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昨日,第二屆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游節新聞發布會在蘭召開。根據介紹,第二屆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游節將于2016年2月22日至23日在隴南文縣舉辦。
千百年來,在文縣鐵樓鄉白馬河流域居住著一個古老民族——氐族的后裔白馬人,至今依然保留著白馬氐人古樸而獨特的民俗文化特征。悠久的歷史、獨具個性的民族特色,構成了獨樹一幟的白馬人民俗文化。2016年2月22日至23日,在隴南文縣將舉辦第二屆隴南文縣白馬人民俗文化旅游節。
隴南市位于甘肅省東南部,甘陜川三省交界地帶,是甘肅唯一的長江流域地區,轄一區八縣,面積2.8萬平方公里,總人口283萬人。隴南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人文始祖伏羲的誕生地,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帝國秦王朝的發祥地。特殊的地理位置,美麗的山川地貌,多姿多彩的民族風情,孕育形成了豐富的文化資源,以白馬人民俗、乞巧為代表的民俗文化,以秦早期文化、《西狹頌》為代表的歷史文化,以哈達鋪紅軍長征、兩當兵變為代表的紅色文化,交匯積淀,相映成輝,呈現出獨具魅力的地域文化特色。特別是傳統民俗文化特色鮮明、異彩紛呈,在普查中共發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線索740多條,有22項進入省級非遺名錄,乞巧、池哥晝、高山戲3項進入國家級非遺名錄。文縣、西和縣、武都區被文化部命名為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西和縣、文縣、康縣被中國民協分別命名為中國乞巧文化之鄉、中國白馬人民俗文化之鄉、中國茶馬古道文化之鄉。
近年來,隴南市深入貫徹落實433”總體發展戰略,在脫貧攻堅、生態文明、產業培育、城鄉一體等方面快速推進,在硬件基礎、民生基礎、執政基礎等方面著力夯實,在電子商務、金融支撐、旅游開發等方面集中突破,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長足進步,電商扶貧、金融突破等亮點頻出,獲2015中國消除貧困創新獎。
白馬人主要生活在隴南市文縣鐵樓鄉白馬河流域和四川省平武縣、九寨溝縣境內,人口約1.4萬人,目前,學術界一致認為白馬人是歷史上古老氐族的后裔。氐族發展壯大始自東漢,西漢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甘肅隴南曾是其主要聚居地和活動區域,曾先后建立“仇池國”、“武都國”、“陰平國”等地方政權,前后延續了380多年。悠久的歷史、獨具個性的民族特色,構成了獨樹一幟的白馬人民俗文化。
近年來,隴南市和文縣高度重視白馬人民俗文化的保護、傳承、利用等工作,先后舉辦了兩屆中國白馬人民俗文化研討會,邀請中國文聯、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民協、蘭州大學文化學者和全國白馬人文化研究人士深入文縣實地調查研究,對民俗文化原始資料進行廣泛的收集整理,取得豐碩成果,出版了《隴南白馬人民俗文化研究》系列叢書,以及《文縣白馬人》、《白馬人民俗文化圖錄》等專著。并以民俗文化旅游節為平臺,著力發展以體驗白馬人民俗文化為主的民俗文化游、以體驗碧口“茶文化”為主的美麗茶鄉游、以觀賞文縣天池為主的自然景觀游、以中國傳統村落哈南寨為主的特色鄉村游等,推動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加快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步伐,取得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2015年,白馬人聚居的鐵樓藏族鄉共接待游客4.1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達到760萬元。在鄉村旅游的強力推動下,全縣旅游產業發展迅猛,去年全縣旅游接待人數達到87.8萬人次,總收入達到4.26億元,同比增長28.3%。文縣“白馬·晝”系列旅游商品在第七屆中國國際旅游商品博覽會暨中國旅游商品大賽上喜獲金獎。文縣在首屆中國國際生態文化旅游品牌推介與旅居地融資大會上喜獲“中國特色民俗風情旅游名縣”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