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萬三千多名北方工業大學師生在石景山區八角分會第十一選區人大代表選舉投票站參加投票。
昨日上午9點30分,100歲的馮乃光來到光明選區投票站投票。
昨日,90歲老人楊增仁,因腿腳不便,由社區志愿者帶上選票、投票箱入戶請老人投票。
昨日,西城區三區一選區投票站,選民正在投票。
昨日,石景山區老山選舉分會45選區投票站,居民在密寫處寫選票。
大西北網訊 昨日是北京市新一屆區、鄉鎮人大代表換屆選舉投票日。當天,北京市共設立投票站12270個,約900萬選民參加投票,通過差額選舉,將產生新一屆區人大代表4373人、鄉鎮人大代表9946人。
換屆選舉投票情況如何?記者探訪了東城、西城等區投票站的情況,發現大多投票站在當天上午便迎來投票高峰,很多高齡老人親自到現場投票。東城區體育館路街道南崗子社區投票站,還迎來了三露廠部分員工,因有不少殘疾職工,該廠專門為員工配備了手語翻譯。
■ 現場
【東城】
企業配手語翻譯助員工投票
東城區第128選區體育館路街道南崗子社區投票站位于永生小學內,覆蓋選民2540人。投票站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選區內選民除了當地居民外,還包括附近部分企業職工,如三露廠等。因為選民較多,為了更好地組織投票,部分企業安排專門人員前往現場進行協助。
在小學內,時而可以見到比劃著手語的選民走進投票站。“三露廠屬于福利廠,很多職工是殘疾人。”投票站工作人員介紹,為了方便這些殘疾職工順利投票,企業在上午曾集體組織部分員工前來,且專門派了手語翻譯,在現場協助殘疾人表達交流。
據了解,投票站工作人員清晨5點半就位,6點時迎來當地第一位選民。投票持續到當晚12點,第二天上午9點開箱,在居民代表的監督下公開唱票,10點統票完畢,將結果上報相關部門。
老黨員連續三屆第一個投票
東直門地區共有34911名選民,其中居民選民12812人,單位選民22099人,在7個選區行使自己的民主權利,投票選舉東直門地區的新一屆人大代表。“通過前期細致工作,地區選民登記率達到99.65%。”東直門街道相關負責人介紹。
早上5點50分,今年80歲的選民張文元早早來到東外大街社區,成為第一位前來投票的選民。張文元說:“作為一名社區黨員,帶頭行使民主權利是我應該做的。我堅決擁護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更加珍惜自己的民主權利。”據了解,連續三屆人大換屆選舉,張文元都是第一個來投票的。
“社區的居民投票熱情都特別高,雖然才幾個小時,就已經有半數的選民前來投票。”東外大街社區黨委書記韓秀花告訴記者,在東外大街進行登記的選民有1566人。有一位老黨員郎建國原本定了11月初到新西蘭去探望定居在那兒的女兒,得知15日為投票日后,特意將機票定到了17日,就是為了能夠投出自己的一票。
流動票箱入戶方便老人投票
為方便居民及單位選民投票,東直門街道共設7個主站,9個分站,49個流動票箱。工作人員介紹,大多數選民都在早上8點、11點這兩個時間點來投票,不過也有些老人或殘疾人因行動不便,工作人員會拿著流動票箱上門投票。
上午11點半左右,東城區第6選區清水苑社區投票站的兩名監票人和一名工作人員,帶著流動票箱來到住在7號樓的選民董大爺家里。董大爺今年83歲,此前都是親自去投票站投票,這兩年來腿腳不太方便,社區工作人員了解到情況后,提前一天通知其在家等候投票。
工作人員向董大爺介紹了投票注意事項,查看了他的選民證后蓋上“已選”章,董大爺填好選票將其投入票箱,整個過程不到10分鐘。“感覺特別方便,希望選出的代表能把群眾的問題反映上去。”董大爺說。
【西城】
選民早早在投票站外等候
記者從西城區了解到,今年西城區共設340個投票站,將投票選出418名區人大代表。
昨天早上5點,西城區三區一選區投票站工作人員已經開始了準備工作,包括布置現場、奏國歌、監票員公開檢查票箱等。
現場可以看到,投票站內正對大門的墻壁上懸掛著一面國旗與一條寫有選區名的橫幅,紅色選票箱貼著封條放置于國旗前。進入現場,左側置有音響,循環播放著選區候選人人數、投票注意事項等,工作人員則排成一排坐于右側,為選民發布選票、進行解說。
在投票站內的墻壁上,張貼著選區內正式代表候選人照片、職業等基本情況,旁邊還貼有投票選舉注意事項等。現場設有代書處、寫票處,三盆綠植在角落處隔出一個半封閉空間,為秘密寫票處。
早上6點,投票站正式對外開放,不少選民已在門外等候。
外遷戶特意回原住地投票
據了解,西城區三區一選區共有候選人4名,將選出3名區人大代表。早上9點,投票站已經有不少選民出入,候選人基本情況表前時而被查看信息的選民圍成一個半圈。
一位吳姓老人在三位正式代表候選人名字前仔細地畫上了圈。他告訴記者,他認真琢磨選了3位具有“代表性”的代表。“先選了一名基層的同志,比較了解社區情況,然后是政府機關的同志,了解國家政策,再是一位國企的同志,因為這個單位就在這附近。”
據介紹,月壇街道三區一社區是拆改小區,存在很多“人戶分離”的現象,然而仍有不少已經外遷的老居民,選擇在此地進行選民登記。昨天早上7點多,66歲的范先生與妻子帶著老母親從房山出發,趕回月壇街道,范先生表示,他們的戶口在這里,且對這個選區比較熟悉,在這里進行投票更有意義。
“秘密寫票處”填票人較少
為保證選民行使民主權利,按照法律規定,各投票站均設置了秘密寫票處。清水苑社區投票站也不例外,一進大廳,就能看見一扇紅色的隔檔。
記者昨日在現場未看到有居民進入秘密寫票處填寫選票。對此,工作人員介紹,“一上午都沒有居民進去填,上一屆也比較少,大概只有一兩個。”她認為,可能大多數選民對候選人都比較熟悉,也愿意公開。
朝外地區分會第十二選區天福園社區投票站的情況也是如此,工作人員介紹,到下午三點左右,只有兩個人進入秘密寫票處填選票。“上屆人也不多,但這是尊重選民的權利,有的選民可能愿意公開,有的可能較為重視隱私。”
■ 講述
70歲志愿者現場引導
在東直門地區清水苑社區投票站,一群由中老年人擔任志愿者的隊伍成為投票選舉工作的“主力軍”。“清水苑社區老年人較多,擔任志愿者的中老年人很多都是樓門長,對小區的居民特別熟悉,和老人交流也更加方便。”東直門街道宣傳部部長趙永霞介紹。
今年72歲的劉女士已經至少擔任了三屆換屆選舉的志愿者,她告訴記者,退休之后就開始做這項工作,“主要是對社區熟悉,想做點事,感覺特別自豪。”
“您好!往這邊走投票。”站在投票站門口的劉女士聲音爽朗,專門負責為前來投票的選民做引導服務工作,包括指路、攙扶行動不太方便的老人等。“我早上五點零八分就醒了,一看表時間差不多了,就趕緊吃了飯過來。”劉女士表示。
作為三屆“老志愿者”,劉女士發現這次換屆選舉投票有一大亮點,“一對對年紀較大的老夫妻相互攙扶著來投票的特別多,以前很多都是由老伴代為投票,這次老夫妻們一起過來,感覺人們對這件事特別重視,一定要親自投這一票,行使民主權利。”
“有心人”存多屆選民證
在朝外地區分會第十二選區天福園社區投票站,有一位“有心”的選民,保存了三十多年來各屆投票的選民證。
這位選民叫孫國瑋,今年67歲。自成為選民之后,她保存了每次換屆選舉的選民證,從1984年開始,之后是1993年、2003年、2009年、2011年和2016年。“從一開始成為選民就保留著每屆的選民證,但因為中間搬了三次家,又裝修兩次,有幾張選民證可能放在了其他地方沒能找到,但肯定沒丟。”
在孫國瑋家中,有個專門的抽屜保存著這些選民證,因為時間久遠,1984年和1993年的選民證已經發黃。這6張選民證上的格式內容并沒有太大變化,但2016年的選民證與之前的相比,上面填寫的選民姓名、性別和年齡均為機打字體,之前則全都是手寫。
“第一次作為選民投票時感覺特別激動和神圣,這是自己行使民主權利的體現,所以把每次的選民證都收藏起來,很‘珍貴’。”孫國瑋說。
采寫/記者 沙璐 戴軒 攝影/記者 浦峰 李飛 王貴彬
(責任編輯:鑫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