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近日,記者在文縣范壩鄉讓水河沿岸看到,村莊房前屋后,林緣地帶,到處擺滿了蜂箱。據統計,范壩鄉養蜂農戶已達到387戶,有蜜蜂10969箱,總產值達到900多萬元,養蜂產業已成為山區群眾脫貧致富的新興產業。
文縣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區,地理環境和氣候條件優越,為發展養蜂產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紋黨參、油菜、洋槐、松花、經濟林果等蜜源植物種類豐富,其中,紋黨參面積4萬多畝,油菜面積3.9萬畝,洋槐面積1.6萬畝,松花面積0.5萬畝,果樹面積1.52萬畝,理論載蜂量可達7萬群,實際載蜂量5.6萬群。加之文縣養蜂歷史悠久,當地農民很早就有養蜂的傳統,為養蜂產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近年來,文縣立足資源優勢,加大政策扶持力度,依托專合組織,把養蜂產業作為促進偏遠山區、半山高半山林緣地區群眾精準脫貧富民產業來抓。目前,文縣養蜂農戶2307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879戶),養殖蜜蜂5.6萬箱,蜂蜜年產量810多噸,總產值5000多萬元。
針對產業發展過程中出現的養殖農戶分散、養殖技術落后、規避市場風險能力不強等困難和問題,文縣積極引導農戶成立專業合作組織,為養殖戶提供產、購、銷、技術指導等“一條龍”服務,促進了產業發展。范壩鄉銀廠村的良吉養蜂合作社就是典型代表,該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農戶+電商”的模式,為農戶發放蜂箱1380個,當年實現收益100多萬元。這一模式很快在全縣得到推廣,目前,全縣已發展養蜂專業合作社6家。
為了拓寬銷售渠道,進一步增加群眾收入,結合電子商務,文縣加大養殖技術培訓力度,努力培育當地蜂蜜品牌,引導群眾在互聯網上銷售蜂蜜,取得了良好效果,目前,全縣上千家網店中銷售當地蜂蜜的網店就達30多家。
蜜蜂嗡嗡飛,財源滾滾來。目前,養蜂產業已在文縣兩江八河流域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精準脫貧的低碳環保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