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西北網訊 倫敦時間2012年8月7日10點45分,第30屆奧林匹克運動會男子110米欄預賽第六組的比賽剛剛結束。
賽道上已經沒有其他選手,只剩下一個孤單的身影在跑道邊緣努力地朝著終點的方向單腳蹦跳著。到最后一排欄架時,他艱難地跳到欄架前,俯身獻上深情一吻。本已沉寂了的“倫敦碗”內隨即爆發出雷鳴般的掌聲。
北京時間2015年4月7日17點整,在與殘酷的傷病抗爭了整整32個月之后,這個對欄架有著無限眷戀的男人終于做出了艱難的決定,徹底告別這條曾經給他帶來無數榮耀和徹骨傷痛的110米賽道。
他曾經是奧運冠軍,曾經是全民偶像,曾經是中國體育的象征符號。
他是劉翔。


稚嫩劉翔
1983年的7月13日,劉翔出生在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上海家庭,父親劉學根是自來水公司的司機,母親吉粉花是食品廠的點心師,都不是體育出身。劉翔是家中的獨子,小名“大寶”,家人對他寵愛有加。
那一年,首屆世界田徑錦標賽在芬蘭的赫爾辛基舉行,名宿朱建華在男子跳高比賽中獲得銅牌,這也是中國田徑選手在世界頂級賽事中的首枚獎牌。
1993年《國家體委關于深化體育改革的意見》正式出臺,提出了“面向市場,走向市場,以產業化為方向”的改革發展思路。那一年的田徑世錦賽上,中國隊以4金2銀2銅的成績位居獎牌榜第二,是迄今為止戰績最好的一屆。
同一年,劉翔十歲。在他小學四年級即將結束的時候,劉翔被選入上海市普陀區少體校,主練跳高、輔練100米短跑,還曾得到過上海市少年跳高冠軍。后來因為節奏感很強,劉翔改練跨欄,并且進入了市體校。1996年,他就獲得了上海市少年田徑錦標賽乙組(13-14歲)冠軍。這是劉翔記憶中獲得的第一個跨欄冠軍。
不過劉翔在市體校過得并不如意,因為年齡小,經常被其他隊員欺負,有時還被逼替別人洗碗。忍無可忍的劉翔決定離開上海莘莊基地,轉入上海市田徑傳統學校——宜川中學,邊學習邊讀書,打算今后靠著體育加試,進入大學學習。
1998年,國家體委改組為國家體育總局;田徑運動管理中心發布了《全國田徑業余鍛煉標準實施辦法》。也正是在這一年,曾經帶出過“亞洲欄王”陳雁浩的名帥孫海平說服了劉翔,把這個15歲的孩子再次領回了競技體育的道路。
“你怎么回去了呢?我還想招你到我這兒來呢!”在劉翔的印象里,這是師傅孫海平對他說的第一句話。
原來,孫海平經常會到莘莊看運動員訓練,他發現了劉翔天賦,一直在找機會把他招至麾下,直到有次劉翔代表宜川中學到莘莊比賽,孫海平才有機會正式向他發出邀請。
“在同年齡的孩子中,他個子比較高。雖然技術比較差,但節奏感很好,這可是先天的優勢啊,當時我就想讓這孩子跟我練,”孫海平回憶說。
不過劉學根擔心孩子在體校又受欺負,并不同意讓劉翔再回莘莊。孫海平親自來到劉翔家,在劉翔家門口,孫海平與劉學根聊了半天,最后說服了劉學根,劉學根又說服了家里人,但他有個條件:劉翔一定要跟著孫海平練。
就這樣,劉翔回到莘莊訓練基地,開始跟隨孫海平練習跨欄,開始了自己飛翔的夢。
十幾年的時間里,這對嚴師和高徒之間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師徒倆出國比賽住一個房間,孫海平晚上睡覺打呼嚕,怕吵著劉翔,每次都硬撐著不讓自己先睡著。有時候,他就直挺挺地躺在床上,睜著眼,一動不動地一直等劉翔睡著,他才敢閉眼。孫海平的煙癮很大,而劉翔不喜歡聞煙味。每當煙癮來襲,孫海平都會鉆進廁所,吸完之后再出來。而劉翔對師傅也是尊重有加,常年的朝夕相處甚至讓他在回家之后錯把自己的父親叫成了“師傅”。
青澀劉翔
2001年7月13日,劉翔度過了他的18歲生日。在他生日的當天,北京獲得了2008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主辦權,中國體育也借此良機迎來了高速發展的黃金階段。同樣是在這一年,羽翼漸豐的劉翔開始進入職業生涯的“收獲季”,各類比賽的冠軍頭銜紛至沓來。
當年5月,他在全國田徑錦標賽暨系列大獎賽上以13秒32的成績獲得第一。隨后,劉翔在日本大阪舉行的東亞運動會上以13秒42奪冠。第九屆全運會上,劉翔以13秒36獲得冠軍。
8月28日,在國家奧體中心田徑場這個昔日北京亞運會的主體育場里,劉翔似一只羚羊般掠過絳紅色的跑道,以13秒33的成績獲得了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男子110米欄的冠軍。跟隨孫海平訓練三年之后,進步神速的劉翔奪得了平生第一枚世界比賽金牌。這也是中國選手在那屆大運會上獲得的第一枚田徑金牌。
不過在當年舉行的加拿大埃德蒙頓田徑世錦賽上,第一次出戰成人世界大賽的劉翔未能進入決賽。中國的“翔飛人”還沒能成為世界的“翔飛人”。
“還有很遠的路要走。三四年后,當我達到運動生涯最高峰時,我有信心打破13秒20的亞洲紀錄!”大運會奪冠時,劉翔這樣說。
不過他并沒有真的等待三四年。一年之后的瑞士國際田聯大獎賽,劉翔跑出13秒12,打破了男子110米欄的亞洲紀錄,并刷新了該項目長達24年之久的世界青年紀錄。
盡管成績上躥勢頭迅猛,但是在110米欄這個長年被歐美選手所統治的項目中,來自中國的劉翔依舊不被人看好。2002年2月在法國里昂舉行的國際田聯室內大獎賽60米欄決賽就給劉翔留下了難以磨滅的印象。
劉翔曾回憶說:“我站在第五道。發令槍響后,大家如離弦之箭,沖了出去。第六道的美國選手在跨越第三個欄的時候摔倒了,而我第三個沖過終點。但最終卻沒有我的成績,和裁判幾經交涉才明白,原來裁判以為是我摔倒了,他們沒有想到一個中國人竟然能跑那么快。這次事件對我刺激很大,成為我努力拼搏的動力。”
2003年,北京奧運會會徽揭曉,國家體育場等2008年奧運會重要工程開工。那一年的巴黎田徑世錦賽上,劉翔用實際行動再次回擊了偏見。他在決賽中跑出13秒23,排在美國名將阿蘭·約翰遜和特拉梅爾之后獲得銅牌,這是中國男選手在世錦賽徑賽項目中收獲的第一枚獎牌。
不過那時的劉翔依舊是個青澀的大男孩,依舊在意自己臉上的青春痘,依舊在女粉絲興奮的尖叫聲面前顯得有些不知所措。2003年他當選“中國十佳運動員”,頒獎晚會上,一向穿運動服沒穿過西裝的劉翔忘記了扯掉新西裝袖子上的商標。
巔峰劉翔
“師傅,您放心!”
2004年,在奧林匹克運動的故鄉雅典,劉翔走進奧運決賽賽場前這樣跟孫海平說。孫海平拍了拍他的肩膀,劉翔笑著走進了奧林匹克體育場。7.5萬人在歡呼。歷史性的時刻即將到來。
12秒91!首次參加奧運會的劉翔用平世界紀錄的成績獲得冠軍,成為中國第一個奪得奧運會田徑金牌的男子選手。頒獎儀式上,劉翔身披國旗、高舉雙臂、意氣風發地跳上冠軍領獎臺的畫面已經成為中國體育史上永恒的經典。當時為劉翔頒獎的國際奧委會委員何振梁甚至激動地流下了淚水。“亞洲有我!中國有我!”的奪冠感言曾經讓無數國人為之熱血沸騰。
在雅典奧運會上,中國代表團取得了新的歷史突破,共獲得32枚金牌。金牌總數僅次于美國排在第二位。在劉翔的家鄉上海,首屆中國網球公開賽、首屆F1中國大獎賽也在那一年上演。
2005年的赫爾辛基世錦賽上,劉翔決賽中跑出13秒08,以0.01秒的劣勢獲得亞軍,贏得了中國軍團在本屆比賽上的唯一獎牌。轉年之后,他在國際田聯超級大獎賽洛桑站決賽中,以12秒88的成績打破了男子110米欄沉睡了13年之久的世界紀錄。2007年的大阪世錦賽決賽中,劉翔上演“第九道奇跡”,以12秒95獲得冠軍,成為集奧運會冠軍、世錦賽冠軍和世界紀錄保持者于一身的男子110米欄“大滿貫”得主。劉翔的職業生涯攀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賽場上的種種成就也徹底改變了這個年輕人的生活。他成了全民偶像、廣告商的寵兒,獲得了一個又一個榮譽稱號,他的奪冠事跡甚至被寫進了小學教材。因為他而掀起的狂熱,讓人難以想象。一次劉翔參加國內的比賽,滿滿一個體育場的觀眾都是為他而來,劉翔的比賽一完,數萬觀眾像潮水般退去。他的比賽背心也被觀眾搶走。
相比上世紀80年代改革開放之初激勵了一代人的“女排精神”,21世紀的“劉翔速度”更好地詮釋了一個快速發展中的東方大國形象,劉翔也以成功、時尚、敬業的特質,迅速成為中國青年的新偶像,成為世界了解當代中國年輕人的一張“名片”。
在中國,沒有任何一個年輕人像劉翔這樣承載如此大的壓力。他甚至不敢上街。無數人都在盼望,他能繼續贏得每一場比賽的冠軍。
悲壯劉翔
“阿喀琉斯感到了一陣鉆心的疼痛,像座塌倒的巨塔一樣栽倒在地上。他拔掉腳踵上的箭,繼續戰斗。可是他感到肢體在逐漸變冷。阿喀琉斯不得不停住腳步,用長矛支撐著身體。他雖然不能追擊敵人,但發出了如雷的吼聲。突然,他的肢體僵硬起來。他倒下來,他的盔甲和武器掉在地上,大地發出沉悶的轟響……”
在奧林匹克運動的發源地古希臘,神話《伊利亞特》記載了英雄阿喀琉斯的故事。
正值事業巔峰的劉翔與阿喀琉斯一樣血氣方剛、年少無畏。但他不會想到,自己的命運也會與阿喀琉斯一樣,因為腳踵的傷勢而出現過山車式的轉折。
在雅典奧運會奪冠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劉翔毫不掩飾自己對北京奧運會的憧憬:“中國人有很強的組織能力,會把2008年奧運會辦成世界上最好的奧運會!那時我接近26歲,正是一個田徑運動員的黃金年齡,我會在自己的家門口很好地抓住機會!”
之后的三年多時間里,劉翔在賽道上風馳電掣,一次次改寫著中國田徑的歷史。2008年3月,劉翔在西班牙巴倫西亞舉行的世界室內田徑錦標賽中以7秒46的成績獲得男子60米欄冠軍,真正意義上實現了在跨欄項目中的“大滿貫”。同一年,作為中國體育“國際名片”之一的劉翔登了上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成為該刊物評出的“最值得關注的100名奧運選手”的代表之一。
不僅僅是13億的中國人,就連整個世界都深信,劉翔將在北京奧運會的舞臺上再次驚艷綻放。然而沒有人知道,殘酷的傷病此時已悄無聲息地走到了劉翔的身邊。
2008年8月18日,劉翔出現在北京奧運會男子110米欄預賽的賽道上,在接近爆滿的“鳥巢”體育場內,劉翔因跟腱傷勢疼痛難忍,最終選擇退賽。全場愕然,舉國愕然。
事后的新聞發布會上,劉翔的教練孫海平和中國田徑隊總教練馮樹勇透露了人們不知道的秘密,揭開了劉翔退賽之謎。劉翔的腳傷已經持續了幾年,奧運會開賽前越來越重。劉翔16日進入奧運村后,曾到醫院讓專家會診,做了核磁共振,發現他的右跟腱根部有炎癥。
“劉翔一直在堅持,劉翔一直在玩命,他不到萬不得已不會退出比賽。賽前,三個醫生在為劉翔作緊急處置,最后實在沒有辦法,用藥噴沒用,冷敷沒用,最后請專家為劉翔硬按摩,劉翔疼得全身發抖,嘴唇都咬破了……”孫海平無法講下去,哽咽失聲。
其實,劉翔在進入賽場前就使勁地踢著海綿墻,想壓制劇烈的疼痛,只是旁人并不明白他為何有此舉動。在賽前試跨時,他跨了兩個欄就蹲下來,表情痛苦。劉翔退賽后一個人走進通道,在一個臺階上靜靜地坐著,淚水慢慢濕潤了他的眼眶……
北京奧運會上,中國選手創造了中國代表團有史以來最好的奧運成績,以51金21銀28銅的成績排名金牌榜首位。然而在出產49塊金牌的田徑項目中,中國隊沒能得到一塊金牌,劉翔在鳥巢賽道上一瘸一拐的孤獨背影,成為無數國人心中永遠的痛。
成熟劉翔
2009年8月8日,在北京奧運會開幕一周年之際,首個全國“全民健身日”在北京啟動。9月6日,國務院公布《全民健身條例》。中國開始了由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的艱難轉身。
這一年的9月20日,闊別賽場398天的劉翔再次回到了他熟悉的跑道上。在復出之戰中,他以13秒15的成績獲得上海國際田徑黃金大獎賽亞軍。沖過終點的劉翔,以一種夸張的動作,幸福地癱倒在跑道上。盡管他只是亞軍,但這個亞軍,已經足夠讓此前擁有“全滿貫”頭銜的劉翔以及他忠實的擁躉們狂喜不已。
398天里,劉翔接受手術,經歷了漫長的康復、訓練、傷病反復、再康復、再訓練的艱難過程。自從1998年跟隨孫海平開始練習跨欄后,11年之間,劉翔從未有這么長時間遠離賽場、遠離對手。
從雅典奧運會的橫空出世,到北京奧運會的揮淚而別,再到隨后一年的治療蟄伏,過山車般大起大落的經歷,讓劉翔對人生有了新的感悟。2009年在上海莘莊基地訓練期間,劉翔在一次接受采訪時袒露心扉。
“我覺得每個運動員都會受傷,都有低潮,起起伏伏這很正常,前幾年就是因為我比較順,一直還不錯,然后一下這樣,好像大家都難以接受。我自己還是挺接受得來的,覺得沒什么,什么事情都可能發生,我不會刻意強求自己怎么樣,但我會努力去訓練,做到最好,不管結果怎么樣,反正過程做好吧。以前和現在基本上差不多,只是經歷這個事情之后,我更能夠看清楚自己,看清楚將來。”回望過去一年,“翔飛人”感慨萬千。
2011年,代表“中國力度”的李娜贏得法網女單冠軍,成為第一個捧起大滿貫賽事單打冠軍獎杯的亞洲人。代表著“中國高度”的姚明宣布結束運動生涯,正式退役。代表“中國速度”的劉翔則決定在這一年對自己的技術進行重大調整。
進入2011賽季,劉翔開始嘗試改變此前一直使用的八步上欄技術,在第一個欄之前采用七步上欄。對于一個練習跨欄十幾年的選手來說,更改起跑慣用腳所帶來的影響幾乎是顛覆性的,為此劉翔甚至在穿褲子時都要強迫自己先伸左腳。在成功完成“七上八下”轉型后的首場比賽中,劉翔就跑出了13秒07的好成績,擊敗當時勢頭正勁的美國名將奧利弗,奪得2011國際田聯鉆石聯賽上海站冠軍。
當然,劉翔的成熟并不僅僅停留在技術層面上。那一年的大邱世錦賽上,在決賽中本有很大機會奪冠的劉翔在最后兩個欄受到對手的干擾,影響了節奏,最終僅獲銀牌。遺憾面前,劉翔坦然。一句輕描淡寫的“人生就是這樣”,寫盡了他經歷過大喜與大悲之后的榮辱不驚。
遲暮劉翔
然而,人生無常,命運弄人。從人生低谷中艱難走出的劉翔再次因為跟腱的傷病,摔倒在了倫敦奧運會的預賽賽場上。
“我的人生就是這樣的戲劇性,我再次在奧運會上帶傷忍痛上場,雖然已經知道自己兇多吉少,但我當時真的很想替自己的人生扳回一局,我不想人們再罵我是懦夫、是臨陣脫逃的‘劉跑跑’。”在退役聲明中,劉翔這樣回憶彼時的心路歷程。
然而,在那時那地,不少人難以承受這種在期望與失望間的大起大落,一如北京奧運會之后那樣,針對劉翔的各種非議開始蔓延開來。迫于贊助商壓力而上場?假摔?面對這一切,劉翔在很長的時間里選擇了默默承受。
手術、康復、訓練、為復出做準備,29歲的劉翔開始了又一個痛苦而漫長的輪回。
“人生的跑道還很長,還有很多的欄等著我去跨越。我不會辜負大家的期望,一定努力去跨好人生新的一欄。”2012年9月當選“感動上海年度十大人物”時,劉翔曾經這樣說。
人們猜測劉翔要退役了。關于劉翔退役的猜測自從北京奧運會后就一直沒有中斷過。2009年6月,“劉翔傷重難愈即將宣布退役”的謠言甚囂塵上,上海體育局的相關負責人不得不出來辟謠,運動醫學專家陳世益與孫海平也聯袂出席新聞發布會,以常人陌生的醫學術語講述著劉翔傷情的復雜。陳世益后來說,這樣專門為一個運動員傷情開新聞發布會,還是第一次。
其實,在倫敦傷退后的兩年多時間里,劉翔從未放棄過復出的想法。即使是在今年3月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期間,政協委員劉翔還不忘抽時間到國家體育總局的訓練中心訓練。他的老對手梅里特、理查德森等人也都多次表示,劉翔之前戰勝傷病的經歷讓他們堅信,他還會再次復出。
然而正如劉翔在退役聲明中所說的那樣,他那早已傷痕累累的雙腳已經無法承擔長期高強度的訓練,離開對于31歲的劉翔來說是無奈的選擇,是痛苦的選擇,也是最好的選擇。盡管,英雄遲暮總給人一種蒼涼和酸楚之感。
退役之后,劉翔何去何從?
“體育是我的夢想,哪怕經歷再多的曲折,我一生已無法離開。”劉翔說,他要力所能及地推動和促進中國田徑在國際舞臺上的影響力,還要做一些對中國青少年體育發展和提升國人體質有利的事。
劉翔已經在做了。作為全國政協委員,最近兩年的兩會上,他分別提交了“開門辦體育讓體育回歸生活化”和“提升‘服務’意識促進體育產業化”兩份提案。不難看出,對于中國體育的改革與發展,劉翔已經有了認真而嚴肅的思考。
從劉翔1993年進入體校開始,一直到如今宣布退役,22年來,劉翔是中國體育從弱到強快速發展的見證者、親歷者和推動者。隨著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的提出,中國的競技體育、群眾體育和體育產業再次迎來了發展的黃金機遇。盡管無法繼續在賽道上馳騁,但劉翔這個昔日的全民英雄、中國的體育“名片”不會因為退役而遠離體育。和如今的姚明一樣,未來劉翔仍然可以繼續為中國體育事業的發展和改革貢獻自己的力量。
4月7日的上海莘莊訓練基地內,幾個孩子正在教練的指導下認真地進行跨欄練習,夢想著有朝一日成為下一個劉翔。17年前的某一天,稚嫩的劉翔也曾在孫海平的帶領下走到這里,在欄架間輕盈地跳躍,做著屬于自己的冠軍夢。
無論是無上的榮耀,還是曾經的質疑,劉翔作為“飛人”的一頁已經掀去,但生活中還有許多障礙等待他跨越。人生如此,歲月如斯。
(責任編輯:張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