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隨著秋季開學的來臨,又有一些小朋友要步入幼兒園和小學的大門,即將開始他們的人生起步階段。而本報記者采訪了解到,面對新的生活,不僅小孩感到內心焦慮,一些家長也感到茫然和無所侍從。對此 專家指出:在孩子邁向新生活.步入社會的第一步時,家長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情緒,同時要善于向孩子傳遞 “正能量”,讓他們勇敢地接受挑戰。而這對孩子的一生,很可能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這些天,家住南河灘的3歲小孩張華心神不定,總會時不時向的媽媽提出一些問題。比如,去了幼兒園別的 小孩會不會打我?肚子餓了奶奶會在那里?中午不回家在哪里睡覺?晚上放學了阿姨會將自己送到家里嗎?每 當這時,張華的年輕媽媽王霞都會耐心向孩子解釋。“盡管每次孩子都會似懂非懂的點頭答應,但我從孩子的 眼神中依然能看到恐懼的影子。”說起自己3歲孩子即將要上幼兒園,王霞臉上露出惆悵的表情。孩子一直由 姥姥帶著,接觸的小朋友除了姊妹們的孩子,就是樓上樓下的鄰居,并且他們在一起的時間也不是太多。突然 一上幼兒園,讓孩子進入一個陌生的環境,不要說孩子擔心和恐懼,就是做家長的也不放心。這些天孩子上幼 兒園的事情,成了兩邊老人的焦點話題。王霞說道。
無獨有偶,王霞樓上的一位鄰居孩子也要上小學。這些天這個小孩也有了“壓力”,他即對小學生活感 到新奇和憧憬,同時又感到擔心和憂慮。前些天鄰居夫妻專門抽時間,帶著孩子出外旅游了一次。倆個年輕媽 媽一見面,聊得話題就是孩子入托和上學的事情。王霞笑著告訴記者,記得小時候她上幼兒園時沒這么多麻煩 ,好象家長也沒這么擔心,第一天去幼兒園是爺爺帶著她去得,中午也是爺爺來接她得。剛開始也不是太習慣 ,記得幾天后就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現在條件好了,孩子們也嬌貴了,上個幼兒園也讓大人提心吊膽。”
國家職業心理咨詢師莊嚴.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講,孩子步入幼兒園和上小學,對孩子來說是步入社會 的第一步。因此,對家長來說不能掉以輕心。讓孩子順利度過這個階段,對他們今后一生都會產生一定的影響 。面對新的生活孩子產生恐懼心理很正常,從一切依靠爺爺.奶奶,媽媽.爸爸,到“自理”上幼兒園.小學, 孩子感覺象是失去了“保護”。雖然他們嘴上也說不害怕,其實這正是他們內心害怕的反說。針對這種情況, 父母需對孩子露出真誠和藹可親的態度,用委婉平靜地方式向孩子說明:“很多人象你這么大的時候,上幼兒 園和小學時都會害怕,爸爸(媽媽)小的時候也曾害怕過,但去了幼兒園和小學后,才知道老師和同學們都很 可愛,慢慢地就不怕了,并且喜歡上了幼兒園和小學的環境。”做父母的在給孩子講述幼兒園和小學事情的同 時,還可帶上孩子參觀幼兒園和小學,讓他們親眼目睹孩子們在那里的活動,只有讓孩子熟悉幼兒園的環境和 活動內容,才能使他(她)對幼兒園產生興趣,從而消除恐對上幼兒園的懼感。
家長要讓孩子明白,任何時候,都不是只有他一個人才會害怕的,要允許孩子將他的恐懼毫無顧忌地流 露出來,并給予正確的開導,使孩子懂得恐懼最終會被自己的勇敢戰勝并消滅。總之,在幫助孩子克服恐懼的 過程中,家長要首先克服自己對孩子的過度擔憂,或關心不夠等弊病。在孩子產生害怕心理時,以積極的態度 和方式給予關心和引導,讓孩子在克服恐懼的心理過程中,身心得到安全.健康的發展。這對他們今后的人生 發展,將會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