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今年六一節前夕,本報記者專門走訪了蘭州市場。看到批發市場和商店內的兒童玩具琳瑯滿目,其中大部分商品均有生產廠家質量達到標準。但同時記者采訪也發現,一些兒童三無玩具產品也混跡于市場,這對少年兒童身心健康成長帶來一定危害。
5月29日,適逢六一節前的周末。中午11時許,西站小學門前站滿接孩子的家長。他們中有學生的爺爺.奶奶,也有學生的父親和母親。一會放學時間到了,隨即從校園內走出一隊隊小學生。幾分鐘后學生們便小手拉大手開始陸續回家。而此時校園旁邊的幾個商店內也圍滿了學生。“媽媽,馬上就要過六一節了,你也給我買件玩具吧?”看到不少同學和家長走進商店,一名小男孩也纏著媽媽走進了商店。
“ 噠.噠.噠.噠。”小男孩舉起一把沖鋒搶,做了一個瞄準的的姿勢,同時嘴里給子彈出膛時做了現場“配音”。“媽媽,我就要這把槍。”仔細玩賞槍后,小男孩看上了這款槍。討價還價后,接近30元元的搶被小孩媽媽砍成18元成交。記者順手也拿起這款沖鋒搶,結果發現外包裝上沒有上產廠家和生產地址,顯然這款沖鋒搶屬于三無產品范疇。40分鐘后,這家校園商店才基本趨于“平靜”。記者以學生家長身份和老板聊天,該老板擔承,商店內玩具確實存有三無產品。“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20元之內的玩具賣得好,而超過這個檔次的玩具就不好賣了。所以,他們不得不進一些這樣的商品。”
當天下午,記者又分別去了東崗和小西湖的兩家批發市場采訪,所見情況和校園商店大同小異。一個玩具批發商講,“說實話,銷售商品與一個地區經濟有直接關系。西北區域經濟相對落后,商品銷售必須以中.低檔為主.兼售高端產品。如果不是這樣,你的產品即使質量功能再好,也難以打開市場的大門。”這位批發商坦率講到。市場內一位家長告訴記者,如今高檔玩具基本都是電子產品,價格高不說關鍵是容易發生故障,且有了問題后維修還是個麻煩事情。她家就有幾款電動玩具在家“睡覺”,所以這兩年她不再買高檔兒童玩具,兒子玩壞了扔了也不可惜。
另一位50多歲的男子說道,其實說到玩具非常懷念以前小時候的玩具。那時條件差玩具多是自制,如三角板,玻璃彈.毽子.彈弓,風箏,甚至地上用粉筆畫上格跳房也玩得如癡如醉。這位男子講,以前自制玩具無形中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他以后進工廠能成為技術能手,與小時候做各種玩具也有一定的關系。他認為現在條件好了,給孩子們買玩具無可非厚,但同時孩子的動手能力培養也不能放棄。因為這對孩子將來無論從事什么職業,都將會產生很深的影響。而自制簡單玩具,無疑是鍛煉孩子動手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蘭州市質量技術監督局的一位工作人員講,其實不僅是兒童玩具,所有產品也都不同程度存這個問題。他們對此一直在嚴格監督檢查,有些商人很“聰明”把這些商品放在隱蔽處,看到顧客前來就會兜售,而他們檢查時往往不宜察覺。對此,今后他們除了定期不定期抽查市場外,還會以“顧客”身份進行暗查。同時,也希望消費者發現此類問題,可撥打8457099電話進行舉報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