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38佳園、省建六公司小區、電機廠小區棚戶區改造、和泰家園、安居小區、建蘭麗苑、民生新天地、富潤家園.......僅從這些新落成于龔家灣的小區來看,這幾年,處于城鄉結合部的龔家灣的確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幢幢聳立云端的高層住宅取代了昔日低矮破舊的棚戶區,這里越來越有大都市的風范。然而,真當身臨龔家灣時,卻有很多的無奈涌上心頭。沒有成規模的商業場所、公園姑且不說,最關鍵的是進出一條道,再遇個雙橋洞,馬路的擁堵致使龔家灣人早晚高峰進出兩難,只建房不修路的弊病已經在這里盡顯。
昨日清早,蘭州下著細雨。盡管幾名交警在冒雨疏導著,但由于車流量過大,進出龔家灣的唯一通道--武威路還是被堵的水泄不通。此時,兩位路人的對話引起了記者的注意。“哎,我出來的時候已經沒有車子了,你這車子從哪來的?”“等你睡醒了車子早讓人騎光了,這鬼地方,不起早能行嗎?你看這路哪天暢通過?幸虧有了這個公租自行車,我每天早早起床,先出來把車子推到樓下,再上樓收拾,否則,車子早讓人搶完了。”看著空蕩蕩的自行車租賃車架,記者才明白,居住在如此擁堵的地方,公租自行車真的是派上了大用場。從這段簡單的對話中,我們也不難看出龔家灣之堵了。
眾所周知,自2006年龔家灣地區最早的住宅項目——建蘭麗苑開建以來,這塊僅為3.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一下變成了腳手架下的城市,10多個住宅項目陸續開建。如今,一個個功能、設施齊全的現代化住宅小區取代或正在取代著曾經因為破產企業聚集而略顯敗落的棚戶區。有數據顯示,2009年至今,龔家灣地區的住房建設面積已經遠超100萬平方米。但在這樣一個僅3.7平方公里的地方,如此大面積的住房建設留給人們的除了“飛快發展”的紅火景象外,更讓居住在這里的人們為自己的出行狀況而擔憂。車難坐、路難行已經成了龔家灣人不得不面對的現實問題。
了解龔家灣的人都知道,這一地區的交通的確比較特殊,它的東西南北只有一個出口,那就是經武山路到武威路、西津路,才能形成四通八達。而恰恰這些路段都比較狹窄,尤其是雙洞子以南,大貨車進出南出口,都必須通過西津路到武威路再到晏北路,直接上蘭臨高速或103國道,而武威路通行條件又非常有限。再加上雙洞子以南的大型倉儲企業較多,一些大型車輛就需要轉彎掉頭,容易造成堵車。
“龔家灣群眾出行難的問題也就是近幾年才出現,蓋的樓多了,來的人自然就多了。人多了,道路建設跟不上,當然會堵了。如果不趕快配建道路,估計用不了多久,龔家灣就會成為一個困城。”作為名副其實的龔家灣人,張振越對龔家灣的發展了如指掌。“龔家灣對于七里河西南地區來說,那可算得上是橋頭堡了,因為它的輻射面比較廣,和它緊緊接壤的彭家坪、黃峪都在進行城鎮化建設,尤其是彭家坪作為蘭州高新區的一大園區,目前已經落成了很多企業,而進入彭家坪沒有其它道路可走,也只能穿過龔家灣,而龔家灣進出的道路也只有一條,所以,可以說,一條路就困住了七里河西南地區的發展。”張振越說。
張振越告訴記者,龔家灣轄區內的T219號路是彭家坪新區規劃的四條主干道之一,起點為龔家灣十字,終點至彭家坪鎮政府,全長2.56公里。路幅寬36米,為雙向6車道,路中部有3米寬的綠化帶。目前,這條路是龔家灣轄區內最好的道路,只可惜它是一條斷頭路,如此寬闊的道路上行駛的除了開往彭家坪的105路、308路公交車和部分私家車外,很少見到更多的車輛。“打通219,盤活龔家灣,這已經是不能再等的事了。”張振越如是說。(更多內容請點擊:http//www.guyuantaihehotel.com/)
(責任編輯:鑫報)