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8月22日,在榆中縣興隆山畔南坡灣村麻家溝社,村民們胸戴白花在呂繼周將軍 的新陵墓前懷念這位抗戰英雄。為了緬懷先烈,牢記歷史,榆中縣政府和社會有識之士開始出 資重新修建了呂繼周將軍的墓地,并著力將其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5年11月,榆中縣委黨史辦工作人員張德馨接到一個電話。打電話的是位女性,名叫呂 懷瓊,她想通過榆中縣委統戰部,幫她查找一下她父親72年前安葬的墓地。呂女士說,他父親 名叫呂繼周,72年前在臨洮縣去世,她和家人只聽說過父親安葬在興隆山腳下,但不知道具體 位置,其他情況也一概不知。同時,她只告訴張德馨,她父親是一位軍官。
隨后,榆中縣地方志辦公室就此進行了大量的查證工作。一方面走訪村民,另一方面查閱 了當年的《甘肅民國日報》。基本確認,呂懷瓊女士的父親呂繼周,曾是國民黨第三軍(前身 為滇軍)少將副軍長(去世后被追認為中將),抗日戰爭中曾和日寇血戰中條山,率部突圍后 ,被調到甘肅省臨洮縣休整。1944年5月25日,呂繼周病故于臨洮。葬于榆中縣南約五公里, 墓地由部屬修建,墓碑凸形無字。
幸運的是,多年前就有人打聽過呂繼周的墓地,榆中縣地方志辦公室也找到了大體位置和 知情人。去年12月的一天,縣委黨史辦主任周學海帶著張德馨等再次前往興隆山尋找呂繼周之 墓。他們在麻家溝社后的山灣內,冒著漫天紛飛的大雪,找了兩個小時,最終在73歲的放羊老 人鄭元倉的幫助下找到了當地群眾口口相傳的“軍長墳”。他們看到,墓地土堆已經坍塌,只 能看見一片叢生的雜草、荊棘。
為了緬懷先烈,牢記歷史,慰籍家人,榆中縣委、縣政府決定為呂繼周將軍重建陵墓。由 榆中縣委統戰部、縣委黨史辦、城關鎮牽頭、愛心人士捐資,將呂繼周將軍的墳墓修建在了原 址附近,興隆山畔南坡灣村麻家溝社的山上,并舉行了重修落成儀式。當地的村民都自發的來 到“將軍墳”前,悼念這位英雄。
隨后,榆中縣委書記王曉寧接見了呂繼周將軍的家屬。了解了他們的近況,他說,呂繼周 將軍是民族英雄、抗日將領,值得我們尊敬,我們要把呂繼周將軍的陵墓打造成愛國主義教育 基地,成為廣大干部群眾、青少年進行愛國主義、革命傳統教育與國防教育的生動教材和重要 場所。每年的清明節、紀念日都會帶領大家前去祭奠,追憶歷史,懷念英雄。呂繼周將軍的家 屬表示非常感謝榆中縣委、縣政府和當地老百姓的所做所為,他們要將榆中人民對待家屬的熱 情和對抗日英雄無比崇敬的這種態度和精神帶回云南老家,在老家積極宣傳和發揚這種精神。
背景資料
呂繼周,字續文(1897年—1944年),云南省安寧縣鳴矣河鄉雙鳳村人。十九歲考入云南 陸軍講武堂十期步兵科,畢業后升任排長。參加了護國討袁、北伐戰爭,長期在國民革命軍第 三軍任職。先后與日寇戰于河北易縣、新城、高碑店、娘子關等地,后參加太原會戰,其第三 軍曾一度歸第十八集團軍指揮。1941年后,呂繼周任十二師參謀長、師長,率部固守中條山, 參加了慘烈的中條山之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