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時下,一種手機微信記步功能受到人們的青睞。在此功能上不僅能看到手機本人每天行走的步數,同時也可了解其他人行走的步數。記者采訪了解到,如今有的市民行走喜歡和他人攀比步數。專家指出鍛煉身體,每個人的身體狀況不同,所以鍛煉程度要因人而異,千萬不能盲目攀比,以免超越身體允許范圍,起到相反的結果。
40多歲的喬霞霞,家住南河灘工作單位在靜寧路。原來她上班一直是乘坐公交車,近幾年市政建設頻繁,市區道路經常堵車,致使坐車的時間越來越長。之后為了趕上班時間,喬霞霞只能不斷提前出門。可堵車的事情誰也無法預料,有時堵車半個小時分鐘,有時幾十分鐘,這讓喬霞霞到單位時間也無法掌握。有時提前半個小時,有時差幾分鐘到崗,還有遲到罰款的時候,為此,喬霞霞感到有些郁悶。
前些天有同事向她推薦安裝手機微信記步功能,這樣既能減肥鍛煉身體,也可知道每天自己行走的步數。喬霞霞安裝后適應了一個星期,基本摸清了從家中到單位步行的時間。她告訴記者,自從徒步行走上班后,再也沒為上班遲到擔心了,每天按點出門提前七八分鐘到崗。并且,每天早點都是在家消停吃完,不象以前坐在公交車上“完成任務。” 喬霞霞講,不過近期她感到身體有些疲憊。原因是同事們常在一起,用手機攀比每天走路的步數,為奪得“冠軍” 喬霞霞除了上下班,平時還“加班加點”徒步行走,如此,喬霞霞如愿以償步行數經常名列同事前茅。“雖然得到同事們的羨慕眼光,但自我感覺身體有些疲乏,我真得再不想當冠軍了。” 喬霞霞說道。
沙洼河社區衛生服務站副主任醫師張明講,一個人和一個人的身體情況不同,所以鍛煉身體的強度要因人而異,千萬不要盲目跟風。對別人適應的鍛煉方法.強度,不一定就適合你本人。長跑.球類等鍛煉方式如此,徒步行走鍛煉也是一樣。每天走1萬步只是一個提法,它不可能適合所有的人們。身體好走幾萬步也沒關系,身體弱的人很可能走上幾千步就很吃力。一味的追求形式,不僅達不到鍛煉目的,而且還可能起到相反的結果。張明最后說,希望通過鑫報轉告讀者,只有適合自己的鍛煉方式和“度”(鍛煉強度及時間的把握),才是正確的鍛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