億元的預期,等于今年的總票房與去年比為零增長。
“很多業內人士都沒想到今年的票房出現這么大的落差。” 廣州華影萬晟國際影城總經理楊眉告訴記者,今年春節帶來空前的高峰把觀眾的觀影熱情和興趣釋放了,“雖然經歷幾波市場低潮后,市場已經比較理性,但是仍沒有預期到春節后的行情驟變。”她認為,主要原因是隨著在線選座平臺的崛起,去年大量的票補對票房產生很大的推動作用,而今年的影片整體沒有亮點之余還缺乏票補的幫補,影院也不可能自己降低票價、降低利潤,因此只能無奈接受觀影人數的減少和票房的下滑。另一方面,她也談及前幾年電影行業火爆吸引很多資金進入市場,影院大量擴張,必然分薄了單間影院的票房。
在楊眉看來,與前幾年比,觀眾已經變得非常理性、成熟,專業程度有很大提升,對于影片的創作團隊要求很高,對于影片的類型要求也很高,現在往往出現電影觀眾看了上半場就能猜出下半場內容的現象,或者觀眾容易對電影產生審美疲勞,另一方面,現在存在眾多觀看電影的途徑,觀眾不一定要到影院去消費。賀煒卻認為,今年影響電影票房的最主要因素是消費水平的下降而不是業內認為的片源不佳,“去年成為‘黑馬’的片子在出現奇跡前也并不被看好”。
預計明年票房應好于今年
對于電影市場票房“零增長”的預期,有業內人士認為是好事情,理由是經過多年的快速增長,中國電影行業需要“冷一冷”,放慢速度才能更健康發展。賀煒的觀點有所不同,他不認為擠出泡沫一定是好事情:“增長速度放慢了,不等于就一定能變得規范,也有可能更不規范。畢竟如果市場不好了,投入的資本變少了,企業不能獲得足夠的利潤,或者會出現其他不規范的現象。”另一方面,市場還沒有足夠成熟,觀眾還在看與不看之間搖擺,如果市場行情下滑,第三方不會花太多成本做觀影培養,賀煒認為更不利于電影市場的發展勢頭。
至于明年的電影市場會不會更差,賀煒認為按道理應該好于今年,原因是今年市場調整了,片商的營銷策略還是按照去年的老路,今年市場“受冷”會促使它們進行調整,而相比今年部分電影院線“放棄希望”的做法,明年的電影院應該也會積極面對新的市場機會。而楊眉認為市場發現必呈曲線,市場一旦進入低迷,就很難一下子重新“熱”起來,需要一段時間的醞釀:“如果有第三方的積極推進或技術革新的推動,電影市場發展空間仍然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